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一
【摘要】 就當前的基礎網絡機制與體系發展角度而言,當前的信息網絡難以在根本上滿足社會網絡通信的發展。近些年來,國內外相繼從網絡路由交換技術與架構、可重構技術以及新型網絡體系結構等對信息通信網絡體系作出了新的探索與研究。本文主要以可重構信息通信基礎網絡體系為主要內容,分析其理論體系及關鍵機制結構形態。
【關鍵詞】 可重構信息通信網絡 理論體系 結構形態
一、可重構信息通信基礎網絡理論體系
可重構信息通信基礎網絡體系的設計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自頂向下,將可管可擴、安全可信、融合異構、服務質量保證等功能內嵌到網絡體系結構之中,最終使新的信息通信網絡能有效解決質量、互聯、可信、可管、泛在等方面的問題,能夠天然滿足這些方面的需求。一般而言,業務的需求與特征是多變與多樣的。相對來說,網絡服務能力則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對這種差異性進行有效彌補的一條可行途徑就是依據網絡虛擬化的相關思想,將網絡承載服務與業務特征需求二者抽象為一種相對特殊的“業務-元服務-元能力”模型,也就是所謂的將直接承載業務的網絡服務進一步分解為更加細致的基本網絡服務原色,稱之為“元服務”。所有業務相對應的網絡服務元素的總和在一起就組成了網絡的“元服務層”。[1]由于每一個元服務都需要一組基本的網絡功能元素進行支撐,我們稱之為“元能力”,而支撐一個元服務的所有元能力集合是封閉的,并且其中的元素也是相對有限的,所以所有的原服務對應的基本網絡功能元素的總和就組成了網絡的“元能力層”。這種“業務-元服務-元能力”模型就組成了網絡元能力理論的核心內容。業務層利用認知機制對網絡業務的要求與特性進行抽象與聚類,從而提煉出各類業務組成的基本網絡服務元素。而元服務層則通過網絡元能力功能層提供的基本承載能力,來認知適配基本承載功能組件,針對多樣業務具備的公共承載要求與特征進行聚類,最終形成元服務。元能力層體現著網絡本身的元能力,其通過網絡資源、節點資源與動態感知業務的行為特征,對網絡提供的基礎傳輸能力進行組配與聚類,從而在全局網絡范圍之內調節與協調資源與能力,最終為元服務層提供多種基礎承載能力。可重構信息通信基礎網絡體系的設計應用的是以滿足業務要求為目標、可重構基礎網絡為核心、網絡元能力為基礎的新型模型。可重構多態網絡層屬于增強型的互聯網絡傳輸層,其最直接的目標就是進一步強化基礎網絡的互聯傳輸功能,基本的功能主要有OSI七層網絡參考模型中的傳輸層與網絡層的功能,同時新增了支持業務需求的新功能。[2]通常而言,可重構多態網絡層主要由多態與基態兩個子層組成,基態子層能夠實現了交換、路由與基本尋址等功能。
可重構新型網絡體系功能參考模型中的認知功能主要是位于管理面之中的全新網絡管理功能,其主要為管理面中的業務承載管理工作提供對網絡與業務的認知服務。作為建立在認知機理基礎上的管理功能,認知功能主要包含服務承載切面、網絡重構切面以及資源虛擬切面,其不僅為業務承載提供直接的基礎性的認知功能組件,還完成對網絡資源與節點資源的匯聚與抽象,最終滿足滿足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二、網絡重構的結構形態及關鍵機制
2.1基于元能力表述的網絡重構結構形態
從全網重構的角度來說,網絡元能力提出的功能模型在元能力、元服務與業務方面對網絡資源進行了劃分與抽象,然而并沒有對元能力的結構形態進行明確。筆者從節點支撐全網重構的視角出發,提出了從“面元能力”到“點元能力”的元能力層次劃分,自下而上地從元服務、面元能力、點元能力等層面多尺度描述網絡資源。面元能力能夠從全網的角度出發,對業務進行感知,同時對數據面網絡資源特征與行為進行組配與聚類;[3]點元能力是對網絡節點中異構異質資源進行抽象與重構而形成的邏輯實體,利用對節點具備的網絡資源進行進一步的規劃與調節,其能夠對全網重構提供全面的基礎網絡承載。
2.2基于層次化的網絡重構機理
從元服務角度來看,其能夠利用對多樣化的業務的要求與公共特性進行抽象及聚類,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輕業務與網絡資源之間的耦合性。元服務通過面元能力提供的全網范圍中的基本網絡承載能力,利用重構重新適配業務。面元能力對元服務具有全方位的支持,并不是簡單的一對一映射關系,所以用于支撐面元能力的節點都需要充分考慮到資源共享及彼此協調等問題。就全網角度而言,面元能力能感染業務特征,還可以重新組配與聚類面網絡資源,以此來支持元服務的重構。通過對節點具備的網絡資源規劃與優化,從而為部署點元能力提供最為合理科學的節點資源配置方案。
三、結語
本文筆者創造性提出“可重構網絡”的理論思想,并且嘗試構建出可重構信息通信基礎網絡體系,并且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基于元能力表述的網絡重構結構形態與基于層次化的網絡重構機理,從而嘗試構建出一個支持當前與未來業務的滿足不同服務需求并且功能靈活的新型網絡通信基礎設施。
參 考 文 獻
[1]蘭巨龍,程東年,胡宇翔.可重構信息通信基礎網絡體系研究[J].通信學報,2014,01:128-139.
[2]陳杰,劉建偉,王蒙蒙,何雙羽,毛劍.基于安全基片的可重構網絡安全管控機制[J].電信科學,2014,07:19-25.
[3]袁博,汪斌強,陳強,胥繼勇.可重構柔性網絡體系結構和基本形態[J].中國科技論文,2012,10:73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