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芳
摘要:隨著金融體制的改革,會計信息的作用也在發生改變,2007年新準則執行,會計盈余對銀行貸款的解釋率顯著下降,并且這種現象在受準則制度變動影響大的公司里反映更加明顯。例如我國的國有控股公司和非國有控股公司在受到新會計準則的影響下,雖然國有控股公司與非國有控股公司的會計盈余與新增貸款的敏感性都會有顯著下降,但非國有控股公司的會計盈余對銀行貸款解釋力的下降程度更大。文章主要針對新會計準則執行后,對會計盈余債務合同進行有用性分析。
摘要:新會計準則;會計盈余;債務合約
一、新準則對會計信息債務合約作用的影響
會計信息是銀行貸款決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保證銀行實施貸款監督、減少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性。隨著新會計準則的應用不斷深入,會計信息在銀行的各項預測及決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會計準則在人們對信息作出判斷時,提供了更加自由化的決定空間,大大提升了管理層盈余操作的權利范圍,并在不斷應用過程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二、會計準則與會計盈余的關系
會計準則制定者“將會計準則定位為公司提供一種向公司外部的資本提供者和其他利益關系人報告公司財務狀況和交易經營業績方面信息的成本相對低廉且可信的手段”。判定會計準則的價值與否,關鍵要看在對各個公司進行經濟狀況及經營業績統計時,其反映的信息是否及時有效,以便能夠達到促進資源有效配置。由于審計自身存在的缺陷性,導致會計盈余應運而生。并且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是相當明確的。會計準則并不是會計盈余產生的主要因素,在其運行過程中,會計準則作為了一種盈余管理的工具,對日常審計進行管理工作,兩者在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的情況下形成了一種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
三、新準則下會計盈余債務信息的有用性分析
(一)合并報表與母公司報表盈余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分析
1. 合并報表理論
2005年12月,我國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其中給人們帶來較大影響的變化就是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基本理論的方面,就是說在原來側重母公司理論的情況下轉變為更加考慮實體理論的應用上,在實體理論的應用中,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將會滿足更多投資者及債權人等的相關利益群體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增加了其公平性功能。
合并報表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能夠保證企業對經營狀況有更好的了解,包括財政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等等。在整個合并報表的編制及變更過程中,并不會在整個流程過程中使對子公司盈余信息產生反應變化,而是反應母公司報表在股權投資核算中的變化。
2. 合并會計信息特點
合并會計信息將整個企業作為一個經濟主體,來反應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財務狀況和運營成果,不僅擴展了會計主體的概念,更加擴展了母公司的個別報表信息。在通過抵消合并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及相關性。
債權人在進行信貸決策時的主體是具有獨立法律效力的母公司,合并報表是把作為經濟主體企業集團資源和業務活動合并在一起,使得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個別經營狀況和經營績效在合并報表中得不到充分揭示。所以在債權人的決策過程中如果只考慮合并報表,往往導致對信息的錯誤理解。
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合并報表所反映的資產,母公司并不是都可以動用的,也就是說合并報表中所體現的所有資產并不能代表集團所能動用的所有資產。
對于風險方面,合并報表對企業中所內含的財務風險并不能及時反映,在子公司通過母公司提供的擔保途徑進行融資的過程中,如果子公司遇到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償還債務,那么母公司就必須對其承擔責任,履行代替償還相應債務,這樣就造成母公司存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使得合并報表與母公司個別報表的分工更加詳細化與準確化,在原有基礎上將集團整體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合并,這種會計信息更能夠幫助母公司關注自身的財務信息和投資資產的收益。使得兩個報表在功能上相互補充以滿足不同財務報表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
3. 成本法和權益法下合并報表的對債權人的作用
