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劉青
摘要:學者們普遍認同CEO狂妄自大行為對公司績效的消極影響,然而關于CEO狂妄自大的精確定義以及如何預防該行為的發生卻鮮有文章深入研究。文章從心理與倫理學兩個維度進行拓展性研究,從CEO的心理與其本身缺乏職業道德兩個層面闡述狂妄自大CEO與自己、他人以及整個世界之間關系的特征,從而得出值得信賴的CEO的培養過程有助于預防或減少其狂妄自大行為。此外,CEO狂妄自大亦涉及倫理道德,因此文章建議培養敬畏意識可能有助于預防或減少CEO的狂妄自大行為,因為敬畏會使個體意識到自己處于世界秩序之中以及自己是人類社會的成員。
關鍵詞:CEO狂妄自大;尊敬;領導者;過度自信;自我崇拜
一、引言
既往的研究已證明CEO的狂妄自大會使其高估自身與公司的能力,從而為公司帶來不良后果。本文對既往文獻研究后發現:CEO狂妄自大的定義是基于靜態觀點或由替代概念界定;關于預防與減輕該行為的研究則基于此非精確界定得出。本文試圖從多學科領域拓展狂妄自大的觀點,提出三個重要假設為:(1)假定CEO狂妄自大僅存在于權力的背景下;(2)關注高管個體,即組織中掌握絕對權力的CEO;(3)借鑒Ciulla(1995)和Woodruff(2005)觀點,假定領導者具有道德感,而位居權力位置表現不道德行為的個人僅稱為專制者。本文根據心理學和倫理學對CEO的狂妄自大特征進行描述。
如何預防或減輕CEO 狂妄自大行為?首先,一位真正的領導者(Avolio and Gardner,2005;Walumbwa et al,2008)是通過信賴真實的自我、堅持有意義事情以及信任追隨者來減少過度自信行為,并且提醒CEO在人類社會中所處的位置。本文認為真正的領導者能夠減少狂妄自大的心態,但在道德層面的處理卻是有限。本文提出敬畏美德可作為減少狂妄自大的一種方法(Woodruff,2005)。敬畏意味著使人們意識到某種超然秩序的存在,提醒狂妄自大的CEO謹記自己的人性,發展與他人的關系,促其意識到在人類社會所處于的位置。
二、CEO狂妄自大的定義
既有研究只對CEO狂妄自大產生的后果進行論證,但對其本質卻未明確定義,以此研究如何預防及減少CEO的狂妄自大行為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本文更多關注心理學與道德倫理學來界定CEO狂妄自大的概念,根據CEO與自己、與他人以及與整個世界間關系,描繪一個構成CEO過度自信特征的框架。
(一)財務與管理學:狂妄自大的不良后果
學者們認為狂妄自大是用來解釋公司不良績效的一個消極特性。對狂妄自大的分析追溯到Roll(1986)提出的假設,他認為可以用CEO狂妄自大解釋并購公司股東的財富在并購完成后所遭受的巨大損失。Roll認為一個狂妄自大的CEO可能高估并購的協同效應而導致過高的并購溢價程度。市場對收購公司的過高出價行為做出消極反應,因此導致財富從收購公司股東轉移到目標公司股東。
一些研究論證CEO狂妄自大偏好對公司績效的影響。CEO自我崇拜偏好水平越高,公司越容易出現極端與不穩定的績效(Chatterjee and Hambrick,2007)。Malmendier 和Tate(2008,2011)表明,過度自信的CEO們對現金流更敏感。該結論的基本原理是過度自信的CEO們通常會認為公司被市場低估,因此不愿意以股權融資方式滿足其對資金的需求。過度自信的CEO們更傾向于債務融資(Malmendier,Tate and Yan,2011),并會支付較低的股利(Desmukh et al.,2010)。CEO狂妄自大對經濟上的影響是具有顯著性,Malmendier和Tate(2008)發現,平均而言,過度自信的CEO們比理性的同行在每項并購活動中多損失770萬美元。媒體認為CEO的傲慢可以用來解釋金融危機中某些表現不佳的銀行倒閉,工業事故和各種其他企業的失敗。
以上研究明確地論證了狂妄自大的不良影響,卻未能解決,例如,狂妄自大在本質上是認知偏差抑或是行為問題。第二,狂妄自大本質上可視為消極特性,然而不能因此忽略它可能存在的積極作用(Maccoby,2000;Rosenthal and Pittinsky,2006)。第三,既往靜態研究未談及CEO狂妄自大產生的原因及它是如何隨著時間而發展的。第四,以上研究沒有解決管理者的倫理道德問題。最后,財務及管理學研究的CEO心理,在許多情況下是被看作二元的(狂妄自大與非狂妄自大),而非動態的觀點。意識到以上研究的局限,本文將拓展研究到其他學科,使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其本質。
(二)心理學:狂妄自大的人格障礙
Owen 和 Davidson(2009)提出狂妄自大綜合征可以用來描述掌有權利個人的人格障礙。因為只有掌握權力并在缺乏對個人行為的約束條件下才能夠激發狂妄自大綜合征??裢源缶C合征的標準是CEO的態度與行為二者的結合。通過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一些企業CEO的行為與態度的研究,Owen和Davidson明確指出狂妄自大綜合征適用于商界領袖。他們提出的狂妄自大綜合征的臨床表現清晰地說明掌握權力是該綜合癥的觸發條件,并且強調存在認知與行為兩個層面。
(三)倫理學:狂妄自大的專制者
在倫理道德學中狂妄自大被描述為專制者的特性,他們不再是合格的領導者:“領導能力(不同于專制)只在美德中產生”(Woodruff,2005)。Scodel(1982)表明,只有專制者會在掌握權力后表現出狂妄自大。Akerlof 和 Shiller(2009)指出:“由于CEO們毫無愧疚感地為自己和公司賺錢,所以需要一個制衡力確保他們不會越過誠實底線”。綜上,經濟體制會促使產生狂妄自大的管理者,但這并非意味當個人掌握權力后,狂妄自大與專制是唯一可能的結果,本文認為掌握權力可能會產生兩種結果,管理者或開發自身的美德與所需要的行為而成為領導者,或落入狂妄自大的泥潭成為專制者。
