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菡


有這樣一群地鐵人,他們不像建設者那樣忙碌,永遠是鏡頭捕捉的對象;也不像運營者那般神氣,永遠是小朋友們羨慕的對象。他們始終站在幕后,用自己默默無聞的辛勤工作,記錄著北京地鐵發展的點點滴滴,守護著地鐵的建設、運營和管理……他們就是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鐵公司)的檔案工作者們。作為大型國有獨資專門經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網的專業運營商,地鐵公司目前承擔著京城15條地鐵線路(1號線、2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3號線、15號線、八通線、昌平線、房山線、機場線、亦莊線)、450公里運營里程、266個運營車站、47個換乘站的運營管理工作。日均客流量為761萬人次。肩負著如此重大的社會責任,面對千百萬乘客越來越高的期望值,地鐵公司如何保障地鐵列車每天都能安全、暢通地運行,地鐵檔案又在其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于近日走訪了地鐵公司企發部,通過對其地鐵檔案管理工作的了解,探尋著心中的答案。
轉變管理機制,適應公司體制新變化
近年來,隨著北京地鐵的快速發展,地鐵公司為適應網絡化運營格局,在公司內部進行了以“集團化”和“內部市場化”為主線的管理體制改革,使公司縱向、橫向責權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據企發部副部長郭春麗介紹:“2007年以前,公司實行直線職能制,即由公司總部直接管理各個下屬公司的各項業務,包括車輛、供電、機電、線路、通信、信號、建筑設施安全等主營業務以及廣告、地面通信、文化車票等其他業務。公司總部的責權繁多、重大,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弊端。2007年以后,為了適應軌道交通的網絡化運營新格局,地鐵公司成立了四個運營分公司和四個設備分公司,分別負責不同線路的運營和設備維修工作。”隨著這些新變化的出現,公司檔案工作的管理職責、管理方式和管理內容也發生了相應變化。由原來的總部直接管理轉變為集中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方式。即公司總部負責統一規范檔案工作的標準和要求,統一監督、檢查、指導各分公司的檔案工作;下屬二級單位則按照公司的統一要求,自行管理本單位的檔案。但是鑒于工程資料的重要性,總部和運營分公司分別保存一套完整的工程檔案,運營分公司復制并提供給設備分公司,方便他們利用。“以前,各條新開通線路的工程資料驗收檢查工作都是由公司總部出面組織的,現在權力下放,由各個運營分公司組織工程資料具體的接收檢查工作,總部監督管理。工作方式變了,制度自然也要隨之改變。”采訪中郭春麗如是說。
為確保檔案工作適應公司體制、機制的變革要求,公司總部于2011年啟動了檔案工作責權劃分和工作流程編制的編寫、修訂工作。共編寫了八個檔案工作流程以及公司總部各部室之間、總部與二級單位之間、各個二級單位之間的“責權劃分表”中涉及檔案專業的內容,并對上述內容進行多次修改、補充、完善。2014年6月《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責權劃分和工作流程》(試行)正式頒布,它主要規范了公司總部及各二級單位在檔案管理工作中所承擔的權責。檔案工作方式的轉變一是適應了公司新管理體制的要求,將過去由公司管理的許多具體工作事項下放到二級單位,為公司進一步擴大管理幅度做好準備;二是將公司與二級單位的管理權限切分準確,明確各方職責,避免在工作中由于職責不清出現缺位、錯位和越位的現象;三是確保各項工作能夠無縫銜接,都能夠按時、保質地完成。歷時三年的編制工作不僅理順了公司各級檔案工作的責權關系和業務流程,也為檔案工作在新的管理體制下順利開展建立了保障機制。
與此同時,在地鐵公司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全面“廢、改、立”工作的統一安排下,2013年由企發部牽頭全面梳理了公司所有的檔案專業標準和規章制度,列出了需要進行修訂、補充和廢除的制度清單,并通過調研、本部門交流討論、征求相關部室和二級單位意見等多種方式開展檔案規章制度修訂工作。據公司內部資料顯示,此次共修訂了《地鐵公司檔案管理辦法》《地鐵公司科技檔案管理辦法》《地鐵公司工程資料管理辦法》等四項檔案工作標準和規章制度;補充編制了《地鐵公司檔案借閱規定》和《地鐵公司檔案數字化和檔案信息化服務外包管理規定》兩項制度;同時廢除了《北京市地下鐵道總公司檔案管理辦法》《總公司機關各部門檔案歸檔范圍及保管期限表》《地鐵總公司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檔案資料管理暫行辦法》等五項不適應公司新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規章制度。通過及時梳理公司的各項檔案規章制度,確保公司的檔案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
