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工程試驗檢測的目的是加強公路工程管理,統一公路工程質量檢驗標準和評定標準,保證公路工程質量。保證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數據準確性和可靠性,才是保證公路工程質量的前提。本文針對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數據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公路工程 試驗檢測 影響因素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項目資助(項目編號:KJ11041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249-02
引言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工作是一項嚴謹、科學的工作,它貫穿于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的全過程,只有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取得真實的試驗檢測數據,才能為公路工程建設提供質量保證。公路工程試驗檢測能用定量的方法科學地評價工程質量;提供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降低工程造價,推動施工技術的進步;是工程設計參數、施工質量控制、施工驗收評定、養護管理決策及各種規范標準修訂的主要依據。
有些地方出現了工程缺陷或事故,工程質量令人擔憂[1]。應該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最為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施工單位忽視了工程質量管理,也就是說,沒有嚴格執行試驗檢測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管理制度。控制公路工程質量必須依靠試驗檢測這種手段才能得以實現。
1.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數據的影響因素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數據不準確、不一致、不可靠的情況存在一定的普遍性,造成這種情況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環境的影響因素
環境的影響因素極為復雜,公路工程的試驗檢測分為室內試驗檢測和現場檢測。室內試驗檢測的環境在利用當前的技術手段比較容易滿足;現場檢測就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2)人的操作因素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中,人的操作影響因素包括檢測人員的思想覺悟素質、技術水平、身體素質、檢測人員的結果組合情況等。
(3)儀器設備因素
儀器設備因素是影響試驗檢測結果的直接因素之一,選用合適的儀器設備是保證檢測數據結果可靠的重要條件。比如儀器的精度、量程等,如果選用不當,很難采集到比較可靠的檢測數據。
(4)數據處理方面的因素
對公路工程質量的評價是以試驗檢測數據為依據進行評價的,目前試驗檢測數據的采集大都采用計算機自動采集,采集得到的原始數據類型繁多,且數量巨大,并且有各種各樣不可避免的誤差產生,有時甚至可能還會有錯誤的數據產生。這些直接采集到的數據一般情況下都不能直接說明檢測結果是否合格,更不能直接用于公路工程質量的評價。因此,必須要對采集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比如進行數據修約,舍棄壞值。并統計分析出各檢測參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或變化規律,然后才能用于評價公路工程的質量。但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并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對試驗檢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數據的修約,數據修約規則包括修約間隔和數位進舍規則。數據的修約間隔是指確定數據修約保留小數位數的一種方式。目前,對于不同的試驗檢測項目參數,規范尚沒有對修約間隔做明確的確定。實際工程應用中經常會出現不同的工程部位的同一個檢測項目參數的數據并沒有按照同樣的修約規則進行修約。
二是未按照合適的數理統計方法進行處理。在進行試驗檢測時,通常采集到的一組數據,由于工程質量的自然波動,會引起檢測數據的參差不齊。甚至在條件完全相同的重復試驗檢測中,也會采集到有少數可疑數據。因此,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前,應對這些可疑數據作個別處理,或將其從整個數據中剔除。工程質量應該通過檢測數據的代表值來評價,而代表值的計算是按照數理統計的理論方法進行計算的。如果沒有選用合適的數理統計方法,把反映工程質量的真實數據剔除了,或者是把有問題的可疑數據沒有剔除掉,都會影響試驗檢測的結果的評定。
2.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數據的分析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工作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通過電腦連接儀器設備采集數據后,大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綜合分析處理,而這個工作就不是靠先進精密的儀器設備就能夠完成的,檢測人員業務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最終檢測結果的判斷。因此,為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需要一批不僅能夠熟練使用先進儀器設備,而且有豐富工作實踐經驗和準確判斷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比如,試驗檢測數據中存在壞值時,勢必會歪曲試驗結果,較大誤差出現后是否判定為壞值,就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壞值的剔除不能靠主觀臆斷[2],一組測定正確的數據,其離散性是表征數據隨即波動特性的,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為了獲得離散型小、精度高的試驗檢測結果,而剔除部分數據,得到的結果一樣是不真實的。
3.結語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是保證公路工程質量的前提,只有充分認識到檢測數據的各影響因素,并進行科學的分析,才能得到準確可靠的檢測結果,從而為客觀的評定公路工程質量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手段。
參考文獻:
[1]鄒線引,黃玉.論試驗檢測數據真實的重要性[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22).
[2]凌天清.道路工程試驗檢測技術[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高傳東(1977-),男,河南漯河人,博士研究生,從事土木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