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晴
摘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能夠反映出單位內部固定資產的真實信息和價值水平,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文章結合新會計準則,闡述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必要性,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一些解決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會計控制制度
從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價中扣去預計凈殘值,所得為應計折舊額。在固定資產預計壽命期限內,對應計折舊額進行正確合理地系統分攤的過程叫做固定資產折舊。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為防止事業單位會計出現造假行為,能夠準確地反映出其經濟運行狀況,有必要對其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計提。權責發生制自2013年在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被提及,受到廣泛關注。在此結合該準則,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相關問題展開分析。
一、關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必要性
首先,國內事業單位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對自身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通常是按照全額成本將購入資產歸集到固定資產中,使用時則以歷史成本法為主開展后續核算管理工作,如此一來,事業單位真實的固定資產價值難以得到充分反映。因為會出現很多特殊情況,如某事業單位近些年來固定資產嚴重消耗,資產價值水平與以往相比也明顯降低,但過去購置時的資產價值還存在于固定資產賬面,顯然與客觀實際不相符,以至于該單位會計信息容易出現失真情況,運行成本和單位資產資源不能有一個準確而客觀的反映。如今,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為保證其更好地發展,必須對單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
其次,當前經濟形勢極為復雜,對會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在2012年提出事業單位應歸類為經營類和公益類單位,但在傳統事業單位中,會計制度和行政單位會計合為一體,在當前新形勢下越來越不適用,需加以改進。就會計準則而言,實則是經濟發展和會計發展并不斷完善的一個過程,具有明顯的變動性,需結合實際情況而制定。2013年2我國頒布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首次引入會計核算原則—權責發生制,對單位固定資產折舊問題雖有提及,但還不完善。另外,新準則增加了新計量屬性,使得會計核算不確定性更加明顯,同時單位自由裁量度也有所增加,為會計核算創造了更多選擇機會。所以說,新準則增加了會計核算復雜程度,但有利于提高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減少作假情況,進而促進事業單位的進一步發展。
二、當前形勢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相關問題
(一)折舊處理方法尚需改進
新會計準則提到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問題,但規定較簡單,折舊處理方法的科學性還需經過實踐驗證。新準則中認為,行業性質不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也不同,須予以相應的處理才能真實反映出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規定的折舊處理方法主要有直線法、加速折舊法、年數總和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若還統一采用直線法等方法進行固定資產折舊處理,很難滿足單位實際需要。如某科研事業單位自2009年起,固定資產價值嚴重損耗,這幾年資產貶值速度加快,在固定資產折舊處理中,直線法顯然不如加速折舊法。新準則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多種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對應不同性質的事業單位使用,有利于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的合理性,以保證單位會計信息安全真實。
(二)會計控制制度尚不健全
新會計準則要想得以貫徹執行,前提是必須建立起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否則極有可能出現固定資產管理混亂局面,最終導致折舊年限制定不符合實際使用情況。此外還可能引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嚴重流失,而多數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并不多,加上實際使用中缺少合理的手續,重視度較低,所以資產流失現象經常發生,使得單位購置壓力明顯增加,從而影響到社會公益。
(三)固定資產公允價值問題
新會計準則提及固定資產折舊問題,以便能夠真實反映固定資產價值,然而折舊的計提是在購置開始進行等額折損,并不能真實有效地反映實際使用過程中固定資產的價值水平。市場復雜多變,如果固定資產價值市場貶值,或者加速使用,極易造成實際留存價值和賬面價值不符的局面。以往多是在年終檢查,進行減值準備的計提。但新會計準則無此規定,這就表明要想反映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水平,不能通過簡單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來實現,還需要采取減值準備這種形式。具體應用時,事業單位可能以公允價值扣去處置費用所得金額大于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借口跳過對現值的估計,也可能以現值低于賬面價值的金額來計提資產減值,總之都不能夠真實反映出單位固定資產的價值水平。另外,為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單位規模、資產類別復雜性等因素都應納入考慮范圍,依據會計重要性原則,選擇最為適宜的方法。
三、如何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一)深入理解新準則
不能否認,新會計準則的頒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信息質量及其核算水平。但在當下復雜的經濟環境中,易出現許多新問題,包括重要信息披露等。這就要求深入理解新準則,不斷對其進行完善,建立起健全的規定,剔除已存在的不合理條例。同時,需明確新準則規定,不用或少用模糊詞語,以免具體執行時出現爭論。特別是折舊處理方法,務必要加強重視,一方面要保證其嚴謹性,另一方面也要體現出靈活性,而不能太過死板。
(二)提高內部管理水平
財會工作人員是新準則能否徹底落實的關鍵,而工作人員的具體行為取決于單位內部管理水平,所以要想準確地運用新準則,還需進一步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如果事業單位采取粗放的管理方式,則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急需擺脫舊行為,予以科學地管理,如通過財務業務外包等方式加強財務管理。同時逐步建立起以會計信息為基礎的短期激勵制度,和以市場價值信息為基礎的長期激勵制度,主要是為了防止工作人員通過固定資產折舊進行業績操縱。
(三)規范會計核算
對于事業單位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資產,盡可能地提高資產使用率,避免出現停用或不用的固定資產,使該部分資產因事業單位不在生產經營中使用而不允許稅前扣除其計提的資產折舊;折舊方法盡量保持一致,事業單位確需要改變折舊方法時,應將此造成的折舊差額設置專門的折舊基金進行核算;估算固定資產凈殘值時,充分考慮稅法的限制性規定,沒有明確信息表明稅法對固定資產凈殘值的規定是不準確的,事業單位應參照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凈殘值的估算。
(四)完善會計信息披露
擴大固定資產會計信息披露,增加對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如固定資產同期市場價值,固定資產減損和報廢原因以及責任人,通過拓展非財務信息的披露要不斷印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減值準備計提以及可收回金額的估算。另外在制定新準則細則時,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要求,尤其是固定資產購置成本、折舊等易出現作假的領域。
四、結語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頗為重要,直接關系到單位經濟運行情況,但實際管理中易出現信息失真等情況。固定資產折舊處理是其中重要內容,在當前新會計準則下,需選擇相應的折舊處理方法,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于佩文,宋明宏.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問題的探討與分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1(01).
[2]龍倩.新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問題初探[J].國際商務財會,2013(05).
[3]陳曉莉,王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相關問題分析[J].時代經貿,2012(14).
[4]路文秀.關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問題的幾點討論[J].現代商業,2011(15).
(作者單位:四川省醫學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