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仙愛 胡曉蕓

[摘要] 目的 探討穩定期COPD患者肺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將60例COPD患者隨機分為康復治療組和對照組,均給予基礎藥物治療,康復治療組進一步給予6 min步行訓練和縮唇呼吸,治療16周。 結果 治療后康復組FEV1、FEV1/FVC、6MWD、SGRQ均較對照組改善。 結論 肺康復治療能使穩定期COPD患者活動耐量提高,改善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復治療;康復教育;肺功能;6 min步行距離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4-008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given basic medical treatment, and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given 6-minute walk training and shrink-lip breathing for 16 week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EV1, FEV1/FVC, 6MWD, SGRQ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the exercise tolerance and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Lung function;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其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COPD是呼吸道的常見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隨著醫學研究的日益深入,對COPD的診治逐步規范化,但該病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肺康復治療是指對有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的COPD患者采用有證據基礎的、多學科綜合干預。自1981年美國胸科學會(ATS)提出肺康復治療以來,肺康復在COPD的綜合治療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成為一種有效干預手段。康復治療可以減輕COPD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活動能力,延緩氣流受限的發展速度,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2]。基于以上研究,結合基層醫院肺康復治療的現有條件,本文對COPD穩定期患者進行肺康復訓練,觀察其治療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況,探討在基層醫院對COPD實施肺康復治療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臨床資料為臨汾市人民醫院呼吸科2014年1~10月因AECOPD住院治療好轉的患者,將60例出院1周后病情穩定、對治療依從性好且可隨訪的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康復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在隨訪的16周內,康復治療組因未堅持治療退出研究1例,對照組因AECOPD住院終止研究1例,因失訪終止研究1例。共有57例患者納入研究,其中康復治療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齡(62.5±5.7)歲,病程(15.1±6.1)年;對照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齡(61.5±6.1)歲,病程(14.9±7.0)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構成比及病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2013年修訂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療指南》的診斷標準,嚴重程度分級為中度和重度;②年齡50~70歲之間;③不吸氧能夠獨立完成6 min步行訓練;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3排除標準
①左右心功能嚴重不全;②各種快速心律失常;③冠心病;④藥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壓;⑤肝腎功能衰竭;⑥嚴重的肺大皰;⑦全身消耗性疾病;⑧存在學習障礙。
1.4 方法
對入組患者在研究前及治療16周后進行肺功能、活動耐量與生活質量評估。評估項目包括:FEV1值、FEV1/FVC%、6 min步行距離(6MWD)及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所有患者均作治療日記,包括用藥種類、用量用法、吸氧狀況、吸煙狀況、6分鐘步行訓練情況、縮唇呼吸情況。為方便患者,提高依從性,采用表格式記錄,患者根據實際情況按要求打“√”。通過電話訪視每周進行一次監督。
具體實施方案:兩組均給予基礎藥物治療和康復教育,康復治療組同時給予運動治療方案。患者出院后1周,病情穩定,開始進行肺康復治療,依據2013年修訂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療指南》[1]及周新、白春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預防與治療》[2]制定本次研究的肺康復治療方案,內容包括:①康復教育:如戒煙、吸氧、宣教COPD相關疾病科普知識;②基礎藥物治療:如應用茶堿類、M膽堿受體阻滯劑、β受體激動劑、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等;③康復治療組同時給予運動治療方案:6 min步行訓練、呼吸肌運動訓練縮唇呼吸。具體的運動治療方案:運動場地:公園、走道等;運動模式:6 min步行訓練、呼吸肌運動訓練縮唇呼吸;運動處方:6 min步行訓練每周5次,每次30 min,共16周,運動強度以不引起患者氣急或呼吸困難為度,呼吸肌訓練縮唇呼吸每天1次,每次30 min,共16周。研究進行前,在臨汾市人民醫院呼吸科戒煙門診對所有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內容的講解,讓所有患者充分了解COPD相關科普知識,明確戒煙的重要性,知道吸氧的益處及各種治療藥物的正確用法,并發放相關手冊,有利于患者進一步掌握相關內容。對康復治療組患者講解6 min步行訓練及呼吸肌運動訓練縮唇呼吸的動作要領,使患者充分掌握。所有課程及動作要領均由同一個呼吸科醫師指導完成。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康復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治療后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肺功能比較
康復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治療后肺功能指標FEV1由治療前平均(1.37±0.39)L增加到(1.44±0.40)L,FEV1/FVC由治療前平均(42.40±7.10)%增加到(46.00±7.60)%,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改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6周后康復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康復治療組肺功能指標FEV1[(1.44±0.40)L]較對照組[(1.31±0.37)L]增加,康復治療組FEV1/FVC[(46.00±7.60)%]較對照組[(43.50±8.70)%]亦增加,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活動耐力比較
康復治療組治療后6MWD由治療前平均(320.60±49.00)m增加到(391.00±48.50)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16周后,康復治療組6MWD[(391.00±48.50)m]較對照組[(334.90±56.40)m]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3兩組生活質量的比較
康復治療組治療后SGRQ得分由治療前平均(60.70±9.80)分降低到(45.40±8.4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16周后,SGRQ得分康復治療組[(45.40±8.40)分]較對照組[(65.20±8.40)分]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4安全性
兩組康復治療過程中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 討論