三、CEO狂妄自大傾向的預防
(一)真正領導者的成長過程
一位真正的領導者與狂妄自大的專制者是截然不同的。從定義上看,狂妄自大的CEO自我意識水平較低,他們不能理性地認識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因此對信息的處理會有偏誤;他們傾向于加強自我形象的行為;他們認為自己凌駕于團體之上,不會與屬下建立起信任與開放的關系。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兩個觀點:首先,CEO在成長為真正領導者過程中可以避免夸大的自我暗示。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是指自我認知,同時也有更寬泛的定義:“一個完整的自我包括身體、社會屬性(包括角色和關系)、個性、自我概念。自我可以促進決策與行動(Baumeister,2004)。真正的領導者表現為在個人的持續成長過程中,努力地按照真實自我的方式將自我認知與自律進行整合。那些發展為“假想人格”的人在與他人交往和建立有意義的關系上存在問題。基于此觀點,狂妄自大的CEO會懼怕自我反省與暴露自己的弱點。因此他們會努力地塑造自己在外部世界的形象。而該形象不是真實自我,而是滿足個人的炫耀需求。狂妄自大的CEO會將自己的“浮夸工程”進行到底,對反對者以及法律的懲罰毫無畏懼。第二,真正的領導者與下屬應提高自我認知,建立公開、透明、信任與真誠的關系(Avolio and Gardner,2005)。相比之下,狂妄自大的CEO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這將導致他們采用恐懼、暴力或是恐嚇的手段對公司進行管理,并且拒絕接受建議與批評。
(二)崇敬美德之情
《論語》中提到三個敬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鬃右龑覀円拇婢次放c尊重,個人價值與社會秩序的和諧皆基于以上的三個“敬畏”。儒家把“仁”、“義”、“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仁,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義,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遵循正義的生活道路。禮,指維系社會的準則和道德規范。智,即智慧、能夠在明辨是非基礎上趨利避害的判斷力。信,指對承諾遵行高度尊重。儒家的敬畏美德與自我認知、個人誠信相聯系,從而確定整個倫理道德體系??裢源蟛粌H是自我病理學及與他人的關系,也包括對他人及對世界的一系列不道德的態度與行為。本文認為讓美德去感染狂妄自大的專制者,用它作為CEO行為的檢驗標準可以預防狂妄自大行為。更確切地說,崇敬美德所強調的與他人、與世界的關系可以限制狂妄自大傾向滋長的風險。
四、總結與結論
本文旨在更好地理解狂妄自大的現象,對CEO的狂妄自大研究借鑒了不同學科的知識,分析CEO的狂妄自大只存在于權力的背景下,CEO狂妄自大不只是一種心理病理學的描述,也反映不道德的行為和態度,它的維度既包含自我也包含倫理道德。通過對CEO狂妄自大心理病理的本質理解以及所涉及的倫理道德層面,論證使CEO成長為崇敬美德的真正的領導者有助于預防或減少其狂妄自大傾向,使其意識到自己所處于世界秩序的位置以及自己是人類社會中的成員。
參考文獻:
[1]Deshmukh, S. Goel, A. M. & M.Ho
we.(2010).CEOoverconfidence and dividend policy.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 abstract=1496404.
[2]Maimendier, U., and Tate, G.(2008).
Who Makes Acquisitions? CEO Overconfidence and the Markets Reac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9.
[3]Malmendier, U., Tate, G., and YAN J.(2011).Overconfidence and Early-life Experiences: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Trait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ies. Journal of Finance,5.
[4]Owen, D. & Davidson, J. (2009). Hubris syndrome: An acquired personality disorder? A study of US Presidents and UK Prime Ministers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Brain,132.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172120):上市公司如何選擇并購對價與融資方式?-基于嵌套結構的經驗研究;遼寧師范大學青年科研項目:管理者非理性行為與并購經濟后果研究。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