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增
摘要:工業區土地粗放利用與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凸顯,文章通過對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工業區土地集約利用潛力測算,通過多種方式挖掘潛力,針對其發展現狀提出了關于工業區的集約利用等方面的相關建議,力求成為工業區持續健康發展的參照,從而提高企業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關鍵詞:工業區;土地集約利用;潛力測算
近年來,我國的工業區一直呈現出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的態勢,與此同時,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缺乏科學性的工業區管理規劃等問題也日益顯現。在這樣的形勢下,一定要加快轉變不合理的工業區土地利用和發展模式,使其向集約和高效的方向發展,以保障工業區得以持久、高效能地運轉,同時也能夠有效緩解和避免由于土地供需之間的矛盾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本文以東光縣工業區為研究對象,對工業區的土地集約利用潛力進行測算,通過多種方式挖掘潛力,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從而提高企業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同時為政府職能部門合理科學制定土地政策提供依據。
一、研究區概況
河北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5月批準設立了第一批工業區——東光縣工業區。東光縣工業區坐落在東光縣的西部,占地面積約為1562.08公頃,其土地開發率達到了28.91%。
東光縣工業區的空間布局十分合理。參照方位以及功能作為劃分標準,其被分成裝備制造產業區和塑料包裝產業區以及精細化工產業區。
坐落于城區北部的是其裝備制造產業區,該產業區東西邊界分別為京滬高速公路以及104國道,南北邊界則為東光縣躍進區以及西安屯、前洪廟居民點,總規劃用地面積為1082.06公頃。
塑料包裝產業區坐落在東光縣城的東部,該產業區所規劃的東西邊界為京滬高速公路以及宣慧河西岸,南北邊界為繭城大街以及武千公路,規劃用地面積達到了279.44公頃。
東光縣的南部是其精細化工產業區,該產業區所規劃的東西邊界為小邢村以及104國道,南北邊界為徐莊村北部溝渠以及河北華戈集團,規劃用地面積為200.58公頃。
據可靠數據顯示,東光縣工業區的企業固定總資產額共計為188.76億元,企業的總收入也已經高達66億元。內外交通便利也是東光縣工業區的顯著優勢。京滬鐵路——我國南北交通的主要鐵路以及104國道、京滬高速公路以及鐵路均貫穿于東光縣內部。其中,京滬高速公路在其東部開設了出入口,京滬鐵路也在此設站。便捷的交通為工業區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出行條件。
二、潛力構成
一般而言,土地集約利用潛力由“擴展潛力”“管理潛力”“結構潛力”以及“強度潛力”這四個方面構成;尚可供應土地年數則分為“尚可供應土地年數Ⅰ”以及“尚可供應土地年數Ⅱ”,表1為具體的計算公式。
三、潛力測算
(一)擴展潛力測算
位于華北平原東南部的滄州市東光縣工業園區的占地總面積約為1562.08公頃,其中,大約有388.29公頃(占總面積的24.9%)的土地用作了國有建設用地,還有74.42公頃(約占總面積的4.8%)為不可供應土地。剩余的1099.37公頃則為該工業區的可供應土地面積,而其中的949.85公頃土地作為了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
(二)結構潛力測算
截至目前為止,東光縣工業園區有388.29公頃的土地已經被當作城鎮建設用地,其中有233.74公頃的土地為工礦倉儲用地,這樣算下來現有工業園區有效用地率現狀就已經達到了60.2%,園區用地理想值上升至65.19%,照此推算,河北省滄州縣東光縣工業園區還有3.19%,大約19.38公頃的土地為其結構潛力。
(三)強度潛力測算
河北省東光縣工業區中有233.74公頃的土地為已建成工礦倉儲用地,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的現狀值和理想值分別為0.25和0.35,這樣就可以計算出大約尚有66.78公頃的工業園區的土地包含在可挖潛規模之中。再者,32.34%為工業用地建筑系數的現狀值,40%為工業用地建筑系數的理想值,照此計算可挖潛土地的規模大約有44.76公頃。此外,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值的現狀值為1187.64萬元/hm2、理想值則為1360萬元/hm2,照此推算其可挖潛規模的土地還有29.62公頃。而工業用地產出強度的現狀值為2823.65萬元/hm2、理想值為3240萬元/hm2,由此可推算出存有30.04公頃的土地為可挖潛規模。
(四)管理潛力測算
截至筆者調查之日,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的管理潛力值為0,因為其一直沒有已經到期項目的土地以及應收回的園區閑置土地資源。
(五)尚可供應土地年數測算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工業區中尚可供應的土地為1099.37公頃,還有949.85公頃的土地為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
以前3年的年均土地供應面積為計算標準,尚可供應土地年數Ⅰ的年限為32.82年,比30.64年的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年限稍高。這樣推算下來,以前5年尚可供應土地面積的最大值為參照標準,綜合算下來尚可供應土地年數Ⅱ有14.62的年限,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則有13.34 年的年限。
四、潛力測算結果分析
(一)潛力分布和規模
在擴展潛力構成中,有1099.37公頃面積的土地為尚可供應土地,949.85公頃面積的土地為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在結構潛力中,有19.38公頃面積的土地通過用地結構調整可增加為工礦倉儲用地面積。在強度潛力中,有66.78公頃面積的土地可通過提高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來挖潛土地面積;有44.76公頃面積的土地可通過提高工業用地建筑系數作為挖潛土地面積;有29.62公頃面積的土地可通過提高工業固定資產投入強度來挖潛;而30.04公頃面積的土地可通過提高工業用地產出強度挖潛土地面積。
(二)挖潛的途徑和可能性
綜上可得知,河北省滄州縣東光縣工業區土地的利用潛力尚未完全發揮出來,如果能夠合理的利用,對于尚可供應的土地有計劃的進行開發,推廣多層標準廠房,逐步挖掘工業區土地的潛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不僅可以節約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通過東光縣工業區的潛力測算,本文針對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了一些對工業區集約利用的建議,希望能夠有效推動工業區的健康、快速、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鴻銘.城市土地資源集約化配置模式與利用策略選擇[J].現代財經,2004(07).
[2]章牧.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宏觀評價的設計與實現[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8).
[3]何芳,吳正訓.國內外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研究綜述與分析[J].國土經濟,2000(02).
[4]夏明文.土地與經濟發展——理論分析與中國實證[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河北地質職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