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威
一、演藝名人跨界主持現象概說
近些年,“跨界主持”成為熱門詞匯,隨著電視節目競爭的日趨激烈,很多演藝名人出現在電視主持熒屏上,成為觀眾熱議的話題人物,他們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觀眾對于其電視節目的關注度,而在關注節目的同時他們的主持風格,主持效果也成為觀眾熱議的話題,有被觀眾接受的,也有不被認可的,褒貶不一,話題不斷。本文主要分析在談話節目當中演藝名人跨界主持現象的優勢和不足。
二、實例分析
2.1談話主持身份概念弱化
對于初期“跨界”主持談話節目的演藝名人來說,這種身份弱化的現象尤為突出。主要表現為遇到善談的嘉賓或是較有掌控欲望的嘉賓往往會被嘉賓的話題“牽著鼻子走”邏輯出現混亂,失去主人感覺。例如在韓紅主持的“故事匯”節目中,邀請嘉賓為孫楠,由于兩人之前比較熟悉,作為主持人的韓紅由于角色認識不清,遇到孫楠比較外向的嘉賓,在節目的開始,變成了兩人私人談話聊天的氛圍。
很多談話節目往往邀請演藝名人作為嘉賓,他們曾經是節目的嘉賓,回答問題往往在節目主持人的導引下進行,而“跨界主持”使他們的身份轉換,這種轉換需要時間的沉淀才能夠適應,對于初期“跨界”談話節目的演藝名人來說,需要強化“主宰節目”的角色意識。對于談話場面失控的局面,跨界主持人更應該意識到自己的主持角色,控制談話場面向自己預想設計的方向進行,不能夠因為意外情況亂了陣腳。
2.2對談話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概念模糊
“跨界主持人”對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認知大多處在感性階段,主要表現為個體行為的不合理放大,語言隨意、提問不當、表演過度等現象時有出現。“跨界主持人” 需要理性認知主持人的媒介角色,合理轉換職業角色。而無論什么職業的人,承擔了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工作就要遵循大眾媒介和受眾對他的角色要求,承擔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文化責任、社會責任和媒介責任”。[1]
談話節目主持人的“中介身份”是其重要的身份之一,作為中介,需要談話節目主持人對于自己在節目制作之前所掌握的信息能夠通過巧妙的提問方式,讓觀眾回答,使觀眾能夠第一時間掌控從嘉賓口中表述的信息,而不是通過主持人口中說出。而由于演藝名人具有先天的資源優勢,節目當中邀請的嘉賓往往是平時工作中的合作伙伴或是朋友,在演藝名人主持的過程中往往會在節目當中將他們所掌控的嘉賓生活中的趣事告知觀眾,而不是通過嘉賓口中得知。這種情況破壞了觀眾對于信息了解的完整客觀和真實的程度,影響談話內容的質量,究其根源,是演藝名人作為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認知模糊,不知以何種姿態面對觀眾和嘉賓。演藝名人對節目嘉賓需變“熟悉”為“陌生”。
2.3語言優勢
首先,演藝名人具有較大語言優勢,語言當中幽默成分較大,為營造輕松的談話氛圍起到良好的作用。盡管作為談話節目很多演藝名人在跨界主持過程中存在分寸把握不當等諸多不足,但不可否認,很多明星在走進演藝名人主持的談話節目當中更為隨意自然和生活化,表現出的言語更為自然,這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演藝名人放松的狀態和幽默的語言。
其次,演藝名人大多未經受專業的語言訓練,因此語言自然,偏生活化,符合談話節目的語言風格。觀眾渴望看到聊天式,“接地氣”的談話,對于嘉賓會感到主持人易于接近。這種語言的自然狀態較為適合談話節目的語言風格。
再次 ,演藝職業優勢使主持語言特色多元化。 演藝名人對于有聲語言有較強的塑造力,郭德綱在主持《今夜有戲》節目每場開頭介紹嘉賓,與嘉賓的互動的語言部分都是采用相聲灌口的方式,不僅利用職業優勢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覺,同時與嘉賓的互動也可瞬間拉近距離,利于談話良好氛圍的形成。
2.4存在的問題
首先,幽默感是多數演藝名人具備的共同特征,對于非職業主持人的演藝名人來說由于未經受專業的訓練,盡管有較強的表現力,但由于對于語言分寸把握不到位,對于傳播規律概念沒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因此會出現幽默有失妥當,玩笑“開過了頭”等現象,這種情況往往會讓嘉賓難堪,觀眾感到不舒服。職業主持人由于接觸語言訓練,潛移默化當中了解談話場合以及分寸把握。其次,演藝名人不能夠因娛樂成分過多,影響觀眾對節目關鍵信息的獲取。盡管邀請演藝名人到節目中擔任主持的大多是娛樂談話性質的節目,但作為談話節目,娛樂只是輔助的成分,而不是節目的全部,觀眾希望在談話節目當中獲得一定的信息量,而不是完全看到主持人過多的插科打諢。在這方面演藝名人往往希望在嘉賓表述之后,有一些幽默的話語銜接,但這些幽默的語言由于沒有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會影響嘉賓對于完整信息的陳述,會呈現出節目整體時間較長,但關鍵信息點較少的局面。再次,作為談話節目主持人,應該有清晰的脈絡和提綱,使談話有一定的邏輯可循,或是時間順序,或是邏輯順序,演藝名人在主持談話節目當中語言較為分散,問題的邏輯性較專業的節目主持人來說還有一定的不足。最后,敏感問題是跨界主持人較難駕馭的,職業主持人因為對語言藝術有較好的研究,常常會巧妙的問出敏感問題,在這方面“跨界主持人”稍顯稚嫩。但作為演藝名人跨界主持過程中往往在這方面沒有較好把握,幾乎不能夠問出敏感問題,或是遇到敏感問題冷場節目難以進行。
參 考 文 獻
[1]廖聲武.形象塑造與語言表達功力[J].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