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紅霞
數學課外閱讀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伴隨著孩子的整個數學學習過程,它讓孩子在觀察生活時有了一雙數學的眼睛,在啟迪智慧時有了一個數學的頭腦,在親近數學時嘗到了幸福的味道。
一、在古與今的尋覓中,享受穿越的幸福
數學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從數學書上看到的概念、定理與公式等,它們因何而起源?又是怎樣發展演變的?在這中間又有怎樣的困難與坎坷?這些都是數學課本給予不了的,唯有通過課外閱讀才會還原數學的本來面目與過程。數的起源、十進制的形成、用字母表示數的由來、圓周率的產生等一系列的數學歷史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數學不再是一個個冰冷的結論,知識的來龍去脈清晰地呈現在孩子們的視野中,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加深對數學本質的理解、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數學閱讀中,在穿越歷史中,孩子們認識了陳景潤、祖沖之、哥德巴赫、阿基米德等中外著名的數學家,他們不畏權威、堅持真理、刻苦鉆研、鍥而不舍的探索熱情讓人折服。我國的數學研究曾一度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許多杰出的數學成就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這一類的閱讀品鑒中,孩子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油然而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在悄然形成。
二、在數與形的徜徉中,享受欣賞的幸福
一直以來,不少學生都覺得數學枯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用欣賞的眼光審視數學,沒有體會到數學的“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來沒有什么能阻擋人們對美的追求。歷史上,許多數學家都曾對數學之美有過生動的闡述,古希臘就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 “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數學的美無處不在,有字母符號的簡潔美,有幾何圖形的對稱美,有數學發現的奇異美……個性化的數學課外閱讀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他們在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海洋中盡情徜徉。
在學習了10以內的數后,引導學生品讀帶有數字的古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體會數字的韻律;學習了有關圖形的知識后,讓學生欣賞中外著名的建筑圖片,從中了解建筑的風格,感受建筑與文化的融合;在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后,孩子們發現了許多有規律的算式,見證了數學的和諧美;在學習了比和比例的知識后,他們瘋狂地尋找有關黃金分割的閱讀材料,了解到人體、建筑、圖形等許多領域都是遵循黃金分割比的,就連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都有黃金分割的身影……可以說,開展數學課外閱讀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潛能,開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激起了學生對數學的欣賞與熱愛。
三、在思與做的融合中,享受探索的幸福
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閱讀有其特殊性。如果像語文、英語一樣讀數學,往往不會產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數學閱讀材料十分豐富,除了傳統的文字語言,還有符號和圖形語言,對這三種語言的理解程度如何、轉換程度如何,直接決定了數學閱讀的效果。因此,數學閱讀需要讀者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儲備,同時又具備一定的數學閱讀方法。
從實踐層面看,我覺得最重要的數學閱讀方法有兩個:一是數學閱讀必須做到邊讀邊思考,將文本信息通過類比、推理、建模等,主動納入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完整、豐富原有的知識結構。二是需要“思”與“做”的結合。俗話說得好“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數學閱讀中的“做”一方面是指隨時提筆在手,準備圈點勾畫,另一方面是指善于對閱讀材料中的數學活動進行體驗,大膽地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強化閱讀動機,提高閱讀興趣,享受閱讀的幸福。例如:世界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四色問題”,中國古代流傳的“李白喝酒”、“韓信點兵”等,如果不經過邊讀、邊思、邊做的細致閱讀,很難理解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記得在教學《數學與信息》一課前,我設計了兩道預習作業:1.了解家庭成員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證號號碼;2.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數字表達信息的例子?它是由幾部分組成?分別表達了怎樣的信息?孩子們結合平時的大量閱讀,有針對性地結合問題進行搜索,最后呈現的材料豐富多彩:有結合機票圈畫展示的,有關于車牌號碼的文字解釋,有對照電話號碼、手機號碼列表展示的,有關于二維碼的疑問……深入的閱讀,多樣的展示使課堂熱烈紛呈,人人都積極地參與,熱烈地討論,個個都在自主閱讀、互相切磋中享受著探索的幸福。
數學課外閱讀的開展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到效果,但只要我們多提供給孩子一些優秀的數學閱讀材料,多給孩子一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多給予孩子適當的方法指導,讓孩子們靜下心來多讀書、讀好書,相信他們一定會愛上數學,享受數學閱讀的快樂和幸福!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文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