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邦 李吉元 張新剛 朱良文 王正新 李強斌 張建民
在標準化養豬的眾多環節中,母豬的產后飼養管理及保健關系到母豬下一輪次的生產,關系到母豬場的總體經濟效益。母豬場的生產是一個連續性的生產,只有每胎次都做好,都有好的成績,豬場才能取得整體經濟效益。有的豬場有一批生產成績好,有一批生產成績不好,導致全年經濟效益不好,還有的豬場一年好一年不好,導致養豬幾年下來豬場不掙錢甚至賠錢,因此,養母豬是一個多年的馬拉松長跑比賽,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每天每月每年都不得馬虎,千萬不敢報投機心理,一定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才能贏得這場馬拉松比賽的最后勝利,才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才能在養豬行業立足生存。本文從母豬的產后營養,產后的管理,產后的保健,以及標準化養豬場采用的生產管理模式,標準化豬場一周的工作模式這五個方面做以簡單闡述,以供廣大養殖戶和讀者參考。
1 母豬的產后營養
1)哺乳母豬要喂營養全面的哺乳母豬全價飼料,粗蛋白17%~18%,消化能3200~3400kcal/kg。
2)提供足夠的飲水,母豬哺乳期每天飲水量在10~15kg左右。
3)母豬產前三天應減少喂量,產前第二天少喂一些,產前當天不喂料,產后第一天不喂料,產后第二天少喂一些,產后第四天以后把飼料量逐漸增長起來。母豬產后第四天應增加飼喂次數,每天喂5次,以喂飽為原則,盡量增加采食量(母豬每帶1頭小豬,采食量應增加0.2kg以上)。一般哺乳期母豬日采食量為7~9kg。充足的飲水和舒適的環境條件是增加采飼量的有效辦法之一。
4)母豬斷奶前3d,逐步減少飼料,斷奶當天不喂料,斷奶2-3d不再分泌乳汁后,才能增加飼料量開始催情飼養。
2 母豬的產后管理
1)母豬產后非常疲勞,要讓其休息好。產后2-3d內,飼料不能喂得過多,要逐漸增多,而且分娩1周內喂料量不宜增加太快,精飼料不宜過多。
2)有條件的豬場每天母豬要有適量的運動,以促進母豬食欲,增進健康,提高泌乳量。
3)經常保持環境安靜,不要在母豬身邊吵鬧和大聲喊叫或鞭打母豬,避免打破母豬的泌乳規律。
4)訓練母豬養成兩側交替躺臥的習慣,便于仔豬哺乳。
5)母豬發生乳房炎或無奶時,要及時用藥物治療或催奶。做好消毒工作,及時對母豬乳頭消毒。
6)欄舍保持清潔、干燥,做好冬季防寒和夏季防暑工作。
7)防止母豬便秘。母豬便秘,不僅影響泌乳量,還會影響泌乳質量。甚至造成仔豬下痢。
8)母豬斷奶后趕入運動場,加強運動,恢復體力,2~3d少喂料,待乳房收縮后在把精料加起來催情。
9)認真觀察斷奶l周內的母豬,發現發情的及時配種。對1周還不發情的母豬,采取辦法催情,及時配種。
3 母豬產后的保健
1)為了防止母豬三炎癥,應在母豬產前一周,產后一周飼料中加:“超能”+“海樂康”+“替樂加”,各1kg拌1t飼料。
2)仔豬腹瀉綜合征一周之內仔豬死亡90%~100%,只有給母豬調理后,母豬健康了,產的小豬才能養活。解決方法:給懷孕母豬(為了便于操作,給懷孕期的母豬統一加藥)飼料加“超能”+“海樂康”+“富爾泰”+維生素C各1kg拌1t飼料,另外每噸飼料再加10~20kg葡萄糖粉,用夠30d后產的小豬就都好了(具體闡述見《中國動物保健》2013年第9期《豬常見傳染病的防制》中關于仔豬腹瀉綜合征的論述)。
3)按免疫程序給母豬做好預防接種,做好消毒工作。
4 標準化養豬場采用的生產管理模式
標準化豬場商品豬生產一般采用以下生產模式:全進全出工藝是以7d為一個周期,各類豬群流水線生產。母豬空懷期為7~14d,妊娠母豬前期為84~94d,妊娠母豬后期為產前20~25d,產仔豬乳期21~28d,斷奶過渡期7~14d,斷奶保育期為23~30d,生長育肥期為100~110d。每個流程結束后豬舍進行維修和全封閉熏蒸消毒。全進全出是標準化養豬場的關鍵技術管理措施,其要點和優點是:
1)每一豬群調出后對圈舍徹底清洗消毒,防止潮濕,為豬群健康創造有利環境條件,以保證下一輪生產順利進行。
2)有效提高設備、設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3)進行專業分工,推行崗位責任制管理,量化勞動成果,獎罰分明,提高勞動效率。
5 標準化豬場一周的工作程序
標準化豬場生產管理者必須制定嚴密的工作計劃,豬場采取全進全出的管理,妥善安排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加強對飼養人員的管理,減少飼料的浪費,節約開支。每天除日常飼養管理外,還要將轉群、配種、妊娠檢查、消毒防疫、設備維修等工作做好細致的安排,隨時掌握生產情況,保證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有序生產。現將每周工作提示如下:周一:豬發情鑒定、配種,對臨產前一周的母豬清洗消毒后轉入消毒維修好的空產房,檢查確定下周一轉群的臨產母豬,對空圈舍進行清洗、消毒和維修。審查上周的生產成績,對各崗位工作效果進行評定,生產成績與獎金分配直接掛鉤。
周二:母豬發情鑒定及配種,上周斷奶仔豬轉入到保育舍,斷奶母豬轉入到空懷母豬舍,對產床進行清洗、消毒和維修。檢查防鼠滅蠅工作,更換各舍入口處消毒池(盆)消毒液。
周三:母豬發情鑒定及配種,哺乳期小公豬去勢,清洗消毒維修空舍,維修、通風、供暖、飲水等設備和各類機械。
周四:母豬發情鑒定及配種,防疫接種,供水,排水和沖洗設備的維修。
周五:母豬發情鑒定及配種,對斷奶一周后尚未發情的母豬采取催情措施,確定下周轉入產房的母豬及檢查產房準備工作。
周六:母豬發情鑒定及配種,整理本周各項生產記錄和報表,召開管理會議。進行一些臨時性的突擊工作,檢查飼料儲備數量和質量,做好飼料調配計劃,檢查排污,糞便處理設備運轉情況,檢查病死豬處理情況,對病豬應隨時檢查,將無飼養價值的病豬及時淘汰。
周日:母豬發情鑒定及配種。
實行管理者輪流值班制,以便處理日常事務性工作。
總之,母豬的產后飼養管理及保健是養母豬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做好標準化養豬的各個環節,按節律進行標準化生產,做好每天的工作,堅持不懈的走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才能保障豬場正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