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高校實行擴招政策后,我國的高等教育便步入了大眾化教育。更多的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實現了教育公平,但與此同時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這是全社會都在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目前高校教育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瓶頸問題的分析,旨在從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政府及社會等五個維度闡述大學生就業瓶頸產生的原因及對策,調整思路、 改變策略,實現高校人才輸送與社會需求的統一,以達到畢業生就業“零適應期”的改革目標。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 大學生就業 瓶頸問題 原因 對策
【課題項目】本文是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黑龍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零適應期”的瓶頸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GBC121304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169-01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瓶頸問題的主要體現
第一,東部沿海等發達城市就業形勢良好,競爭激烈,而西部偏遠地區由于條件艱苦,待遇差而無人問津;第二,理科專業就業形勢前景良好,用人單位對通訊、電子、土木、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等專業人才需求旺盛,而一些文科類的專業如歷史、政治、法律等的畢業生就業率明顯偏低;第三,用人單位對“985”、“211”等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尤為青睞,凡隸屬于教育部直屬院?;蚱渌课盒.厴I的學生就業形勢就好,而畢業于地方院校的學生就業形勢就差;第四,用人單位傾向于學歷高的畢業生,為了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不管職位需要與否,盲目提高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本應是適合于??粕穆毼粎s被本科生占據,原本本科生就能勝任的工作卻雇傭了研究生;第五,畢業生知識技能結構與社會需求脫軌,往往由于缺乏這種專門的職業技能訓練而難以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第六,畢業生求職期望過高。受傳統封建思想影響,部分畢業生認為只有找到待遇好、體面而穩定的工作才能對得起自己的大學文憑。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味地追求高官厚祿,輕事業,輕奉獻的從業觀念,使得畢業生不愿意放低身價去做一些平凡普通的工作。但高薪工作往往對應聘者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又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勢必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不良后果。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瓶頸問題產生原因及解決途徑
(一)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急需改革
首先,應在市場需求基礎上,合理進行專業課程設置。目前高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往往是利用現有的師資力量開設專業,無視市場需求或者即使考慮到了市場需求也沒有做到科學的分析,導致招生時按當年的市場需求大規模擴招熱門專業的學生而不顧將來學生畢業時市場是否能完全吸納。這就要求高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根據整個經濟環境的大背景,積極探索和預測用人單位對未來人才的需求情況,調整專業結構以應對不同行業對復合型人才需求此消彼長的新變化。其次,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知識更新與技術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高校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整合度,注重培養畢業生的上崗能力和未來職業發展能力。
(二)畢業生需轉變不良就業觀念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始終保留著“鐵飯碗”、“金飯碗”等就業觀念,此外,畢業生在選擇崗位時還是本著專業對口的硬指標,不對口堅決不考慮的擇業執念。還有的畢業生本著“精英化”就業觀念來選擇企業,對自己的崗位定位很高,好高騖遠而導致長期待業。因此,當代的大學畢業生最首要的任務是摒棄不良就業觀念,樹立起“大眾化”的、健康的擇業觀。不要存在博弈、攀比、等靠的心理,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準確的進行自我定位。畢業生要用于奉獻,放低“身段兒”,早日樹立起“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意識觀念。
(三)用人單位應樹立科學的用人機制
用人單位不應過分關注文憑,有些單位甚至將身高、長相、氣質、性別、單身都作為選拔人才的條件。這些條件既滑稽可笑有過于嚴苛,把真正有才華的大學生拒之門外。事實上,許多大專畢業生的業務能力并不比本科生、研究生差。在選擇人才時,也不要過于看重是否有工作經驗,而忽視了剛畢業大學生的可塑性與職業潛力。用人單位應使應聘者意識到在以后的發展中有接受培訓的機會,這樣做有利于企業的人才儲備,形成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不至于讓廣大的畢業生聞“實踐經驗”而興嘆。此外,企業亦可考慮建立校企聯合培養的合作機制。企業應盡可能為在校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幫助學生培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從業積累寶貴的實戰經驗。
(四)政府應加強對就業市場的宏觀調控
政府應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解決大學生因懼怕喪失城市戶口、身份而不敢去基層或偏遠地區工作的后顧之憂;政府應對畢業生、用人單位提供優質信息服務,避免造成雙方在多個人才市場重復性奔波而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或單位;要想從根本上緩解就業難問題,還須從招生源頭上入手,對于就業率低的專業采取停招、減招的政策;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新體系,建立財政性支持政策,為大學生自主創業開辟政策綠色通道,如:設立大學生自主創業基金和貸款制度,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增崗位主要面向應屆畢業生公開招聘等。
(五)提高社會中介機構或社區的服務職能
中介機構是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三者之間的橋梁,因此,靈活多變、信息資源豐富、服務意識強大的中介機構會有效緩解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中介機構最好是非盈利性的,或象征性的收取少許費用,通過網絡或新聞媒體發布招聘及應聘者信息,聘請職業分析師或業界人士深入高校對畢業生進行職業知識講座及與求職相關的專業咨詢等活動。
三、結語
高校畢業生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社會群體,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新生力量。 畢業生能否成功順利就業關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蓬勃發展。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與合作。要想成功跨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瓶頸階段,就需要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政府及社會適時做出相應調整,在整體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發揮各方優勢,多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瓶頸問題。
參考文獻:
[1]周賢.試論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對策[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 2007(4).
[2]朱洪哲,馬麗.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探析[J].新長征, 2006(22).
[3]羅小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1(22).
作者簡介:
李琳娜(1979.6.3-),女,漢族,山東省惠民縣人,畢業于黑龍江大學,碩士,哈爾濱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