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賀仁杰 歐朝敏
摘要:文章分析了在新軍事變革背景下提高軍事指揮人才領導管理能力的必要性,基于冰山模型,以及美國高校卓越工程師計劃和西點軍校領導力培訓實踐,得到了影響卓越指揮人才領導管理能力的初始指標。在此基礎上,應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了卓越指揮人才領導管理能力的三個影響因子,并提出了培養卓越指揮人才領導管理能力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卓越指揮人才;領導能力;影響因子;培養機制
一、引言
當前,軍隊院校圍繞部隊戰斗力生成探索院校優秀軍事指揮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和新途徑。軍校本科學員領導能力主要依靠學校的培養,目前軍校對于本科學員領導管理能力的培養并不到位。很多軍校畢業生走上第一任職崗位后,不能很快進入角色,工作難以展開。很多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科研能力都很優秀的學員到了基層部隊之后這些能力都很難發揮作用。2010年6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批準“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高校的通知》,揭開了我國工程教育歷史的新篇章。在軍事指揮人才培養領域,軍隊院校適時提出開辦“卓越指揮人才創新拓展班”。
在軍隊領導管理能力研究方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孫子兵法》就論述到領導管理能力的問題。“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將領導管理能力概括為體力、智力、道德、行為、管理等諸多要素的集合體。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研究員徐喜全、康治中將軍校學員領導管理能力總結為四方面:自我教育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領導決策能力、開拓創新能力。上述研究多局限于軍校本身,對于現階段軍校學員初到基層工作崗位難以迅速展開工作這一現狀的分析并不深入。并且這些研究得出的領導管理能力組成成分,并未與軍校學員基層工作第一任職所切實需要的領導能力建立密切聯系。因此,探索卓越指揮人才的領導力模型,可以為軍校卓越指揮人才領導力培養提供一個有效的參考標準,畢業后將能更好地融入基層,發揮其用武之地。
二、卓越指揮人才領導力影響因素初始指標的構建
(一)理論依據
1973年,麥克利蘭提出了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按照冰山的特點將人的素質分為冰山之上的能看到的素質和冰山之下看不到的素質。冰山之上的素質包括知識、技能等,這些素質比較容易測量和后期培養,冰山之下的素質包括性格、價值觀和社會動機等,這些素質不容易考核和測量。冰山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最初的應用是在美國對外交官的選拔上,由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麥克利蘭認為,通過對優秀績效者的訪談,找出真正影響工作業績的個人條件和行為特征,就可以構成素質模型。
(二)實踐經驗
1. 卓越工程師計劃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工程領導力研究最為發達的國家,許多高校的工程領導力發展計劃都已經有長足的發展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其畢業生也有很多已經成為工業界和產業界的領導型人才。
美國的“培養2020年的工程師”計劃的制定小組于2004底發表了《2020的工程師:新世紀工程的愿景》,其中就對工程師的領導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培養2020年的工程師”計劃的制定小組于2005年又發表了《培養2020的工程師:為新世紀變革工程教育》,該篇文章在2004年《愿景報告》的基礎之上,列舉出了現代工程師所應該具備的各項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創新能力、管理能力、領導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甭槭±砉W院(MIT)作為美國最頂尖的理工類院校,在卓越工程師計劃方面開始了新的改革,2007年開始實施的Gordon工程領導力計劃是其中之一。該計劃的目標是通過培養工程發明、創新和實踐(Engineering invention,inno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EIII)的領袖,提高工程教育的質量,最終增強美國工程領域的國家實力。
2. 西點軍校學員領導力構成要素分析
西點軍校從以下12個方面對學員進行領導能力的培養和評估:職業動機;軍人舉止;團隊精神;影響他人;關心他人;組織能力;委派能力;監督能力;培養下級;決策能力;表達能力;職業道德。這些培養方向上的素質要求適用于學員在所有三個培養項目(文化、軍事、體育)中的活動。
(三)初始指標的確定
基于冰山模型對素質的分析,并根據美國高校卓越工程師計劃以及西點軍校領導力培養的12個維度,論文構建的卓越指揮人才領導力影響因素的初始指標見下表所示,該表包括影響卓越指揮人才領導力形成的12個指標。
三、基于因子分析的卓越指揮人才領導管理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初始指標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共包括12個題項,以學校機關參謀、本科生學員隊隊干部和領導學管理專家作為調查對象。本問卷采用Likert5點計分法(非常不重要,不重要,無法確定,重要,非常重要),1分是非常不重要,5分是非常重要。使用SPSS16.0采用主成分法——正交旋轉對12個題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一)KMO與巴特利球形檢驗
根據KMO檢驗與巴特利球形檢驗結果,得到KMO值為0.815,巴特利球形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是0.000。根據學者Kaiser的觀點,如果KMO的值低于0.5,就不適宜做因子分析,進行因子分析的普通準則至少在0.6以上。本研究的KMO為0.815,表示變量間具有共同因子存在,適合做因子分析。
(二)因子提取
一般來說,如果所選取的共同因子累積解釋變異量能在60%以上就表示共同因子是具有代表性的,是可靠的。各因子的特征值及百分比見表2所示,因子負荷及各指標的從屬關系見表3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本研究選取的三個因子能夠解釋的方差變異量為61.324%,達到了規定值,說明這三個因子能夠解釋初始的12個指標。
根據每個因素所包含題目的含義并參考有關文獻資料,對各因子分別進行命名。 第一個因子反應的人的關系處理能力,具體包括溝通協調能力、合作意識、人際交往和影響他人能力;第二個因子反應的是人的任務處理能力,具體包括執行力、學習能力、統籌規劃能力以及決策能力等;第三個因子反應的是人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包括自制力、抗壓能力、情緒調控能力等。
四、結語
論文得到影響卓越指揮人才領導力的關鍵因子包括關系處理能力、任務處理能力和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因此,軍隊院校應該構建以領導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譬如“團體領導”、“組織行為與個人行為”和“領導藝術”等課程,通過課內教學, 幫助學員掌握管理和領導部隊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以知行統一為目的建立完整的領導力實踐培養體系,并以影響因素為測評重點建立學員領導管理能力測試體系。通過因子分析,我們得到了影響領導能力的關鍵因素是關系處理能力、任務處理能力和自我情緒管理能力??梢跃C合采用心理測評、行為測試、無領導小組討論以及情景模擬等方法對卓越軍事指揮人才,不僅對冰山之上的能力進行測評,重點對冰山之下的能力進行測評。
參考文獻:
[1]樊立萍.適應“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27).
[2]顧嘉.構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實施保障體系[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02).
[3]李源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對卓越軍事指揮人才培養的啟示[J].新課程研究,2013(02).
[4]徐喜全,康治中.談軍隊院校學員領導能力的培養[J].政工學刊,2006(06).
[5]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of 2020: Visions of Engineering in the New Century”,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4.
[6]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Educating the Engineer of 2020: Adapt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the New Century”,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5.
[7]Crawley,E.F.Bernard M.“Gordon—MIT Leadership Program:Developing Engineering Leaders of Tomorrow,”MIT Faculty Newsletter,V01.
*本文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本科教育教學重大招標課題( U2013303)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JJ4064)。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