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出版行業帶來了巨大變革,這種變革已經直接影響其下游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本文回顧了近年來全媒體出版的快速發展趨勢,以及其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帶來的重大影響,并基于這樣一種時代背景,分析當前圖書館行業文獻資源建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圖書館;文獻資源;全媒體出版;圖書出版產業
【作者單位】李云霞,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
數字技術的不斷革新給出版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內容的載體正呈現更加多維的發展態勢,紙質媒體上的內容如今被搬上互聯網,便捷的移動互聯網終端方便人們在不同環境下的閱讀需求。以學術期刊為例,同一種學術期刊除了有紙質版,還有網絡版以及光盤版。這種全方位立體式地將內容呈現于多維載體上的趨勢,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全媒體時代”。
一、全媒體出版的起源及其在國內的嘗試
有研究指出,“全媒體”這一概念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美國一家名為“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 Media”的家政服務公司,該公司下轄的書刊、報紙、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多家不同種類的媒體公司對企業服務起到了全方位的宣傳效果,盡管當時的傳播效果和媒體技術不能與今天相提并論,但全方位立體式的內容呈現卻迅速成為信息傳播者心目中最為理想的傳播方式。如今,隨著通信技術的日益完善和用戶基數的不斷擴增,全媒體已經覆蓋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全媒體在國內的發展與應用始于2006年,山東煙臺日報傳媒集團率先嘗試在線上發布電子版報刊,實現了紙質報刊和電子報刊的同步發行,這是對全媒體的一次富有意義的嘗試與探索。隨著網絡技術日臻成熟,2008年年末,《非常勿擾》的出版利用了紙質圖書、網絡、移動終端等多種渠道,進行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媒體實踐,最終形成了全媒體整合的傳播格局。在這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媒體傳播中,中文在線作為國內首家試水全媒體出版的企業,向全媒體時代邁出了第一步。隨后,中文在線先后出版了《建黨偉業》等一系列全媒體圖書,全媒體作為一種潮流,給出版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2010年舉行的第五屆上海(杭州)國際圖書館論壇上,上海圖書館副館長陳超提出,目前全媒體已經成為出版與傳媒領域內的熱點話題。
二、全媒體出版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影響與意義
全媒體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出版產業的生態環境,作為其產業下游的一個重要組成環節,圖書館也受到了重大的影響。圖書館從過去的因書而建,以書為本,將圖書管理、歸類查詢作為主要工作內容變成了如今的服務于人,以人為本,最大限度上滿足用戶的個體需求。
1.拓展圖書館的社會功能
全媒體時代對圖書館的社會功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傳統意義上紙質圖書的流動中轉站,無論是高校圖書館,還是地方圖書館,其主要的社會功能多是館藏紙質文獻的管理。但事實上,很多圖書館通過搭建互聯網平臺,大大拓展了業務范圍。以國家數字圖書館為例,它以網絡通信技術作為支撐,搭建了虛擬的在線圖書館,用戶不必親自跑到圖書館,就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提供的全方位信息服務。
2.優化圖書館資源配置
在館藏文獻有限的情況下,紙質圖書的稀缺性和易損性也給圖書館工作帶來局限,大眾需求量大的圖書與刊物難以周轉,而生僻的圖書則往往造成資源閑置,大量的圖書損耗同時又增加了圖書館的財政負擔。另外,數字化技術的落后也會導致圖書館工作效率的低下,浪費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全媒體時代的數字化技術能夠極大地解決這些問題。目前,很多國外先進的圖書館可以通過互聯網跟蹤用戶的閱讀行為和閱讀習慣,為用戶提供私人化的訂制服務,同時也能夠以用戶閱讀行為的大數據作為依據,更為合理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
3.顛覆傳統服務模式
全媒體時代,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務成為圖書館服務的核心要求。圖書館應當充分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實施針對用戶的個性化服務,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在注重原有資源價值的同時,注重挖掘、收集和傳播用戶生產出的附加價值。
三、全媒體出版背景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工作在全媒體出版漸成潮流之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用戶當前對閱讀體驗和信息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與傳統出版上下游產業鏈的技術與服務滯后成為制約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主要矛盾。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昂的技術成本
全媒體出版背景下,很多圖書館已經開始了一系列的數字化建設工作,我們必須認識到數字化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通過技術實現圖書館資源的數字化,其資金成本仍然比較高,實現全部館藏資源的數字化更新幾乎是不太現實的。其次,因為信息的內容多樣而個體的需求又千差萬別,所以高成本的數字化信息能否得到用戶的充分利用成為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比如,一些圖書館花費大筆資金引進了外文數據庫作為特色資源,卻在實際的信息服務過程中發現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太低。這對資金有限的圖書館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資源浪費。
2.內容精細化程度低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知識的需求呈現日益多樣化、精細化和專業化的特點。目前圖書館進行文獻資源建設的出發點多是基于資源整合的角度,而在資源的精細化處理上仍然不足,圖書館館員自身偏低的業務素質和傳統的工作思路阻礙了其更好地為用戶提供精細化的學科服務。與此同時,由于缺乏系統的信息化溝通交流渠道,用戶和圖書館方面缺乏相互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圖書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而目前通行的圖書館搜索引擎更是無法實現精細化檢索,因此,完善數字化的信息服務勢在必行。
四、全媒體出版背景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途徑
1.調整戰略思路,適應形勢變化
圖書館應當盡快完成自身在全媒體出版時代下的身份角色轉換,調整服務思路,建設順應時代發展的特色文獻資源庫。圖書館應當由過去的實體圖書傳遞者,變成新時代的無形知識傳播者,要將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以人為本的核心服務理念上。圖書館要考慮讀者群越來越年輕化,應充分了解他們的閱讀需求與習慣,并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優化館藏資源的配置結構,以互聯網作為傳輸渠道,將數字化圖書信息全面覆蓋手機終端、手持閱讀設備終端、PC終端等多維端口。
2.強化數據服務,突出優勢資源
圖書館應當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對數據的精細化加工,針對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知識進行更為精細化的分類處理,從而滿足不同人群的知識需求。從長遠的層面來看,全媒體出版是時代發展進步的潮流,勢必對圖書館的社會定位與社會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圖書館要順應這種潮流,將包括電子文獻以及音頻、視頻等在內的數字化信息納入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中,充分提高館藏文獻的數字化建設程度。同時,要在用戶群與圖書館之間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及時采集、反饋圖書館信息服務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圖書館充分了解用戶需求,及時對現有的文獻資源進行調整和優化。圖書館也應當定期為讀者舉辦講座與培訓,對如何使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宣傳與指導,提高讀者對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品質
用戶日益專精的知識需求,對圖書館館員的日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圖書館應充分提高館員素質,優化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的配比,提高圖書館的服務品質。全媒體出版對圖書館館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不僅需要圖書館管理、情報學等方面的人才,還需要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一方面,圖書館要引進數字化技術人才,從事圖書館數字化文獻的日常維護和技術工作,并根據讀者的需求對數據的精細化處理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對現有的工作人員,也應當通過交流考察、培訓、考核等形式,充分提高其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業務素養,從而滿足新形勢下的需要。
[1]許文英. 全媒體環境下的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探析[J]. 安陽工學院學報,2014(6).
[2]周寅. 全媒體時代圖書出版業的變革及其對圖書館的影響研究[D].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2.
[3]劉孝容.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在數字出版物崛起的背景下探討[J]. 重慶圖情研究,2014(3).
[4]歐陽芳. 全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探究[J]. 圖書館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