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依據中國版本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數據庫(1949—2015年)的有關數據,統計分析了2005—2014年我國本土原創小說出版情況,旨在為以小說為代表的本土原創出版提供借鑒。
【關鍵詞】本土;原創;小說;出版
【作者單位】徐來,中國版本圖書館。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圖書是文藝的重要門類,其終極追求是原創。中國版本圖書館擁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全的出版物樣本資源,本文依據中國版本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數據庫(1949—2015年)的有關數據,統計分析2005—2014年我國本土原創小說出版情況。
一、數據呈現六點特征
1.出版種數增長迅猛
統計顯示,2005—2014年我國共出版本土小說(中圖法I24類)75419種,本土原創小說64249種,原創占比約85%;本土原創小說單行本51392種,作品集12857種,單行本占據絕對優勢。歷年來本土小說出版情況為:2005年3645種;2006年3630種;2007年4493種;2008年5564種;2009年6662種;2010年7430種;2011年7710種;2012年8575種;2013年8550種;2014年7990種。十年間部分年份雖有小幅起落,總體來看,仍呈現比較明顯的增長態勢。
2.名家作品大量出版
文壇大家、名家的作品大量連續出版,是十年本土原創小說出版的特點之一。據筆者統計發現,64249種原創小說中,除51家機構作者出版的494種外,其余6萬余種皆為個人原創作品。其中又以文壇名家、大家的作品出版最為醒目,有的作家的作品出版數量達到數百種之多。本土原創小說作者十年出版20強如下(表1)。
表1 本土原創小說作者近十年出版20強(按種數排序)
排名 姓名 出版種數 排名 姓名 出版種數
1 伍美珍 354 11 天蠶土豆 142
2 曹文軒 303 12 周亦文 134
3 賈平凹 242 13 周銳 124
4 莫言 237 14 郁雨君 120
5 沈石溪 210 15 李文 117
6 唐家三少 205 16 高陽 116
7 饒雪漫 192 17 蔡駿 115
8 張煒 180 18 王小波 110
9 秦文君 174 19 常新港 109
10 楊鵬 170 20 趙靜 107
本土原創小說作者20強中,伍美珍、曹文軒、秦文君、郁雨君等均是國內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高陽的歷史小說廣受歡迎,饒雪漫是青春文學代表作家,蔡駿主攻推理小說,賈平凹、莫言、王小波等也都是公眾耳熟能詳的作家。這些作家不僅高產,其作品往往也呈長期持續出版之態,形成了名家出版效應。如曹文軒的303本作品出版貫穿了2005—2014年全部年份,分年度出版種數依次為12種、2種、4種、12種、38種、15種、36種、28種、53種、102種。
3.傳統文藝社是主流力量
統計期內,共有486家出版社出版了原創小說,占我國現有出版社數量的八成以上,可見小說出版或者說文學出版已經成為出版機構的普遍選擇。486家出版社中,傳統文藝出版社27家、人民(含地方)出版社29家,少兒出版社28家,其他(教育、大學、科技、美術、綜合等)出版社402家。按出版種數統計,本土原創小說出版機構20強如下(表2)。
表2 本土原創小說出版機構近十年出版20強(按種數排序)
排名 姓名 出版
種數 排名 姓名 出版
種數
1 作家出版社 2348 11 花山文藝出版社 794
2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228 12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763
3 人民文學出版社 1276 13 湖南少兒出版社 685
4 長江文藝出版社 1221 14 廣西人民出版社 675
5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967 15 花城出版社 659
6 中國文聯出版社 913 16 河南文藝出版社 638
7 太白文藝出版社 834 17 湖南文藝出版社 636
8 大眾文藝出版社 832 18 云南人民出版社 610
9 春風文藝出版社 820 19 湖南人民出版社 609
10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799 20 北方文藝出版社 608
出版機構20強中,傳統文藝出版社占去13席,人民社4席,少兒社2席,其他社1席,按出版社平均出版數統計,依次為:27家傳統文藝出版社共出版19031種,社均704種;29家人民出版社共出版6156種,社均212種;28家少兒出版社出版7101種,社均約254種。其他出版社出版31963種,社均約80種。傳統文藝出版社仍為原創文學出版機構主流力量,而老牌名社如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及改制后的新起之秀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占據前三甲。
4.網絡小說創作異軍突起
