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勇



利用消毒劑對禽舍內環境、物品以及墊料稻殼進行消毒以殺滅致病微生物,切斷疫病傳播途徑,已成為預防和控制家禽傳染病流行的一項重要措施。化驗室監測數據發現不論是種雞場還是種鴨場,空舍期消毒后,活菌檢出率很低,但是鋪上稻殼后,細菌總數反而大幅度增加,所以稻殼是養殖場重點消毒的對象。針對稻殼消毒目前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針對各養殖場消毒模式眾多但消毒效果并不理想的現狀,本試驗通過對稻殼過篩、消毒劑滅菌兩種方式的消毒效果探討,旨在篩選稻殼消毒的最佳方案,也為養殖場制定稻殼消毒的生物安全技術規程提供數據支持。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材料
稻殼:源自同一供貨商,同一批次新進的。培養基:平板計數瓊脂、孟加拉紅均購自北京陸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篩:養殖場自己制作的小方格邊長為0.25cm。消毒劑:A(過硫酸氫鉀)、B(=氯異氰尿酸鈉)、C(季銨鹽)、D(戊二醛)、F(過氧化氫)、CuS04、甲醛溶液。
1.2 主要儀器設備
稻殼過篩機、生化培養箱、霉菌培養箱、超凈臺、注射器等。
1.3 方法
1.3.1 消毒模式過篩處理:稻殼過篩前后細菌總數減少率及霉菌總數減少率的對比;消毒劑消毒:過篩以后的同一批稻殼,隨機抽取3份,每份稻殼稱取50g,用大號注射器抽取對應濃度的消毒劑,每種濃度均噴灑20mL,邊噴灑邊攪拌均勻。
1.3.2 采樣方法樣及樣品處理分別無菌采取消毒前和消毒后的樣品,放人無菌包裝袋中,立即置入4℃保溫盒中,送實驗室檢驗。消毒前后的稻殼根據國標進行處理。菌落總數測定根據GB4789.2-2010菌落總數測定中的方法進行,霉菌根據GB4789.10-2010霉菌和酵母計數中的方法進行處理。
1.3.3 檢測指標過篩處理細菌總數減少率及霉菌總數減少率、消毒劑及其最低滅菌濃度的篩選、消毒劑最佳作用時間的確定。
2 結果
2.1 稻殼過篩前后細菌及霉菌檢測結果列表(表1)
表1數據說明:過篩后細菌減少率較高,在82.3%~95.4%;過篩后霉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減少率在14.3%~61.5%。
2.2 消毒劑及其最低滅菌濃度篩選
2.2.1 消毒劑對細菌總數的影響室溫21℃下,消毒劑作用6h、12h、24h時,細菌總數檢測結果(如表2-3)。
從表2、表3看出:在實驗濃度范圍內,7種消毒劑甲醛殺菌效果最好,其濃度≥4%,作用12 h時就能將每克稻殼所含的細菌數控制在10以內,其次是CuS04(濃度>6%)有一定的殺菌效果,其最佳作用時間是12h,其他5種消毒劑殺菌效果不明顯。
2.2.2 消毒劑的滅霉效果室溫21℃下,消毒劑作用6h、12h、24h時,霉菌總數檢測結果(如表4-5)。
從表4、表5看出:在實驗濃度范圍內,甲醛殺滅霉菌效果最好,其濃度在3%,作用24 h時就能將每克稻殼所含的霉菌數控制在10以內,其次是F其濃度≤1:500作用24h時殺滅霉菌的效果好,CuS04(濃度>6%)有一定的滅霉效果,其他4種消毒劑效果均不明顯。
2.3 消毒劑有效作用時間的監測
2.3.1 細菌消毒劑(表6)
上表數據說明用4%甲醛溶液消毒稻殼時,6h即可將細菌1000-/0殺滅,且一直持續到消毒后48 h;用6%的CuS04消毒時消毒后12~48h的滅菌效果均比較理想。
2.3.2 霉菌消毒劑(表7)
上表數據說明用3%甲醛溶液消毒稻殼時,6h即可將霉菌100%殺滅,且一直持續到消毒后48 h;用6%的CuS04消毒后6~48h的滅菌效果均比較理想,但不能100%將霉菌殺滅;歐克(1:500)消毒稻殼時,作用6h不能達到理想效果,作用時間為24h時效果理想。
3 結論
1)稻殼過篩后,細菌總數有大幅度降低,細菌總數減少率在82.3%~95.4%;霉菌有相對較小幅度的降低,霉菌減少率在14.29%~61.54%。
2)過篩后的稻殼再用種禽場常用的7種消毒劑消毒,用4%甲醛溶液消毒時,6h即可將稻殼中的細菌100%殺滅,且一直持續到消毒后48h;用6%的CuS04消毒后12~48h的滅菌效果均比較理想。用3%甲醛溶液消毒稻殼時,6h即可將霉菌100%殺滅,且一直持續到消毒后48h;用6%的Cu-S04消毒后6~48h的滅菌效果均比較理想,但不能100%將霉菌殺滅;F(1:500)消毒稻殼時,作用6h不能達到理想效果,作用時間為24h時效果理想。
3)推薦稻殼的最佳滅菌方案是:稻殼先過篩,之后再用4%甲醛噴灑混勻消毒6h;也可以先過篩,再用4%甲醛+6%CuS04作用12h的方案,也能達到較理想的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