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碩
作為“互聯網+”大潮下的首屆電視節,第21屆上海電視節致力于將互聯網深入到亟待轉型的電視行業,實現“互聯網+”時代的跨界融合創新。
6月10日,上海電視節組委會、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攜手互聯網智能電視服務商歡網科技,舉辦了“智創生活,暢享成功”增強電視互動業務分享論壇。論壇上,既有來自傳統電視廠商的代表為智能終端與廣電行業協同發展出謀劃策,又有智能電視服務商和主流視頻網站的佼佼者對“互聯網+”及大數據實現行業轉型升級的探討。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教授曹三省首先闡述了他理解的“互聯網+”,他認為“互聯網+”除了指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結合外,“+”號也代表了更強、更好、更深度應用的互聯網。從國家層面來看,“互聯網+”指代的是傳統產業的轉型。由此可見,“互聯網+”帶給廣電行業的轉變,應該是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你一定要有優質的內容激勵用戶,要有良好的用戶體驗,這就是今天這個行業大家推動的方向”,曹三省強調。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將傳統廣電和電視業務提升到新高度,無論從平臺、生態、用戶都需要一個全新的,能和傳統無縫對接的業務平臺和生態。而智能電視無疑代表著這樣的平臺趨勢。
來自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的宋航博士用一系列數據說明了這個趨勢:截至2014年年底,整個中國智能電視終端的基礎數據,以中國行業6大電視廠商為例,已經超過了3千萬臺。截至今年3月份,智能電視終端在中國大陸電視機市場的占比超過70%。
雖然擁有如此巨大的市場,但國內智能電視的整體生態圈依然在培植階段,如何在此環境下,共同凝聚產業鏈上下游抱團取暖,共同傾力打造一個良性的生存環境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之間不得不深思的問題。
歡網CEO吳盛剛在論壇上表示,上下游各廠商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放低姿態,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來拉動消費,相互拓寬渠道,或者進行深入的跨界合作,相互協助,齊心協力,這樣能爭取更多的機會去發展,才能實現互贏。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互聯網+”伴隨著智能電視產業高速健康發展,并與移動互聯網進行了快速融合。在“互聯網+” 多媒體智能終端高度融合的當下,促進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的合作,推動整個行業發展,互惠互利,實現“成功”,創造新的“藍海”才是讓當下的電視業務走出窘境的法寶。
對于智能電視本身,產業上下游不能再將其看作純硬件,而是要將其作為媒體平臺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終端渠道進行理解。
百視通副總裁佘清舟表示,隨著互聯網電視的快速普及和電視行業的置換,電視臺的整個運營的思路將持續轉型。他認為,轉型會有幾大重點:第一,電視臺將會演變成互聯網視頻的內容提供商。第二,電視臺的商務模式也將互聯網化,小的臺將逐漸消亡或者形成兼并。第三,頻道將逐步消亡。除了新聞、體育等需要直播之外,其他類型的節目都不需要。“對于電視用戶來說,我們非常有信心他們會重新回到大屏來,只要我們有足夠方便的體驗和好的產品。”
第三方廣告營銷數據技術公司相關負責人從營銷角度分析,隨著跨屏融合的發展,以內容為載體的家庭屏和個人屏聯動營銷,各大媒體集團整合資源,打造跨屏內容打通的營銷生態體系勢在必行。打破屏與屏的數據孤島,整合媒體資源,以內容為載體的跨屏營銷生態才是今后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