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書 江世強 袁長普
【摘要】本文以大學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理論依據為出發點,調查分析了這一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重點從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和師資培訓等方面對部隊院校軍事英語的教學和實踐進行探討以期早日在軍事院校建立起有部隊院校特色的軍事英語教學體系。
【關鍵詞】ESP理論 軍事英語教學 部隊院校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095-02
1.引言
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高技術戰爭,對我軍廣大官兵的全面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外語素質已經成為現代軍事人才諸多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四總部對軍官的外語素質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軍官必須“熟悉軍事外語詞匯,掌握軍事資料閱讀與翻譯的基本常識”并“具有閱讀、翻譯外文軍事資料的初步能力”。
隨著我軍新軍事變革的不斷深入,軍事英語作為軍校外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2.軍事英語及其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軍事英語即軍事用途英語(EMP:English for Military Purposes) 在廣義上是特殊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al/Specific Pur?鄄poses)的一種。筆者認為,軍事英語可分為通用軍事英語和專業軍事英語。前者側重于軍隊各軍兵種通用軍事知識的介紹,培養學員應用外語表達和使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后者重在介紹與具體專業相聯系的軍事知識,如雷達英語、炮兵英語和導彈英語等。
上世紀70年代我軍最早在專業英語教學中開設軍事英語課。經過30多年的努力,軍事英語教學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怎樣達到軍事知識和英語知識的彼此融合就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軍事英語是一門語言課程,正如文化傳入(acculturation)對于二語習得至關重要一樣,軍事知識對于軍事英語亦是不可或缺。在此基礎上,周大軍教授從復合型的角度提出了軍事英語課程模式,認為“軍事”和“英語”同時扮演著載體和目的的雙重角色,季壓西教授將這種模式歸納為融入復合式,張金生、濮建忠教授提出了“英語-軍事連續統”的概念,即把軍事英語視為以語言技能和軍事知識為端點的連續統的一部分,左端點為語言知識,右端點為軍事知識。
3.解決軍事英語教學問題的對策
為了實現英語和專業知識復合式融入,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3.1教材英文化
盡量使用英文教材,借鑒國外軍事院校的原版教材或編著與本校專業相關的外語教材。比如可采用《軍事英語閱讀》、《外軍情報分析研究》、《外軍軍情研究》和《導彈英語閱讀》等英文教材。各院校可根據本校學員的實際情況,以《海軍英語》、《陸軍英語》、《空軍英語》為基礎,編修《海軍專業英語》、《陸軍專業英語》、《空軍專業英語》,《“雙語教學”口語訓練》等文字、電子教材,確保畢業學員具有較強的軍事專業英語交際能力。
3.2英語教師專業化
我軍教員隊伍一直存在著懂英語的不懂軍事、懂軍事的不懂英語這一矛盾,既懂英語又懂軍事的教員非常缺乏。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先讓參加過專業教材翻譯和擔任過專業課程課堂翻譯的教員上課;也可以安排本校英語教員在院校內部學習軍事專業知識;鼓勵年輕的英語教員攻讀軍事學的碩士、博士學位;還可組織外語教員下部隊調研代職鍛煉,了解部隊對英語實用能力的需求;也可選派英語基礎好的軍事專業課教員到國外或本科院校英語系進修英語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對穩定的軍事和英語雙過硬的軍事英語教員隊伍。
3.3交流國際化
長期以來,軍隊院校由于過多強調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視了教育的共同屬性,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辦學思想和辦學體系。辦法比較封閉,與部隊、地方院校之間缺乏聯系與合作。基本沒有建立與國外院校(特別是外軍院校)交流合作的辦學機制。因此軍隊院校的學員獲取外界的信息比較少,視野與思維不開闊,缺乏創新精神,難以發揮學習主動性,軍隊院校的辦學質量和層次也難以提高。可以派遣教員和學員出國留學,進修、講學,研究或邀請外國教師和學生從事類似的學術活動、舉辦國際研討會。
3.4校園網絡化
軍隊院校在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要有所作為,必須有相應的網絡基礎設施的支撐。通過校園網建設,建立一座可靠、快速、安全的數字化圖書館,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建立數字化校園;加快與國際互聯網的連接速度,為學術與合作提供良好的環境,還要逐步實現軍隊院校學術期刊的國際化建設,加強與國際學術機構的交流。當然要規避和及時解決網絡交流所引起的問題,特別是保密問題。
3.5評價體系合理化
長期以來,軍隊院校英語教學與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基本相同,以通用英語教學為主,使用教育部推薦的地方大學編寫的教材,執行教育部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全國英語水平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采用與地方大學基本相同的教學評價體系。這樣,雖然英語教學有了指揮棒和方向可依,但造成了軍隊院校的外語教育與地方院校雷同,嚴重缺乏“軍味”和“軍事特色”。我軍應該擁有自成一體的外語水平測評標準體系,實施以任職能力為指向的外語能力考核。比如英美兩國都擁有諸如托福、雅思等歷史悠久、影響全球的語言測試體系,但兩國國防部仍堅持構建面向軍隊的語言測試體系。我們應充分借鑒美軍國防語言水平測試體系(DLPT)和北約標準化協議6001體系再結合我國英語考試體系,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的英語考試體系,加強學員崗位任職英語能力的測評。
4.結語
本文只是對我國軍事院校軍事英語教學的初步探討,旨在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同行一起來探討,為構建與新型院校相適應的軍事英語教學體系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蔡基剛. 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 外語界, 2004年02期
[2]唐玉玲,龔芳. 探討當前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在我國的發展、問題與對策[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7年
[3]張錦濤. 外軍學歷教育院校外語教學及啟示[J]. 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2011(1):94
[4]張金生. 軍事英語教學:成就與問題[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9(3).
[5]張金生,濮建忠. 合理設置軍事外語課程教學內容——以軍事英語教學為例[J]. 中國軍事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