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文素養的體現。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幾年,我校中高年級語文教研組認識到了這點,圍繞“小學中高年級作文自能評改的實踐研究”課題開展了“學生作文自能評改”教學研究活動和大型主題調研活動。
在研究活動和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經過長期探索和研究,我初步摸索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
因為同一個班的學生作文水平存在差異,所以在“齊步走”的批改模式下,往往會出現改不好、改不了和不敢改等問題。
比如學生互改作文時,后進生無法按流程批改完一篇作文;有些作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不愿意讓其他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因為怕本子被弄臟;作文中對的字和句子經常被改成錯的,或者寫的評語不通順,有錯字等;有些后進生不愿意批改作文,擔心其他學生挑自己的錯……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我覺得可以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將學生自然分層,或按區域分組,然后同一層次或者同一組的學生互相評改作文。
自然分層,即對寫作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各個層次的學生只要按照要求認真批改作文,就會有進步。這無疑會增強后進生批改作文的積極性,激勵他們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當然,其他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更上一層樓。
每個班級的學生座位分布很有規律,一般是按學生的水平穿插開的。這樣,按照區域分布,可以把學生分為4大組或6大組。注意這種分組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適時調整的。
各組的學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交給最信任的學生修改。這樣,為了成為他人最信任的人,每個學生都會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及鑒賞水平。而一旦成為了最信任的人,學生也會盡職盡責,努力提高自己的評改水平。
對同一班級的學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評改標準,對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學生更要設立梯度評改標準,特別是對后進生,可以適度降低標準。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們評改作文的興趣。他們按照標準評改,基本上可以達到要求,得到肯定。
對四年級的學生,我對他們設立的評改標準為:1.讀完文章,評改格式正確;2.評語書寫工整,卷面整潔;3.找出文中的錯別字,并訂正;4.正確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5.找出明顯的病句,指導修改;6.判斷文章是否符合習作要求;7.能從習作內容、寫作方法上簡要評價。
對于評改水平較差的后進生來說,后4條要求難以達到,所以我規定他們只要達到前3條要求,完成字詞句段的基礎評改,寫出簡短的評語即可。如果在評語中活用了語文課文中的好詞、句、名人名言,我就會給他們的評改加分。
為了提高評改分數,這些學生在聽課、朗讀、寫作時會積極學、記、用學過的知識,評改作文的積極性也會大大增強。
三四年級的學生處于習作的起步期,作文能力和欣賞能力都不強,還不能有效甄別他人作文中的不足,更不能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他們特別怕寫評語。
面對這一情況,如果僅僅降低評改標準,顯然不能達到提高評改能力的目的,因此,必須結合語文課堂教學,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指導。
方法一:閱讀教學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學生怕寫評語,常常感到無從下手,我們可以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寫作方法,指導他們運用這些方法進行眉批和總評的寫作。
我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會帶著學生們從思想內容到文字結構及寫法上進行剖析,常常提示他們:“這句話運用了形象的比喻,瞧,你把我剛說的這句話寫在旁邊,就叫眉批”“這種寫法叫首尾呼應。你在評改作文時有沒有發現有的同學也會運用這樣的寫法?可以寫在總評里”“這篇文章中間部分寫得不錯,你對這部分進行分析,也是總評的一部分”……
方法二:習作指導
蘇教版教材中,每個單元習作都附有習作指導,其中絕大多數還包括一篇小范文。為了讓學生明確把握題目要求,我細致分析了每個單元的習作要求,提煉出了關鍵詞,常指導他們:“看看文章符合習作要求嗎?比如格式書寫是否規范,標點運用是否準確,中心是否突出……如果符合要求,你就給予肯定;不夠好,就提意見。你還可以標記你覺得精彩的地方……”
在我的指導下,通過參考范文和參照題目要求,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提升了,寫起評語來得心應手。連一些水平較差的學生,也能寫出幾條不錯的旁批和簡單的總評。
方法三:引導講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負責指引和指導,所以,在進行作文評改時,學生是講評的主角,我們主要負責引導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他們明白應該怎樣評、為什么要這樣評,然后讓他們嘗試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修改,并總結自己修改的經驗和教訓,以指導今后的評改。
這樣,在進行作文講評時通過注重學生的評改,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己得到了重視,體現了他們的主導地位,讓他們真正地愛上作文評改。
總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作文評改進行指導,學生的評改興趣濃厚了,方法掌握了,評改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鑒賞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提升。這不就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