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異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治國理政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新的實踐和探索,特別是在“中國經濟新常態”提出后,審計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對當前審計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定位和新要求,審計人員要準確把握新常態的內涵和要求,搶抓新機遇,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履行好審計工作職責,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
關鍵詞:新常態;審計監督
一、新常態特征及對審計工作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新常態”既區別于“舊常態”,也區別于“新偶發”。簡言之,“新常態”就是新近發生的已經相對穩定的形態。經濟新常態決定了政治生活也必然進入新常態。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征,并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表明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變化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正在對宏觀政策的選擇、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方向性、決定性的重大影響。深刻地認識新常態,積極適應新常態,是我們做好目前各項工作的前提。審計人員一定要革新思維模式、改進審計思路,從而適應新常態,推進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在提出并強調新常態的境遇下,審計監督工作也呈現出由舊而新、由偶而常的變化。首先,審計監督有了“新”的定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把審計監督明確為黨和國家八大監督體系之一,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賦予了審計更新、更高的責任和使命。其次,審計監督有了恒“常”的要求,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了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要求審計監督工作要做到“全覆蓋”,形成一種震懾,并配合新常態下的各項宏觀調控部署和改革措施來開展,審計工作責任重大。
二、新常態境遇下加強審計工作的要求及挑戰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當今我國階段性發展的新常態。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服務改革發展,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服務新發展。
在新常態境遇下,審計部門有必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要著眼全覆蓋,依法履行好審計監督職責,必須緊緊圍繞“反腐、改革、法治、發展”,堅持一手抓重大違法違紀、重大損失浪費、重大風險隱患、履職盡責不到位等問題的查處,一手抓深化改革、推進法治、提高績效;新常態下經濟增速回落,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而民生等剛性支出需求不斷增加,需要進一步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促進提高公共資金績效,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如上海市市長楊雄所言,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轉型處于關鍵期,審計工作更要加強,不能削弱。”具體而言,新常態對審計工作的主要要求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審計“新常態”。應該說“新常態”一詞蘊含了許多內涵,是具有相當深意的重要表述,對深化當前國家審計面臨的各種戰略問題和思想問題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論態度。
二是行動貫徹審計“新常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審計隊伍要切實當好國家利益的捍衛者、公共資金的守護者、權力運作的“緊箍咒”和反腐敗的利劍。該要求是對審計功能價值的根本性表述,更是現階段審計“新常態”的實際踐行方向。
三是全局把握審計“新常態”。目前,中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進入了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區”,矛盾盤根錯節、問題根深蒂固。顯然,全面深化改革為審計提出了新任務,賦予了新使命。所謂“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審計人首先要在心態上和全局中把握“新常態”,才能更有效發揮預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統作用。
三、新常態下如何更好地開展審計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 各地特派辦等審計機關或部門應該主動適應新常態,服務新常態,發揮審計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
(一)從思想上轉變主動引領新常態
習近平總書記曾言“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審計人員應以高度責任感和強烈事業心,真抓實干,攻堅克難,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不斷適應“新常態”,并以“新常態”的姿態全面、深入、持久做好審計工作。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認識和判斷上來,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服務新常態,用新思維、新方式、新手段不斷增強審計工作的主動性和適應性。
(二)加強審計現代化建設
一要加強隊伍建設,打造審計“鐵軍”。要按照總理提出的苦練內功、勇于創新的指示精神,按照報告提出的“鍛造優良的政治品質、錘煉精湛的業務本領、打造過硬的紀律作風”的要求,加強培訓,解決好工學矛盾,為有培養前途的審計人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提升隊伍整體素質,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審計工作的發展需要。
二要堅守廉政防線。一方面嚴格依法履行審計職責,努力做到審計行為合法、內容合法、程序合法、處理合法,既不能濫用職權,也不失職瀆職;另一方面要堅定理想信念,做到愛崗敬業、廉潔奉公,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嚴格執行審計“八不準”紀律,自覺抵制各種腐敗的侵蝕,爭做經濟“衛士”、領導“謀士”和反腐“斗士”。
三要大膽創新審計模式,改進審計方式方法,加快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切實提高“總體分析、系統研究、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的水平,探索應用“云技術”,提升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能力和水平。
四要抓緊省級以下人財物統一管理,堅持把審計創新轉型作為審計事業發展方向,努力創新審計組織方式,加大統籌審計工作力度,善于借助有限的資源滿足審計工作需求,通過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做到上下統籌、整體推進,積極探索“有深度、有重點、有步驟、有成效”的審計全覆蓋。
(三)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
審計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國家依法用權力監督制約權力的行為,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起著預防、揭示、抵御等“免疫系統”功能,為了更好的發揮“免疫系統”功能,引領新常態,必須統籌抓好“促發展、反腐敗”兩件大事。
促發展方面,要做到審計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2相結合。要加強對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的審計監督,確保相關政策落實執行到位。 要加強對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政府重大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力促優化產業產能提升,從而不斷將改革引向深入,推動改革紅利加速釋放。要加強民生項目和資金的審計監督。保障民生,確保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定。
反腐敗方面,審計要為 “打老虎”、“拍蒼蠅”反腐風暴提供了專業支撐和驅動。一要嚴肅揭露和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緊盯那些重點行業,重點部門,發現大案要案及時移交監察、司法部門。二要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特別是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全面推行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統籌安排好審計計劃,確保對重點地區、重點部門、重點單位及關鍵崗位的領導干部任期內三年審一次,一次審計三年。三是要推動廉潔政府建設。加強對八項規定和樓堂館所清理情況的專項審計,促進廉潔政府政策的貫徹落實。四是要開展績效審計,從效益、效果角度來衡量其物質資源、人力資源配置與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從源頭上發現和揭露腐敗現象,以促進黨風和政風的好轉,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家義.論國家治理與國家審計[J].中國社會科學,2012(06).
[2]梁小平.基于國家治理視角的國家審計問題研究[J].綠色財會,2012(07).
(作者單位:磁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