賈祥玉 趙喜倉
摘要: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科學界乃至政治界當前的熱點和焦點問題。2010年中國政府開始開展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及時有效地監控低碳城市建設發展狀況,是科學指導低碳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事實依據。文章從經濟、環境、科技、交通、能源和社會六個方面構建了一套操作性較強的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網絡層次分析法計算了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對總目標的權重,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網絡層次分析法;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一、引言
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科學界乃至政治界當前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19世紀以來地表平均溫度確實增長了;過去30年中的任何一個十年的氣象記錄溫度都要比之前高,且21世紀開始的十年是最高的;1901~2012年,全球海陸表面平均溫度呈線性上升趨勢,升高了0.89℃,而1951~2012年,溫度升高了0.72℃;自1950年以來,全球范圍內陸地的最高和最低溫度確實增加了。隨著世界各國對于氣候變化影響的日益關注,世界各國對于承擔碳減排任務以應對全球變暖的共識不斷得到加強,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正是在這樣背景下被提出,并正在成為城市研究的熱點。
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現在又正處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正確處理好碳減排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非常重要。目前,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人類共同的敵人,2010年中國政府開始開展低碳城市試點工作。指標體系既是對城市當下發展階段的一個基本判斷,同時也是具有一定約束性的、目標性的發展指導,從而構建低碳城市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二、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文獻綜述
國內外許多學者就低碳城市的評價做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2010年,中國社科院公布了評價低碳城市的新標準體系,這是迄今中國首個較為完善的低碳城市標準,但該標準體系有些指標過于宏觀,有些指標顯得冗余,有些沒有進行具體量化,所以操作使用起來還存在一定困難,特別是沒有進行有機綜合。
付允(2010)從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構建了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描述了低碳城市八大狀態,使用了23項指標,并采用主要指標法和復合指標法作為評價方法,但是由于缺乏量化的指標值和評價標準,很難應用到實際中。熊青青(2011)選取了能源、交通、科技、環境、經濟和生活消費六大系統的24個具體指標,構建了低碳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了珠三角九大城市的低碳發展指數。王嬴政(2011)從低碳經濟、低碳社會、低碳生活理念、低碳能源、低碳環境和低碳政策六大方面構建了38個二級指標,并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計算了杭州市2008年在這六方面的完成程度。楊艷芳(2012)設計了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環境和低碳城市規劃4個準則層14個具體指標,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并根據北京市2004~2010年相關統計數據,計算了各個準則層評價值及綜合評價值。
三、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城市低碳發展涉及到經濟、環境、科技、能源、社會等各個領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從系統思考的角度把城市分解成經濟、環境、科技、交通、能源和社會六個子系統,并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低碳城市標準體系和國內學者的研究實踐成果將六個子系統細分為23項具體指標,構建指標體系如表1。
四、實證分析
(一)網絡層次分析法(ANP)
低碳城市的測定與評價是一項涉及多變量、多關系與多層系統的工作,低碳城市的指標體系雖然呈現一定的層次結構,但是層次之間、指標之間、方案之間并不是獨立的,存在著多種依賴與反饋等復雜關系。與層次分析法(AHP)相比,網絡層次分析法(ANP)不僅考慮了層次之間的信息反饋,還考慮了層次內部元素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其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準確性更高,本文將探索性地運用網絡層次分析法進行低碳城市建設水平指標體系研究。
(二)評價分析
在ANP計算軟件Super Decisions中輸入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各級指標組成的元素集和內部元素單元,建立各元素、指標間依存、支配、反饋等復雜關系,得到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網絡層次圖(如圖1)。本文主要通過查找低碳城市建設水平相關文獻得出關系矩陣。然后把建立的關系矩陣輸入到該軟件中,同時需要以一致性檢驗作為矩陣能否通過的衡量標準。輸入數據后,Super Decisions計算得出未加權超矩陣、加權超矩陣和極限超矩陣,從而得到各個指標的權重值,如表1所示。
五、結論
基于網絡層次分析法,本文構建了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計算和檢驗了各級指標相對于總指標的權重,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對低碳城市建設影響較大的指標有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產值比重、科技活動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和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發展第三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有利于提高低碳水平。現代服務業能耗低、污染小、就業容量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特別是低碳技術改造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向低碳化方向發展。
其次,碳生產率、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費比重對低碳城市建設的影響也較大。提高工業廢水、廢氣和余熱綜合回收利用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提高碳生產率。加快推進天然氣、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逐步減少煤炭的消費比例,優化能源結構。
最后,人均綠地面積、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林木覆蓋率和萬人擁有公共汽車數也是衡量低碳城市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大力發展植樹造林,發展碳匯固碳。加強城鎮街道、廣場、公園綠化,實施城市立體綠化。倡導人們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推進交通工具低碳化,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城市低碳化。嚴格控制車輛尾氣排放,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完善機動車輛尾氣排放的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朱婧,劉學敏.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進展[J].經濟研究參考,2013(14).
[2]杜棟,王婷.低碳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與發展綜合評價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2011(03).
[3]付允,劉怡君,汪云林.低碳城市的評價方法與支撐體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
[4]熊青青.珠三角城市低碳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規劃師,2011(06).
[5]王嬴政,周瑜瑛,鄧杏葉.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分析[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1(01).
[6]楊艷芳.低碳城市發展評價體系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01).
[7]華堅,任俊.基于ANP的低碳城市評價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1(12).
[8]Rozann W Saaty.Desion Mak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s: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 for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M].Pittsburgh:RWS Publications,2003.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