在廢除了不適應公司體制變革的《總公司機關各部門檔案歸檔范圍及保管期限表》后,地鐵公司按照國家檔案局10號令及市檔案局的要求,編制完成了《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管理類檔案保管期限表》,2014年5月21日通過市檔案局審核,并與公司新修訂的《檔案管理辦法》一并通過公司經理辦公會審議,按照公司統一安排下發。“規章制度的廢、改、立工作,界定了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下,各級單位和部門在檔案工作中承擔的職責,規范了公司檔案管理的各項工作。”采訪中郭春麗坦言。
在地鐵公司為適應城市軌道交通迅猛發展而主動變革公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大局下,檔案管理工作也緊跟公司的發展步伐,沒有絲毫滯后。公司通過一系列舉措不斷完善檔案規章制度體系建設,使其更加規范化、合理化,更適應公司新格局的需要,從制度層面確保檔案工作能夠及時有效地服務于地鐵運營。
科學管理,保證工程資料驗收質量
地鐵運營公司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發生變革后,檔案工作的管理模式雖有所改變,但是注重過程管理仍然是公司檔案工作保持不變的特色。鑒于地鐵科技檔案特別是工程類檔案具有專業性、系統性較強的特點,公司從檔案規章制度的制定到總部對二級單位檔案工作的監督指導,以及檔案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貫徹了過程管理的理念,尤其體現在對新線工程資料的驗收過程中。
新線開通運營后,由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建管公司)組織各個參建單位向地鐵公司移交工程資料。在移交前,建管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把驗收質量關,堅持工程實體與工程檔案同步驗收,把檔案驗收工作作為通車的重要條件之一,為提高工程資料管理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地鐵公司在這一過程中,與建管公司密切配合、主動溝通,并通過制定相關制度保障驗收工作的順利進行。運營公司一方面在內部制定了《工程資料管理辦法》《新線工程資料接收工作流程》及《新線工程資料分配工作流程》,對新線接收工作中各方的職責以及接收的具體要求作了明確規定;另一方面,他們積極配合建管公司制定了新線工程資料的接收標準和實施細則,并提出許多專業意見,如《軌道交通工程資料管理規程(土建篇)》(QGD—001—2008)、《軌道交通工程資料管理規程》(QGD—001—2015)、《軌道交通大興線、亦莊線、昌平線、房山線工程資料移交建設單位的實施細則》、《地鐵8號線北段、9號線南段、房山線(大葆臺車站~郭公莊車站)工程資料移交建設單位的實施細則》等,均被建管公司采納。通過制定這些制度,地鐵公司保障了新線工程資料的移交質量符合歸檔標準。
“十二五”時期是北京市地鐵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地鐵公司所轄線路里程不斷延伸。期間,15號線一期、8號線二期、9號線、6號線、7號線等七條線路相繼開通,加上之前開通的房山線、亦莊線、昌平線、奧運支線等新線,使工程資料的接收工作異常繁重。加之工程資料內容豐富,專業涵蓋面廣,為確保驗收質量,公司總部要求各相關運營分公司、設備分公司的檔案人員和專業人員共同參加每次接收檢查工作,以便從兩個方面把關。“一方面,檔案人員對工程資料的整理是否符合歸檔要求進行把關;另一方面,由專業技術人員對工程資料內容的準確性、完整性進行把關。把檔案的管理者和使用者結合起來的做法是我們在管理上的創新,這種接收檢查方式有利于檔案存與用的有機結合。此外,對于接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我們及時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有關部門溝通,以推動接收工作順利開展。”郭春麗坦言。“十二五”期間,地鐵公司總部接收各條新線工程資料共計39000余卷。
除了新線工程資料外,改造工程資料也是地鐵運營公司檔案收集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鐵線路的改造工程是由地鐵公司自主完成的,因此這部分工程資料的收集工作較新線工程資料的收集更主動些。在新體制的要求下,二級單位作為承擔各項工程的責任主體,負責工程的全過程管理,檔案工作亦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幾年,在地鐵公司的改造工程中,二級單位的檔案部門發揮了很大作用,不僅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而且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始終監督、指導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及時收集工程資料,確保資料的齊全、完整、準確。在工程竣工驗收前,他們按照公司的要求進行預驗收,嚴把質量關,使工程資料能夠達到與工程一起驗收的程度,為每項工程的順利驗收打下了基礎。
