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冠之
古話有云,相馬不如賽馬。最近幾年,各大企業越演越烈的學校人才爭奪大戰導致校園招聘的規模和數量不斷膨脹,這種現象不單單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招聘成本,也加大了企業專業需求與學校供給不平衡的供需結構性矛盾。企業想通過校園招聘招到合適的人才,必須另選捷徑。
因此,各類型的校園競賽應運而生,成為用人部門在校園進行雇主品牌推廣和校園招聘人才鎖定甚至是人才甄選及提前錄取的重要方式,結合校園品牌俱樂部及企業實習生計劃,對所需人才進行精準定位和挖掘,例如寶潔的商業策劃大賽和供應鏈大賽、百度的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歐萊雅的工業大賽等等,校園競賽逐漸成為校園招聘模式的新主流。
一、校園競賽誕生的背景
(一)傳統校園招聘缺乏號召力和吸引力
傳統招聘活動通過宣講會、小組面試等結構化流程,以招聘為導向,企業與學校建立的是初步的校企關系,目標是完成企業在校園的招聘工作。形式單調、枯燥無味,再加上年復一年的重復轟炸,學生早已對其喪失新鮮感,以至于傳統校園招聘活動吸引力低,參與率低。
(二)90后應聘者的思維模式轉變
當主要的應聘客戶群從80后逐步轉向90后學生時,他們具備與過往應聘人群不同的新特點,包括追求個性、喜歡創新、敢于挑戰、好奇心強、知識面廣、更加務實和功利等方面,重視職業的發展和個人能力的提高。90后是重視體驗的一代,在招聘和雇主品牌傳播中,能巧妙的融入互動元素,可獲得90后的更多關注和重視。
(三)新媒體的成熟和應用
在這個充斥網絡信息的時代,隨著微博、微信、SNS、視頻等新媒體的萌生和成熟,企業的線上平臺發布,是讓學生了解企業內部信息,形成口碑效應,擴大企業的宣傳和影響力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而通過舉辦校園競賽形式,可最快擴大企業雇主品牌影響力,傳遞企業品牌優勢,從而定位合適的精英人才,提高招聘效率。
因此,企業的校園招聘模式,已逐步從傳統的校園招聘,轉變為以創新和互動為目的的校園競賽,實現雇主品牌推廣型的校園招聘。
二、校園競賽的類型和特點
(一)專業類校園競賽
專業類的競賽,通過舉辦技術、編程、財務、化學、工業等專業相關方向的相應挑戰賽,考察目標客戶群的專業能力。舉辦專業類競賽的目的,旨在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的平臺,并在此過程中展現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類校園競賽的特點,是學生可以深入體驗、學以致用,實際體驗成為行業精英所應該具備的實際能力。以歐萊雅公司的工業大賽為例,大賽每年圍繞不同的工業項目,由來自同一學校的學生以三人一組的形式參賽。每支隊伍在歐萊雅公司指派的一名“教練”的指導下,進行取材、論證、規劃、預算直到形成完整的實施方案。
(二)策劃類校園競賽
常用于商業類背景的校園競賽中,以商業策劃、市場策劃、產品策劃、投資研究等形式讓學生在虛擬的市場環境進行工具的運用和方案策劃,考察其溝通、應變、戰略思維、團隊合作及綜合能力。如歐萊雅的校園市場策劃大賽比賽中,在比賽中大學三、四年級經濟商業類學生一組,在學校營銷學教授的指導下與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對手進行比賽,并通過與傳播或設計公司合作,為某一品牌的未來發展設計營銷策略。學生們有機會以一個國際品牌經理的身份來運作一個歐萊雅公司的品牌,設計一套嶄新的營銷策略,包括產品組合、包裝和傳播策略。在這類型競賽中,企業可以在比賽過程中全面的考察學生的軟硬性能力,進行精英人才的精準鎖定,精準找到適合企業的人才。
(三)創造類校園競賽
為了考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智力,提高學生對雇主品牌的興趣,增加學生和企業間的黏性,企業可舉辦如微視頻大賽、微電影大賽、創意故事大賽等等的創造類競賽。該類校園競賽目的不在定位學生和人才選拔,可安排在全年時間靈活進行。創造性校園競賽的特點是趣味性強,利于在新媒體上傳播,可以通過參賽選手的人脈圈呈幾何的對外傳播,傳播渠道多樣,QQ、微信、微博、SNS社區等都可以幫助傳播比賽活動,擴大影響力。參與性和趣味性能夠黏住目標受眾并促進其相互間的二次傳播。