合并報表實際上就是在一個經濟體系下,將其中運行的相關企業的會計信息統一合并,使得其中企業之間的經濟交易在一個內部的環境中運作。新舊會計準則都是在相同的合并報表下進行的分析與預測。這其中成本法將法律主體的概念作為重點,在反應母公司的企業業績時采用的是獨立法律的實體角度。另一方面權益法則以經濟為重點,將投資企業與被投資單位當做一個整體來運行。如果在進行會計核算及編制財務報表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是權益法,在計算投資企業的凈利潤和股東權益的時候,和我們在選用完全合并法時的結果是相同的。
所以根據上面的法則,在我國雙重披露制度下,母公司要將會計報表及合并報表同時披露,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母公司將權益法作為對子公司會計信息的核算標準,就會使得母公司的個別報表的盈余信息與合并報表披露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重疊。但在舊的會計準則制度下,合并報表與母公司在處理會計信息方面不是很準確。新準則在對子公司進行長期股權投資過程中,要求采用個別報表的方法,以便母公司在操作工程中,能夠直觀反映自身的經營收益和投資業績。這種成本法的運用,能夠幫助母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與合并報表的會計信息更加準確化與清晰化。
(二)合并-母公司報表盈余差異的決策有用性分析
1. 盈余差異形成
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合并報表與母公司個別報表的分工更加明晰,定位也更加明確了。合并報表相對于原來更加能夠使經營者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與財務情況,并且母公司的個別報表能夠反映其自身的財務與投資狀況。兩張報表分別體現子公司的盈余情況,并使其盈余差異不斷擴大。合并報表在會計信息編制時采取權益法,而母公司則采用成本法,并沒有很好地體現出子公司尚未分配給母公司的利潤部分,使得其編制信息反映出了與子公司不同的情況。
2. 盈余差異的特點
在新的準則下,合并母公司報表盈余差異可以由內部進行抵消或政策調整來完善,也可由子公司的盈余信息所帶來的額外信息量來反映子公司的盈余信息。在投資者根據報表做決策時,其中合并報表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個別報表對信息進行補充。如果在進行分析過程中,兩張報表的差異性比較明顯,那么兩張報表的相互補充作用也更為明顯。企業在根據會計信息報表進行決策時,同時結合兩張報表信息,可以大大增加其所需信息。
3. 盈余差異的應用
在新準則制度實施下,合并報表與母公司個別報表的分工使得會計信息更加明確化,為決策者提供的會計信息也更加全面化。一是由于母公司債權人的行為主體針對的是獨立的法人,所以母公司在提供個別報表的信息時可能比合并報表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具有關聯性;第二是由于在經濟活動的進行過程中,子公司受母公司控制,并能夠對其進行公司的股權政策分配。如果子公司使盈余實現未分配歸屬母公司,則其盈余在法律上講依然是從屬于母公司,并能影響企業現金量未來的流通方向,所以子公司盈余能夠間接影響母公司的還本付息能力。
四、相關的政策建議
(一)繼續深化會計準則改革,提升報表信息決策有用性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報表信息的有用性,并且為債權人進行決策時提供有效的數據信息,反映了企業的運營情況及財務情況。在新會計準則變革后,集團整體的合并報表與母公司的個別報表的信息紕漏在分工上更加明確合理,并且也能夠使子公司的盈余信息得到有效的披露,使得決策行為更具實際效益,增加了決策時所需的會計信息,減少了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但在這個決策過程中,要根據市場外部環境及公司內部環境的不同來分析自身的優劣勢,從而完善決策制度,保障企業的順利運行。
(二)為上市公司提高信息透明度提供了支持的證據
債權人在做出信貸決策時,對會計信息要有需求,這對加強企業監督與公司治理有積極的作用。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能夠保證信息紕漏、并且規范財務報表的編制流程,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決策的失誤。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要保證自身利益免受損失,就要時時根據合并報表及母公司的個別報表,以及二者之間的信息差異來分析企業未來的決策走向及資金流轉。這樣才能保證公司在適合自身的環境下應對市場及可預見性危機,為其債務融資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五、小結
在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下,企業的合并報表與母公司的個別報表在為其政策決策、資金投入及風險預測方面提供著重要的會計信息,這些信息在新會計準則應用下,更加能夠體現公司的運營狀態及財務情況,有助于更好地進行信息紕漏,為會計業在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其他相關的各項工作提供了專業準確的信息,保證決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葉紅霞,祁懷錦.會計準則與會計信息權益估值分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
[2]張益金.論新時代下的會計準則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現代經濟信息,2013(13).
(作者單位:河北新晶焦化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