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047-01
課程改革轟轟烈烈進行了二十年,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了一批精英化的利己主義者。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教育,改革理念層出不窮,模式遍地開花,方法日新月異,而景象卻依然如故,尤其是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經歷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改革,除了形式推成出新外,實在看不出有什么本質變化。致使農村初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整體呈下滑趨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語文教學現狀
1.語文學習兩級分化嚴重
由于受當前城市化進程影響,子女隨打工父母去城市就讀人員逐漸增多,地處鄉村的初中優秀生源流失較大,加之小學語文基礎參差不齊,致使上初中后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我校八年級學生分不清字母“b”“p”“z”“c”“s”的人還不在少數,相當一部分同學跟不上初中語文教學的進度,課后又不主動學習,只做簡單機械的重復,無法獨立思維。如有一篇習作,說讀了《背影》一文,一定觸發了你對父親的感情吧,說說你父親疼愛你的事。許多學生無從著手。因為父親常年不在身邊,有限的記憶、有限的溝通,讓父子親情演變成了手里的幾張人民幣,父愛無從談起,致使學習效率低下,所以語文教學層次不齊,施教難度加大,效果不盡人意。
2.閱讀理解能力普遍較差
我校地處偏避鄉村,消息閉塞,信息來源不暢,加之大部分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缺失,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喪失。教學由雙向交流變成單向活動,導致課堂氣氛難以活躍,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生活環境單調,知識面狹窄,難以發現課本以外的魅力。課本上的經典篇目又沒興趣,大部分學生學習只停留在完作業,抄答案的階段,有限的學習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農村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自主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3.寫作能力亟待提高
(1)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老師學習培訓機會少,使得許多語文老師不能完整系統的吸收理解文本的思想,多了尋覓缺陷,少了發現亮點,多了方法說教,少了展示案例。(2)學生由于生活范圍狹小,與外面世界了解溝通較少,導致學生寫作素材有限。作文選材大部分是老生常談。寫媽媽就是他半夜發燒,媽媽冒雨背著他去輸液,或者就是睡到半夜醒來,看見媽媽在燈下為他縫補衣服;寫老師就是在漆黑的夜里有哪一盞燈還亮著是老師在為我們批改作業,選擇材料毫無時代氣息,無生活底蘊,只能是假話、空話連篇,和“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敘真事,抒真情”的寫作要求背道而馳。所以,近年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呈下滑趨勢。
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對策
1.分層教學、分層設置作業
針對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的情況,課堂教學,作業布置都急需分層設計,不能搞“一刀切”。要讓教學的內容較好的適應每個學生的要求,對于優等生可以充分發展個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對于學困生,可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識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每節課都有收獲,每節課都有不同的進步,而不至于淪為作業的機器。
2.靈活多樣的檢查方式
在分層設計教學,分層設置作業的基礎上,檢查方式就該靈活多樣。比如,對生字、詞語、文學常識可采用聽寫,默寫,運用積累等不同的檢查方式。要求學生會讀,會寫,會應用即可。不必千篇一律,優秀的,學困的每人一遍,只做數量上的規定和形式上的要求。作文批閱采用面批,多發現亮點,少尋覓缺陷;多展示案例,少方法說教;多朗讀積累,少生搬硬套。提示應如何選材,如何組織材料,比老師長篇大論,學生置之不理效果要好很多。采用靈活多樣的檢查方式,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才能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為每位孩子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改變評價體系,還老師一定自由空間
評價體系是制約語文教學發展的瓶頸,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而言,過多的政治干預,行政檢查往往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屬性,語文學科道德觀、人生觀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上海育才中學教師李強的《把作文教學鋪設在一個周期中》曾談到“美國教育的聰明在于,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我們的農村初中語文教育一切都是量化考核,作文8篇,筆記30篇,練習30次,讓老師沒有絲毫自由空間,讓減負成為華麗的裝飾,讓學生忙于應付作業,漸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何談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改變評價體系,還老師一定自由空間,減負應是老師思考判斷的,讓老師根據教材,學情因材施教,尋找適合農村語文教學的新方法。
總之,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初中語文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分層教學、分層設置作業,采用靈活多樣的檢查方式,改變評價體系,還老師一定的自由空間,將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提供一個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