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朱丹等主演的《待嫁老爸》,看點之一就是觀察王志文如何再次演繹一個“老少戀”故事。去年的《大丈夫》,王志文塑造的教授與李小冉飾演的少妻,為熒屏貢獻了一出帶有時代氣息的“老少戀”模式。
以父母一輩為題材的家庭劇,在以《金婚》為標志達到創作高峰后,在觀賞性和思考性等方面開始走下坡路。老父老母的故事拍不出花樣來了,婆媳關系的故事已經被說透說濫了。家庭劇只好走討巧路線,以“老少戀”的設定來吸引觀眾眼球。
如果說《大丈夫》收獲不錯的收視成績,是基于觀眾對王志文出演大齡丈夫比較感興趣,那么到了《待嫁老爸》,就是在持續消費王志文。這部戲成為家庭劇的一次回光返照,以《待嫁老爸》為標志,或是家庭劇走向衰落的一個標志。直到這一代電視主流觀眾被淘汰,新一代年輕觀眾成長起來,家庭劇或會找到嶄新的表達方式。
眾多家庭劇,總是找不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往往停留在言辭交鋒層面上,以淺薄的故事講述一地雞毛的生活。之所以家庭劇會火爆這么多年,是因為這類劇迎合了諸多觀眾對家庭關系的腹黑心理,短時間看,矛盾激烈的家庭劇看了很過癮,久而久之,這類劇所傳遞出的信息會讓人感到疲累不堪。
老爸“待字家中”是這部電視劇的核,于是,女兒如何推銷老爸,以及老爸在相親、偶遇、結緣過程中的表現,構成了電視劇故事核心的具體情節。這樣的情節使用輕喜劇的表現手段是唯一辦法,《待嫁老爸》也真正貼合了輕喜劇的制作思路,謝天謝地,沒有一驚一乍,沒有車禍死亡,看的時候不用擔心編劇的智商。
王志文飾演的牙醫周東風,為中年男人群體提供了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以及解決方案:保守固然是可以的,但要有年輕開放的心態,樂觀面對生活里的瑣碎與庸俗。
在女兒周黛黛看來,老爸不是老爸,而是那個可以隨便以“老周”相稱的朋友,電視劇拿出不少篇幅來表現父女情感,顯然也正是這份父女情,給予了周東風強大的情感支撐。近年來電視劇中表現老爸與女兒的戲份,無不充滿親情與溫情,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通過《待嫁老爸》的父女故事來看,身份的平等、交流的暢通、互相的理解與關愛,是父女故事極少出現爭端的原因所在。
《待嫁老爸》是一部暖心劇,它的暖意來自于不刻意制造強烈的戲劇沖突,不哭天搶地,不淚水四濺。另外,它反對將生活與情感功利化,人們見多了現實生活里的爭搶、撕扯、榨取、“綁架”之后,面對這樣平淡卻有趣的故事會長舒一口氣——提煉出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也是博取觀眾歡心的做法。
因為不追求快節奏與強刺激性,《待嫁老爸》在節奏上有些嗦,一些劇集有情節進展緩慢的現象。另外,老爸、女兒、后媽成了故事的鐵三角,使得其他角色在參與故事的時候略顯勉強,讓配角演員們沒能發揮更大的演技,也是該劇遺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