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鑫禹?孫恩浩
摘 要: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水廠養殖過程中引入了多種養殖技術,然而,隨之而來的是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污染問題不僅帶來了經濟損失,更是對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威脅,本文分析水產養殖存在的自身污染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水產養殖;自身污染;防治措施
1.水產養殖自身污染問題
(1)營養物污染。高密度的養殖就肯定會需要大量的餌料,而據對歐洲網箱養殖鮭魚的研究顯示,大約只有20%的餌料被有效地利用,而剩下的80%基本都以殘餌、殘骸、排泄物等污染物的形勢被排放在了其所處的水體環境中。它們對水體中氮、磷含量的影響巨大。其主要表現為:它們因分解而消耗了水體中大量的氧氣,導致水體中溶解氧大幅度減少。再者,它們的分解產物使大量的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在水中活躍起來,水體的自凈能力由此大大降低,最終導致了水質惡化和水體的富營養化,進而影響了水產品的產量。
(2)藥物污染。為了防治水產動物的疾病,在水產養殖中經常使用殺菌劑等藥物,同時為了控制住水生植物,也會大劑量使用除草劑等藥物。而為了減小敵害生物對水產品產量的影響,還會增加殺蟲劑、殺螺劑等的用量。養殖人員的目的是為了防治環境的破壞,而大量藥物的使用卻使現實與其初衷背道而馳。這些藥物中的一部分將會直接散失到環境中去,抗生素的殘留將會大大減弱養殖水體的降解能力,對水域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的傷害,最終引起環境的短期退化。
(3)底泥(底質)富集污染。研究顯示,開放的水體底質污染較輕,而不是開放式的水體底泥含C、N、P很多。據林永泰等對黑龍灘水庫網箱養魚對水環境的影響調查顯示,沉積于庫底的糞便和殘餌等在一年內達到了1625噸,構成內負荷二次污染源且致使網箱區內水體的富營養化。而老化池塘內,糞便、殘餌、動植物尸體、藥物于底質中富集現象更加厲害,導致了底質中的微生物參與反硫化和反硝化反應,NH3、H2S由此產生并開始破壞水體生態系統。此外,周圍水體也會吸收其釋放之N、P等元素而加速藻類的生長,富營養化程度更加令人擔憂。
2.針對水產養殖自身污染問題的防治措施
(1)生物治水。平田八郎用孔石藥和對蝦混養發現孔石藥能吸收大量氮磷營養液,提高溶解氧含量,從而起到凈水功能;Krom等利用石藥凈化養殖循環水,發現除去氮磷的效率很高,并且回收的藻類又可以當魚貝類的餌料。由此可見,魚菜共生、魚藻共生實現了水產養殖的無廢化。另外,安鑫龍等介紹了幾種有效防治養殖自身污染的方法:微生物修復法、水生植物修復法、水生動物修復法。①微生物修復。在廢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等環境污染防治方面微生物具有廣泛的應用。水產養殖業中,將溶藻微生物安全有效運用到富營養化水質以及加強利用具有修復水體底質功能的微生物來控制底泥污染是微生物修復手段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②水生植物修復。水生植物通過控制底泥營養鹽的釋放、吸收水體中過剩的營養物質以及克制浮游藻類的生長這三種方式對養殖水體進行修復。③水生動物修復。“生物操縱”為水生動物修復常用的知識體系。它以改變魚類的共養種類以及密度來改善養殖環境的體系,例如,增加兇猛性水生生物的放養,以降低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物的水生生物種群密度,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進而改善了水質。
(2)合理規劃。實際調研所需水域情況、功能等,分析其對各營養元素如氮、磷等的實際負載的能力,以此為依據來計算養殖容量,實現對水域的科學規劃,并且在該條件下合理安排水產品種類密度、養殖的結構,從而使水體可持續利用。
(3)富營養化的治理。一是重視殘餌回收工作,然后用吸收泥質、投放石料、撒生石灰等方式改變底質。二是在養殖的空閑期間,清理掉多余的淤泥,保持池底的干燥,最大限度地消除殘餌長期以來淤積而引發的富營養化。另外可以通過以魚養水,調控浮游生物的結構,降解氨氮。
(4)使用生態營養學飼料。為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可以在飼料的組成中加入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為了減少飼料中氮的排泄應使飼料中的能量值與蛋白質的含量形成最佳的配比。適當添加植酸酶能夠促進對磷元素的吸收。另外,合理的投喂標準也很重要,它可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5)合理使用藥物。在施用藥物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其對養殖水體的影響,因此要減少藥物的使用量并且盡可能地使用天然藥或是綠色水產藥品以保持養殖水域的生態平衡。
水產養殖業不僅僅是一項漁業經濟開發,在提倡綠色經濟發展的今天,它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緊密相連。而要實現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重視水產養殖自身污染所引起的環境問題,加強生態水產養殖基礎理論的研究,創新新技術和生產模式,建立低耗、無污染的綠色水產養殖生態經濟體系。同時,對于水產養殖者,更要加強對他們環境生態方面的教育,使其意識到綠色水產養殖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黃秋鳳.水產養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探討[J].當代畜牧,2013(14).
[2]田 艷.水產養殖污染及其防治[J].當代畜牧,2013(10).
(作者單位: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