采訪中,郭春麗以機電設備分公司為例介紹了改造工程資料的收集情況。“機電公司負責所有線路機電專業設備設施的更新改造工程,機電專業涵蓋若干子系統,如:通風與空調、給排水及采暖、動力照明、火災自動報警及氣體滅火(FAS)、建筑設備及系統監控(BAS)、電梯、安全門等。在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機電公司依據公司《工程資料管理辦法》,對工程資料實施過程管理,對工程資料的收集、整理、驗收、移交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在收集方面,機電公司要求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嚴格按照《地鐵公司工程資料歸檔范圍》收集各類資料,同時運營分公司按要求收集本單位所形成的前期文件。改造工程完工后,機電公司按檔案工作流程要求組織對工程資料進行預驗收和正式驗收。這樣經過公司各級的嚴格把控,我們才能確保各類工程資料收集齊全、完整。”據內部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各分公司向總部移交的改造工程資料共計5247卷。
利用檔案,服務地鐵運營安全暢通
在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中,地鐵已成為北京市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早晚上下班高峰時段平均間隔1-2分鐘就有一趟列車運行。據統計,工作日北京地鐵各線路的日均客流量達845萬人次。遇到重大活動或者重要節假日,地鐵的高效客運能力更是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每天,當我們隨著擁擠的人流涌入地鐵站時,最盼望的就是它能平安、快速地駛達目的站,中途不要出現任何故障。而滿足我們愿望的,正是那些默默無聞的地鐵檔案。
據地鐵公司內部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共提供利用地鐵科技檔案12337卷,利用人數2923人次。其中檔案用于地鐵線路改造和維護、維修的實例不勝枚舉。例如,2014年,地鐵13號線重力排污管線需要更新改造。由于該線開通時間較長,車站重力排污管線多為暗埋,現場勘查無法確定其敷設路由,只能依靠查閱檔案才能獲取相關信息。檔案為更新改造設計提供了支持,而且節省了現場勘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又如,地鐵一、二號線全線加裝屏蔽門工程是地鐵公司更新改造工程的重點項目,也是惠及廣大乘客、保證地鐵安全運營的一項重要舉措。2013年,中鐵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到地鐵公司查閱了地鐵一、二號線所有車站內部結構竣工圖。通過查閱,設計院掌握了各車站土建基礎資料,這些基礎資料是本工程各個主要系統設計方案的基礎,是制定系統方案的前提條件,也是工程順利推進的重要保證。
不僅如此,在處理突發事件或搶修線路設備時,地鐵檔案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10號線國貿站西子奧的斯自動扶梯發生故障,需要進行搶修,對電梯工作制動器進行調整,并對制動效果進行檢驗。通過查閱自動扶梯維保手冊,機電設備分公司找到了相關數據,對所有西子奧的斯扶梯進行了排查,消除了設備故障隱患,避免了事故的發生,也為今后設備維護工作提供了經驗。2014年,地鐵一號線木樨地站照明出現故障,技術人員通過查閱蘋果園車站至復興門車站動力照明竣工圖,并與現場車站公共區雙電源照明配電箱內各級開關進行核對,找到了400V饋出開關跳閘的原因,同時根據竣工圖對一號線類似問題進行了核對,對不符之處進行整改,不僅有效處理了此次故障,而且避免了今后類似故障的發生,確保了地鐵運營安全。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我們地鐵公司的同事們非常辛苦。每天他們都要比列車首班車、末班車時間提前一小時上班,錯后一小時下班。在這段時間內他們會查閱地鐵日常運營記錄,了解本線路的客運量、運行計劃完成情況、列車晚點情況、設備及土建設施故障、安檢情況等相關信息,以便出現問題后及時應對。”采訪中郭春麗不無感慨地說道。
地鐵猶如城市的血脈,肩負著為城市提速的使命。而地鐵檔案就像一位忠實的管家,全面詳實地記錄了地鐵建設、運營、管理的全過程,是傳承歷史、記錄現在、服務未來的最好載體,它始終堅定地為地鐵的安全、暢通運行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