2005—2014年,是互聯網技術深刻影響出版業態的十年,也是公眾閱讀習慣大為改變的十年。起點、榕樹下、晉江、紅袖等一批網絡文學原創平臺的興起,匯集了大量網絡寫手,降低了小說創作門檻,形成了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帶動了青春小說、玄幻小說、志怪小說、驚險小說、言情小說等通俗小說的大量創作,構成了本土原創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如: “悅讀紀”系列出版了《夢回大清》《第一皇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名動書市的網絡文學作品;磨鐵圖書出版了《北京娃娃》《誅仙》《明朝那些事兒》等暢銷不衰的網絡文學作品。二是培育了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網絡文學作家,“本土原創小說作者十年出版20強”(表1)中上榜的唐家三少、天蠶土豆是其中代表作者。
5.嚴肅小說創作態勢平緩
嚴肅文學創作由于題材相對嚴肅、網絡文學創作分流了年輕讀者等原因,在2005—2014年的10年間,嚴肅文學的創作態勢趨向平緩。統計嚴肅文學成名作家出版情況,除賈平凹242種、莫言237種,王小波110種外,還有畢淑敏105種,余華75種,遲子建70種,唐浩明57種,陳忠實57種,畢飛宇56種,張賢亮52種,周德東52種,蘇童52種,方方38種,柯云路35種,阿來34種,劉震云30種,池莉27種,殘雪16種,宗璞13種。上述作家基本都成名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
6.兒童文學創作正當時
在64249種本土原創小說中,兒童小說有8345種,占比近13%;小說體裁上,長篇小說有3348種,中篇小說3267種,小說集1730種;題材上,推理、偵探、科幻、俠義、歷史、革命斗爭等類型都有所涉及;作者方面,本土原創小說作者十年出版20強中,有10位是兒童文學作家(伍美珍、曹文軒、沈石溪、秦文君、郁雨君、楊鵬、周亦文、常新港、趙靜、周銳),除上述名家外,還有楊紅櫻、董宏猷等知名作家。
二、分析存在三點問題
數量增長、作者涌現、類型拓展是2005—2014年我國本土原創小說出版取得的成績。同時,從數據上看,當前原創小說出版仍有一些問題。
1.小說品種繁多而原創精品缺失
在文學“策劃”大潮影響下,小說創作不是“十年磨一劍”的苦心經營,而是重視打造暢銷書,追求“短、平、快”,這也折射出市場經濟對文學創作和出版的多重制約與影響,限制了作家的主體意識和創作個性,造成了小說創作的世俗化、娛樂化傾向。
2.出版機構眾多而出版質量不一
改革開放以前,專門從事文學出版的專業出版社很少,只有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少數幾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非專業文學出版社開始涉足文學出版,其他民營文化公司、文化工作室則難以計數,且占據很大份額的出版量,如上文分析,有402家其他類型出版社共出版小說31963種,雖然數量龐大,但社均僅80種,與傳統文藝出版社、人民社以及專業少兒社的單社出版量相比懸殊,其背后跟風出版、同質化出版現象仍然存在。
3.網絡通俗小說的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所欠缺
相對于傳統文學出版,網絡文學的發展歷程短,缺乏嚴肅文學創作的評價體系,加之網絡寫手的生活閱歷和文化深度不及傳統專業作者,使網絡小說作品存在意義扁平化、人物刻畫不精細、細節經不起推敲等問題。部分網絡通俗小說還存在色情、低俗、恐怖等內容。
三、擁抱利好,亟待發力
近一段時期以來,“本土”“原創”“精品”被提到相當重要地位,我國以小說為代表的本土原創出版在政策導向及市場因素等方面利好消息較多,亟待發力。
1.政策導向鼓勵
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大力扶持原創精品創作。2006年8月正式啟動“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用以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培育中國原創出版能力,促進我國在人文社科、科學技術以及文藝創作等領域的出版創新。2015年10月組織開展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通過評審、遴選,向社會集中宣傳推介一批追求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的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引導網絡文學企業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
2.市場規制保障
2014年12月《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強調了網絡文學作品質量管理的重要性。編輯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網絡文學發表作品的作者實名注冊、責任編輯及出版單位署名等管理制度,網絡文學作品登記識別、標識申領、存儲分類等作品管理技術標準研發等均已提上日程。
在政策導向以及市場規制的雙重刺激下,特別是當前我國一些文學大家斬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品被翻譯成多種外文出版,為我國優秀原創文藝創作樹立了標桿的情形下,面對當前作品創作蓬勃發展和品種繁多的文學現狀,出版各界應著眼于文化的傳承和國民精神的提升,積極承擔張揚文學理想的使命意識,堅持“內容為王”的出版理念,在大浪淘沙中磨煉出反映時代人生的傳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