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媛莉
《綜藝報》:為何接受邀請擔任“白玉蘭”獎電視劇單元評委主席?
閻建鋼:“白玉蘭”獎有著良好的品牌口碑,并廣受業界關注、認可,其專業性和影響力在多年的評獎歷程中得到充分驗證和提升。當評委會向我發出邀請時,我欣然接受。此外,我與“白玉蘭”頗有淵源,“白玉蘭”獎曾兩次褒獎我的作品,于公于私我都應該來。
《綜藝報》:如何看待如今的評獎亂象?
閻建鋼:當今社會各種獎項設置比較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某種亂象。個別獎項設置已經失去了本意,變成一種公關活動,具有明顯的集團立場和利益傾向。這類獎項不足以服眾,也不具權威性。中國更需要具有權威性的專業獎項。獎項設置不在于數量的增加,而要保證其純潔性,注重打造品牌影響力。
《綜藝報》:綜藝節目市場日漸火爆,你如何評價這種現象?
閻建鋼:任何一種節目類型的出現都有其理由。綜藝節目之所以如此火爆源于收視率刺激,以及收視群和粉絲群的推波助瀾。電視臺爭相上馬綜藝節目,既是來自生存角度的選擇,也是一種利益驅動。
身處異常激烈的競爭環境,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品牌節目,電視臺競爭必然處于下風,生存也將受到威脅,而綜藝節目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市場空間,大家蜂擁而上也無可厚非。問題在于,所有人都去做綜藝節目勢必導致內容泛濫,很難實現精品化,產生影響力。事實上,觀眾會做出選擇,市場也會選擇。
《綜藝報》:綜藝節目是否會對電視劇制作帶來沖擊?
閻建鋼:無論綜藝節目熱潮出現與否,電視劇制作總會面臨各方沖擊。如果電視劇制作自身不強大,原創力不提升,不管是綜藝節目,還是其他類型節目都會對電視劇產生沖擊。退一步來說,即使沒有其他類型節目的沖擊,電視劇產業自身也會出現問題。對電視劇制作人來說,打鐵還得自身硬,不要抱怨其他因素的沖擊,更重要的是加強自身的創新能力。面對綜藝熱潮,電視劇制作人應理性看待,通過提升電視劇品質來迎接沖擊。
《綜藝報》:“一劇兩星”新政實施過半,你如何評價政策對市場的調控效應?
閻建鋼:任何一個政策的出臺,都是經過對市場、文化、政治等多種因素的考量而慎重決定,比如對雷劇的限制。電視劇從業者應該有文化自覺;當這種文化自覺失去主流比重時,就需要用政策調整。電視劇從業人員遵從政策指導是必須的,關鍵在于新政策實施后如何調整創作姿態。我曾說過,我不但擁護“一劇兩星”,更期待“一劇一星”時代到來。如此,大家會更注重在原創上下工夫,以作品來競爭而非以手段來競爭。“一劇兩星”實施以來,的確產生了市場篩選和重組的效果。
《綜藝報》:你近期有何影視項目計劃?
閻建鋼:我剛拍完一部電視劇《決勝》。6月16日,上海電影節上將發布一部電影項目,這是我時隔二十多年后重返大銀幕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