眾所周知,肺功能下降與呼吸肌疲勞是COPD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正常成人30年內FEV1值平均每年下降30 mL,而COPD患者每年下降60 mL,肺功能減退導致COPD患者的活動能力下降,生活質量降低[3]。此外,呼吸肌疲勞亦是導致COPD患者致殘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認為,炎癥介質對呼吸肌的直接損傷、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及低氧血癥所致肺血管阻力增高可引起呼吸肌做功增加,高碳酸血癥導致肌肉疲勞和功能障礙,從而導致COPD患者呼吸肌疲勞,包括肌力和耐力的下降。
肺康復訓練可以緩解和控制呼吸肌疲勞,也可改善因喘息和疲勞限制所致的肌肉運動不協調,消除和減少疾病引起的肺功能損傷,尤其FEV1值的下降。近年來肺康復治療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重視,通過對COPD患者進行肺康復可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對于這一發病率高、醫療費用高的疾病無疑是一種節約治療措施[4]。目前認為肺康復治療是貫穿于有癥狀的COPD患者生活管理全過程的重要治療手段,已有很多關于COPD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研究,提示肺康復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癥狀,增加運動耐力,增強其生活自信心和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質量,是一種成本低、收益高、對患者有益的綜合治療方法[5,6]。
基層醫院COPD患者較多,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患者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由于康復治療易于普及,通過對患者提供個體化的康復治療方案,便可使更多的COPD患者獲益[7,8],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與社會價值,為此我們進行了初步探索。
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是用于評價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健康狀況的標準化調查問卷,其可靠性、客觀性及靈敏性已在國內外多項研究中得以證實。雖然SGRQ問題多而復雜,得分統計繁瑣,但其在COPD的生活質量評價、康復治療效果監測方面較為敏感,故目前廣泛應用于COPD患者臨床及科學研究中。本研究顯示,康復治療組較對照組健康狀況改善,康復治療組16周后SGRQ問卷得分較對照組減少19.8分,提示肺康復治療能改善呼吸困難癥狀,改善肺功能,增強活動耐力,提高生活質量,與Griffiths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
六分鐘步行距離(6MWD)是指患者6分鐘內步行的最大距離,是一種簡單易行、重復性好、安全性較高的指標,能敏感地反映患者的活動耐力,可對機體的功能狀態進行綜合評價,是肺康復治療中較好的評估和監測工具[10]。陳瑤等[11]將101名COPD患者分為常規藥物治療組和運動康復組進行1年的研究,發現運動康復組6MWD顯著長于常規藥物治療組。本研究顯示經過16周肺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組平均6MWD較對照組增加56.1 m。6MWD增加54 m被認為有臨床意義[12-16],而本文結果超過了這一數值,表明康復治療改善了患者的運動耐力。本研究結果還提示,AECOPD患者經過住院正規治療出院,1周后若病情穩定,采用六分鐘步行鍛煉開始康復治療是安全可行的,整個16周治療過程中無一例不良反應報告。
綜上所述,穩定期COPD患者經過肺康復治療肺功能可有所改善,6MWD明顯增加,活動耐力增強,呼吸困難癥狀減輕,生活質量提高,臨床治療依從性可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療指南(2013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1-9.
[2] 周新,白春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預防與治療[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95-102.
[3] 范廣平. 呼吸肌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 華西醫學,2009,24(8):2174-2176.
[4] Garvey C,Fullwood MD,Rigler J.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rescrip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Us survey and review of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practices[J].J Cardiopulm Rehabil Prev,2013,33(5):314-322.
[5] Hill K,Vogiatzis I,Burtin C. The-importance of component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other than exercise training in COPD[J]. Eur Respir Rev,2013,22(129):405-413.
[6] 陳貴華,周向東,虞樂華,等. 肺康復對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6):444-447.
[7] Ramponi S,Tzani P,Aiello M,et al.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mproves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exercise in COPD[J]. Respiration,2013,86(1):17-24.
[8] 蔡柏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生活質量評估[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5):405-407.
[9] Griffiths TL,Burr ML,Campbell IA,et al. Results at 1 year of outpatient multidisciplinar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2000,355(9210):362-368.
[10] ATS Committee on Proficiency Standards for Clinical Pulmonary Function Laboratories. ATS statement:Guidelines for the six-minute walk test[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2,166(1):111-117.
[11] 陳瑤,江平,朱曉健,等. 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復治療[J]. 中國臨床醫學,2012,19(5):476-477.
[12] Beauchamp MK,Francella S,Romano JM,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long-term respiratory care:Results of a community-based post-rehabilitation maintenance program in COPD[J]. Respi Med,2013,107(8):1210-1216.
[13] Lee SS,Kim C,Jin YS,et al. Effects of home-bas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with a metronome-guided walking pac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J Korean Med Sci,2013,28(5):738-743.
[14] 繆勇,溫鳳飛,唐文靜,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康復治療[J]. 中國實用醫藥,2012,7(5):233-234.
[15] 劉紅艷,趙卉,陸友金. 健康教育在COPD穩定期治療中的作用[J]. 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2):2192-2193.
[16] 毛芳春. 不同呼吸訓練方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緩解期患者肺功能影響的對比[J]. 當代醫學,2012,18(19):73-74.
(收稿日期:201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