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6月17日,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湖南電視臺、湖南金鷹紀實頻道承辦的第三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表彰活動在長沙舉行。《百年潮·中國夢》《舌尖上的中國Ⅱ》等11部系列片、《九天—1979年鄧小平訪美》等5部長片、《“菜刀”老師的公益青春》等7部短片,以及《馬背上》1部微片獲獎。此外還有26名優秀創作人、5檔優秀紀錄片欄目、6家優秀播出機構、7家優秀制作機構、3家優秀組織機構獲得表彰。
除表彰典禮外,當日還舉行了“繁榮中國夢主題創作,推動紀錄片健康發展”主題論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進,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許又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等列席會議。田進在論壇上透露,廣電總局將組織實施“百人百部中國夢短紀錄片”的“雙百”計劃,借助反映中國人奮斗故事、展現中國人精神風貌的現實題材紀錄片,豐富和深化中國夢主題宣傳。
政策激活市場
“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天至少播出30分鐘國產紀錄片”的政策全盤激活紀錄片市場;北京紀實頻道、上海紀實頻道上星播出,紀錄片平臺日趨拓寬;紀錄片發展專項基金提高至2000萬元,資金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2014年,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推動了國產紀錄片的創作、生產和播映,國內紀錄片發展成績斐然。
據統計,2014國產紀錄片年產量近6000小時,實現連續3年年均30%的增速。全年首播規模近15000小時,在播紀錄片835部,占在播總劇目比例約13%,紀錄片播出比重明顯提高。在新媒體平臺上,2014年度紀錄片網媒關注度超30萬條,微博提及量5500萬條,視頻點擊量超過14億;在17家視頻網站共播出紀錄片約1萬部,全網總點擊量超過153億。
《舌尖上的中國II》《互聯網時代》《客從何來》《美麗克什克騰》等兼具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優秀作品涌現。其中,《舌尖上的中國Ⅱ》央視首播平均收視率1.7%,最高達2.01%,其綜合收益已經超過5億元,并將紀錄片產業鏈從傳統的廣告、音像、圖書等擴展到電商銷售、電影等領域。此外,此次獲獎作品大多來自廣電總局組織推薦播映的中國夢主題紀錄片展播,2014年全國34個上星頻道和6個紀錄片專業頻道展播相關作品40余部3700集次,10余家衛視同時段收視率明顯提升。
2014年,國內紀錄片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產業化剛剛起步。紀錄片類型、題材、模式需更為多元,開放優化跨屏、多屏、移動傳播等平臺。田進表示,未來廣電總局將進一步加大扶持引導,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形成不斷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生動局面。
據悉,通過“雙百”計劃,廣電總局將用3年時間扶持100名紀錄片從業人員和愛好者創作100部反映普通中國人奮斗故事的紀錄片,并通過這一項目發現和培養紀錄片人才。
除了“雙百”計劃,田進還透露了廣電總局下一步推動紀錄片繁榮發展的設想和措施,包括實施“紀錄中國”工程,做好題材規劃;有效發揮扶持資金杠桿作用,積極爭取有利于紀錄片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建立紀錄片發展基金;在堅持播出權特許經營的前提下,研究推動紀錄片制播分離的措施,培育市場主體;鼓勵新興媒體參與紀錄片生產傳播;推動紀錄片走出去等。
紀錄片創作需“精神鈣質”
“紀錄片具有很高思想教育價值、文化傳承價值、藝術欣賞價值和國際傳播價值,應當以‘書寫時代、服務人民為使命擔當,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國家留影像,為歷史作年輪。”田進指出使命擔當、境界情懷是“精神鈣質”,中國紀錄片健康發展必須樹立大情懷、追求高境界,在中國紀錄片和紀錄片人身上要有“五個體現”,即體現價值底色、體現時代風骨、體現百姓情感、體現文化根脈、體現寬廣視野。在具體的紀錄片創作中,田進認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與時俱進的創作理念,打造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紀錄精品。
2014年,湖南衛視《湖南新聞聯播》連續推出三季系列紀錄短片《絕對忠誠》,聚焦常年在艱苦環境中默默奉獻的人民科學家,挖掘了一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案例。“優秀的主旋律紀錄片既有社會作用,又有市場能量。“湖南廣播電視臺常務副總編輯盛伯驥介紹,《絕對忠誠》播出期間,《湖南新聞聯播》穩居同時段省級衛視收視第一,同時相關視頻在網站點擊量超過3000萬人次。
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拍攝的以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為主題的八集文獻紀錄片《水脈》在央視一套播出時,最高收視使得同時段收視率提升100%,全國觀眾規模1.2億次。與此同時,該紀錄片國際版權銷售情況良好。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總監金越表示,《水脈》的成功得益于其國內視角與國際視野、國家視點和個人視點的融合。“水脈不單純講南水北調,而是站在人類改造自然的創舉這個高度上,從世界各國治水調水的橫向視野和縱向歷史當中,進行梳理和陳述;另外,片子在表達上也和國際接軌,用個體的故事表現主題,無論是‘工地上的普通一餐,還是‘移民教師的最后一課,都抓住了平凡人和國家間的精神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