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珍
初中體育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出現了許多隱憂,教育部推行的陽光體育并未真正得以落實。學生在課上主要是由以下幾部分組成:課前準備活動、學習廣播體操(如果有新的廣播體操需要推行)、自由活動、體質測試(學期結束時)。大部分的體育課沒有被合理利用,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如何提高體育課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初中體育需要考慮的改善方面。
一、豐富教學內容
大多數的初中體育課堂不會進行專項運動的教學,體育課上得如同自由活動課一般。這導致在體育課上學生的紀律意識很差,沒有上課的概念,覺得非常無所謂,所以參與意識自然也非常淡薄。其次是教師的教學內容很少,學生沒有多少可以參與的部分。所以急需改變初中體育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重塑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由于體育運動對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男女生混合教學其實不是很科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男女分班教學。一旦進入自由活動時間,男生會打打球什么的,而多數女生則選擇扎堆聊天。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分班教學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另外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專項運動進行學習。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加入專業(yè)的運動知識和技巧教學,讓學生切實學到東西。比如打羽毛球,學生自己只是隨意娛樂,而通過學習會發(fā)現在標準的規(guī)則下的羽毛球會具備更高的技巧性和娛樂性。毫無規(guī)則的進行運動就不存在競爭性,也缺少了體育運動的大部分魅力。有了充實的教學內容,學生有東西可學,參與度會大大提高,潛移默化中參與意識會有所提升。
體育課需要填充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課堂紀律性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上文已經闡述,紀律性其實一直是缺失相當嚴重的部分。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體育課,教師也非常隨意,兩者共同導致了眼下體育課學生散漫,場面混亂的情況。一定要先從紀律整頓入手,讓學生先學會重視體育教學,才會認真參與到其中。
二、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都不愿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主要是因為懶惰,覺得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懶惰方面的原因需要教師加強思想教育,向學生灌輸運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缺乏學習動力的情況下,學生即使參與進來,積極性也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關鍵是因材施教,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有的學生喜愛團隊運動,如籃球、足球等等,有的則偏向于與之相對的乒乓球之類的個人項目。初中體育教學要尊重學生的選擇,為學生提供高自由性的教學體驗。有的學生有某方面的天賦,有的學生就是熱衷于某項運動,學生有自己的權利,教師應做的是給予學生規(guī)范的專業(yè)教學。
有的學生對體育了解不多,教師可以幫助他們了解一些比較常見的項目,讓他們找到一項適合他們或者感興趣的運動。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精彩的比賽畫面,講解一下基本的規(guī)則,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他們進行嘗試。如果學生是學習自己熱愛的運動項目,自然會有很高的參與度,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參與意識差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膩煩的情況,教師要及時予以激勵,幫助學生重新找回學習熱情。
三、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通過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學生認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的散漫最終要歸結于缺乏壓力,沒有完善的、成體系的檢驗措施。如果適當給予學生一些壓力,肯定會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每學期都會有體質測試,但都是一些教育部規(guī)定的固定的幾個項目,與平時的教學內容關系不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考核形式。設定一些具體的指標,供學生作為努力的目標。比如學習排球的學生,期末要能墊球多少下算合格,超過多少的算優(yōu)秀,激勵學生向更高水平靠近。最后予以一些特別優(yōu)異的學生一些獎勵,比如與班主任溝通,在期末三好學生的評比中在相同的考試分數情況下,優(yōu)先考慮體育考核中表現突出的學生。
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比賽、班級運動會,一方面可以借此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是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與此同時,這種做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督促學生更努力地學習體育。雖然不如考核的形式來得強硬,但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更加巧妙。剛柔并進,軟硬皆施,想盡一切辦法督促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去。
初中生體育課參與意識淡薄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它制約了初中體育的進步。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是擺在廣大初中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到目前為止沒有成熟的方案可供套用。本文只是圍繞這一話題進行一些初步的探討,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地深入研究。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海縣橋頭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