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富有意義的童年。在學前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保育員要把“保教合一”的教育觀真正落到實處,就要做好“保育員”到“老師”的角色轉變。
1.保中有教,做好孩子們的老師
傳統的保育工作中,保育員往往都是埋頭苦干:掃地、擦桌、擦鼻涕、穿衣服……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扮演著“保潔員”“保姆”的角色,“保教合一”成了空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既要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這就要求保育員不但要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做好孩子們的護理工作,更要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機,把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
2.在各個環節中做到保中有教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保育員應該在各項活動中及時地給予孩子適合的教育,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和自理能力,做到保中有教。對于幼兒的生活活動,保育員絕不能忽視它的教育價值,錯失教育良機。保育員作為幼兒一日生活的管理者,只有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以老師的身份,用老師的心態,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實施各項教育,使幼兒的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3.在教育活動中做好孩子們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的,要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積極的支持和幫助。在教育活動中,保育員不僅要擔負起幼兒安全保護的責任,還要積極與本班教師配合,給予孩子必要的支持和幫助,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前, 保育員要主動了解活動的內容、目標、準備及過程,與教師做好溝通交流,清楚自己需要準備些什么,該如何做好配教工作。在配教的過程中,保育員不能停留在“管紀律”的層面上,而應注意觀察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針對個別能力較弱或需要幫助的幼兒,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保育員還要注意幼兒的身體及情緒發生的變化,根據變化及時給予照顧和引導,將“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合一”落到實處。
4.以研促保,提升專業素養
(1)通過研討活動,促進保育工作的實效性。保育員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要學會觀察了解幼兒,將觀察到的點滴記錄下來,從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然后把案例拿出來,問題擺出來,與教師一起進行分析討論,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通過經驗交流,找出解決的辦法。保研活動按照“觀察記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案例分析—工作反思—經驗交流分享—解決問題”的步驟層層深入推進,最后保育員把新的教保理念、新的教保方法融入到日常的保教工作中,促進保育工作不斷完善,形成以研促保的良性循環。
(2)通過學習和比賽,促進保育工作的專業性。工作中,保育員可以向教師們學習彈琴、繪畫、唱歌等技能,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慢慢地成為既能管理好幼兒生活,又能配合教師組織好教育活動的老師。保育員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環境創設和玩教具的開發制作中去,與教師一起設計構思,一起動手制作,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讓自己的個性理念得到充分的發揮。技能比賽則是對保育員學習的一個檢驗,以比賽促學習,以學習促發展。保育員應抓住每一次比賽機會,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挖掘自己的潛力,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技能變得更專業。
5.家園共育,主動成為家教的指導者
許多家長忽視了保育員的專業性,認為保育員不是“教師”,而把保育員看成給孩子喂飯、擦屁股的“阿姨”。面對家長的不信任,保育員要調整心態,正確面對,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要用熱情細致的服務感動家長,用專業的技能與教育觀去贏得家長的信任,在家長的心中樹立專業的老師形象。《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指導家長正確了解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內容、方法,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保育員可以利用接送時間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園的表現作出評價,給家長一些專業的建議;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發表保育心得,為家長答疑解惑;還可以利用家長開放日和家長會這些重要時段,向家長介紹自己專業的保育經驗,與家長探討科學的有效的保教方法。保育員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要主動與家長溝通,架起家園共育的橋梁,用自己的保育經驗和專業學前教育理論引導家庭教育,成為幼兒家庭教育的指導者。
保育員承載著保育和教育的雙重任務,任重而道遠。只有做好角色的轉變,提升專業素養,才能更好地踐行“保教結合”的原則,成為學前教育的實施者。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委市政府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