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金鑲玉
摘 要:在全部西方馬克思主義中,法蘭克福學派作為一個整體發揮著十分獨特的作用。它自覺延續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所開啟的批判傳統,不僅對資本主義的現實和意識形態進行了全方位批判,而且深化和發展了整個西方文化的自我批判傳統。本文主要就法蘭克福學派的發展形成、主要理論觀點及影響作簡要論述。
關鍵詞:法蘭克福學派;發展歷程;理論特征
\1.法蘭克福學派的發展歷程
法蘭克福學派孕育于1923年建立的位于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而真正學派意義上的“法蘭克福學派”卻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才出現。法蘭克福學派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1)研究所的初創期。從研究所成立到1937年霍克海默發表《傳統理論與理論》,是研究所初創并在曲折中前進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研究所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對具體的社會問題展開經驗研究,并最終形成明確的批判理論綱領。霍克海默是這一階段的理論焦點。
(2)流亡時期。第二個時期,到1947年《啟蒙辯證法》為止。在這一時期,研究所轉移到美國,通過對資本主義的經驗批判,最終形成對西方文明批判的啟蒙辯證法理論。霍克海默、阿多諾引領這一理論過程。
(3)重返德國時期。第三個時期是它的重要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由于研究所回遷德國,實際上形成了其成員的分化。霍克海默、阿多諾等人由美國回到西德后,在法蘭克重建社會研究所,由霍克海默、阿多諾分任正副所長。在此期間,馬爾庫塞、弗洛姆等繼續停留在美國,他們的研究與在西德的法蘭克福學派成員遙相呼應。
(4)后霍克海默、阿多諾時期。第四個時期是它的轉化時期。其標志便是第二代領軍人物哈貝馬斯的出走與整個研究所路線的轉變。因此,法蘭克福學派的轉向,多數研究者都用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作為標志,稱為“交往轉向”。轉向后的法蘭克福學派不再是它先前的風格。哈貝馬斯最終因成為主流思想家,也成為批判理論的終結者,盡管他本人在理論上仍然明顯地依從一種批判的立場。
2.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特征
法蘭克福學派成員眾多,他們的觀點各具特色。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學派并產生世界影響,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具有如下的理論特征。
(1)在研究批判中堅持人本主義,反對實證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的哲學家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基本出發點是馬克思的早期思想——異化理論。他們把實證主義看作資本主義的理論支柱,因為實證主義導致“對事實的崇拜”和順從,沒有對現實的批判否定維度。他們繼承盧卡奇和柯爾施,反對物質本體論、自然辯證法,把恩格斯和列寧的許多思想以及以后的蘇聯哲學,也當作實證主義看待。對蘇聯所謂的“專制”制度,更是持激烈的否定態度。
(2) 堅持對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文化批判。盧卡奇、柯爾施和葛蘭西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即他們的理論創作的高峰時期,進行無產階級革命。他們從總體性理論、實踐哲學出發,強調無產階級應該積極投入自我解放的階級斗爭。法蘭克福學派也否定資產主義,但是目標已經不是革命,起碼不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而是從對人,特別是對個人的人道主義關懷出發,從資本主義文化這一資本主義制度根基入手,對它進行批判和揭露,對它的合理性提出質疑和否定。他們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所在,他們的工作極大地深化了人們對資本主義的認識。
3.法蘭克福學派的獨特地位
(1)豐富西方思想理論體系。在法蘭克福學派發展中,無論作為一種綱領的批判理論,還是作為一種批判的歷史哲學框架的啟蒙辯證法,以及它對資本主義批判所形成的“被管理社會”“單向度的人”等理論,抑或否定的辯證法,所有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二十世紀的西方思想。因此,直到當代,我們仍然會看到這些思想在流行理論中的不同表現。
(2)影響歐洲思想發展。最重要的,在學派的發展中,其對歐洲文明之理性主義、主體中心主義(人類中心主義和歐洲中心主義)、男性中心主義等內核的批判性反思,明顯地影響了歐洲思想發展的方向和動態。
參考文獻:
[1](美)馬丁·杰.法蘭克福學派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2]俞吾金,陳學明.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
[3]胡大平.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劉放桐.新編現代西方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齊魯工業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