(四)公益類校園競賽
為了進行企業雇主品牌宣傳,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知度,樹立企業的公益形象及增加美譽度,企業常常選擇在3-5月間進行公益類校園競賽,如環保創意大賽、環保攝影大賽、求職模擬大賽等等,目的在于考察學生的創意性、綜合能力、溝通能力及團隊的合作能力等等。這類型的校園競賽形式靈活多變,可大可小,可簡單可復雜,目標人群選擇多變,通過公益類校園競賽,學生可以在企業以外的環境中增進對企業的了解,為成功招聘進行前期的鋪墊。
三、校園競賽的流程
(一)開展活動宣傳,鎖定意向人群
根據前期調研及項目策劃,啟動校園競賽活動。開展線上平臺及線下渠道雙向式宣傳策略,線上平臺通過校園BBS、微博、微信公眾號、人人網等新媒體的病毒式口碑營銷,線下渠道包括了學校飯堂的TV媒體投放、校園BBS撰寫、校園海報張貼及三折頁的派發、校園獵頭等,進行校園競賽的地毯式宣傳,并從中植入雇主形象的展示平臺,展示雇主簡介、業務涵蓋、社會責任、工作環境等內容。通過活動宣傳,企業從全國范圍內接受比賽學生申請,并初步選定目標人群,進行參賽者的篩選及隊伍的組成。
(二)開展校園競賽環節
校園競賽通常分為初賽、復賽、總決賽三個流程,逐步篩選出企業所需的精英人群,同時在學生群體中塑造企業形象,提前為招聘工作夯實地基。初賽經常是通過海選形式進行,通過具備淘汰性質的基礎性比賽,企業從中精確篩選院校人群,進行目標人群的鎖定;復賽是針對初賽初步脫穎而出的人群,進行更專業化及精細化的比賽甄選環節,定位綜合素質及學術水平較好的合格人群;總決賽是整個校園競賽的最后環節及關鍵階段,企業在該階段會結合實際生產環境和模擬市場,讓學生通過職業人思維進行最后總決賽。
(三)校園競賽后期維系
通過校園競賽,企業可提前鎖定目標優秀人群,并對該精英群體開展實習夏令營,讓學生可以體驗企業文化和職業發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企業自身、所處行業及招聘崗位;更可針對精英人群發放錄用offer,建立線上板塊如offer群,保持持續性的溝通,進行企業和學生的情感維系,從而增加目標人群的企業的粘度。
四、校園競賽在校園招聘中的應用
(一)招聘前的應用
在本階段,校園競賽主要起到校園招聘的預熱和宣傳作用。此類校園競賽通常在上半年開展,針對人群范圍較廣,活動形式靈活,比賽以創意類競賽為主,偏向于在線開展,根據企業的不同目的,可與企業雇主品牌宣傳和其他招聘活動相結合進行,如特訓營等等。
(二)招聘中的應用
在校園招聘過程中開展校園競賽,往往是為了以下三種目的:在宣講會中進行互動,實習生招聘,或者是就職人員的篩選環節。宣講會互動環節中,融入比較簡短的快速創意或者問答的小競賽,可以活躍現場氣氛,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借用新媒體工具,向學生植入企業介紹;而如實習生和就職人員招聘這種具有篩選目的的競賽,更多以專業性和企劃類比賽為主,通過考察學生的學術和綜合能力進行甄選識別。
(三)招聘后的應用
完成校園招聘后,校園競賽主要旨在維系目標人群,提前公布就職崗位,讓目標人群接觸公司內容,了解企業情況。此時的校園競賽,主要是針對特定的人群開展,活動要分階段的提交任務,并在活動過程中融入企業導師的指導和跟蹤,例如實習生特訓營中融入競賽機制,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提前導入適應性基本培訓,通過競賽和學習,增加學生對企業的信任和黏性。
五、結語
在當今招聘市場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對稱、企業求賢若渴、學生追求個性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的校園競賽,將是未來校園招聘發展的趨勢和主流。這種體驗式的傳播方式,同時具備了良好的參與性、互動性和吸引眼球的互動性,能夠黏住目標受眾,并促進其相互間的二次傳播,有利于企業與目標人才間建立良好互動的長期聯系,更是提升了校園招聘的效率和質量,從而實現多贏的利好局面。
(作者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