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波 麻秀麗 張曉松 劉曉光

摘 要: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為學生能力評價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標準。文章依托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對理工科院校學生ESP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培養進行進一步的探究。旨在拋磚引玉,促進ESP大學外語教學,尤其是ESP商務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多元智力理論 理工類院校 ESP商務英語 ?ESP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1-237-02
一、引言
隨著國際化交流的日趨頻繁,具有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并精通專業業務的畢業生越來越受到各大用人單位的青睞。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將取代一般用途英語,成為新世紀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這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界的共識,而ESP商務英語作為其中一個重要分支也日益凸顯出其重要意義。
筆者近年來參與完成了一項黑龍江省教育廳項目——基于語言測試及多元智力理論的大學外語多元化評價體系建構與建模研究,對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及其指導下的大學外語多元評價體系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認為多元智力理論與ESP外語教學理論不謀而合,二者皆強調真實環境下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目前很少有研究者將多元智力理論與ESP外語教學聯系起來,本研究以全新的視角,依托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對黑龍江省主要理工科院校學生ESP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培養途徑進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復合型應用人才。本研究首先對省內主要理工類院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和測試;然后在統計分析結果后結合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研究探索適合理工院校學生的教學策略并在部分院校學生中進行了教學對比試驗,試圖探求有效地適合理工科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ESP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培養途徑與相應的測評方案。
二、研究背景介紹
(一)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哈佛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智力并非像傳統智力定義所說的以語言、數理或邏輯推理等能力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種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智力。各種智力只有領域的不同,而沒有優劣之差。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九種甚至更多的智力,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智力強項,學校教育如果考慮到這些差異,這些智力強項就會獲得最好的發展,而這正是我們課程改革追求的目標。他認為存在幾個相對獨立地運行著的智力,而人的智力剖面圖反映的就是各項智力能力的獨特排布。在加德納看來,目前學校教育的評估是單一智能觀的體現,它嚴重地偏向兩種智能:語言和數學-邏輯智能,“但每個個體都以不同的方式學習,表現不同的智能特點和智能組合”,因此學校教育評估要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就應該涵蓋多種學習的方法,評估必須是多元的。該理論傳入我國后,為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對我國的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多元化評價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專門用途英語(ESP)及ESP商務英語教學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ESP)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是指與某種特定學科或職業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培養目標或特殊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一般人們說到ESP時總是簡單地把它等同于旅游英語、科技英語等,或是等同于教授英語的特殊語體(specialised varieties)。這種理解不甚全面。Hutchinson和Waters(1987)曾給ESP作過明確的定義:“ESP不應該被視為一種特殊類型的語言或教學法,它也不只包括某一種特定的教材。事實上,它是一種探討各種基于學習者需求的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的方法。”在這種方法的指導下,便產生了服務于各種不同目的的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EAP就是其中之一。
隨著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一體化、文化多元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也呈多元化的趨勢,人們越來越關注如何培養復合型人才,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故而ESP教學在我國得到了飛速發展,亦成為英語教學最重要的領域之一。這意味著當前外語教學的重心將轉向ESP教學。只有在ESP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通過有效引導和培訓,才能使廣大英語學習者掌握綜合英語能力。
(三)多元智力理論與ESP商務英語教學結合的意義
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將取代一般用途英語,成為新世紀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而ESP商務英語作為其中一個重要分支也日益凸顯出其重要意義。關于ESP外語教學的研究近十年雖有增多,但多數是對國外ESP理論的闡述和評價,而對具體教學情況的大規模的實證性研究則相對較少。很少有研究者將多元智力理論與ESP外語教學聯系起來,本研究將以全新的視角,依托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對黑龍江省主要理工科院校學生ESP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策略與途徑進行深入研究。首先對黑龍江省內主要理工類院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和測試;然后在統計分析結果后結合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研究探索適合理工院校學生的教學策略并在部分院校學生中進行教學對比試驗,并結合理工院校的特點,探求有效地適合理工科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ESP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培養途徑與相應的測評方案。以期總結出適合理工院校學生的ESP商務英語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特殊用途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以便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復合型應用人才。旨在拋磚引玉,促進ESP大學外語教學,尤其是ESP商務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三、研究設計與結果
(一)研究設計與過程
本研究在廣泛研究相關理論和已發表的相關論文,為項目研究充實理論基礎上精心設計了調查問卷并對黑龍江省內主要理工類院校,如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以及黑龍江科技大學等院校的部分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和測試并針對具體調查數據結果進行分析。
同時在黑龍江科技大學2013級學生中抽取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并認真跟蹤觀察項目實施研究對象的學習狀況和能力的變化,做好記錄,進行對比分析。
通過橫向、縱向的分析比較,整理數據,得出結論。并最終通過多次測試橫向比較項目研究對象與非研究對象的商務英語表達能力;縱向比較研究對象自身商務英語表達能力的縱向變化。試圖探討出一套適合理工院校大學英語課堂上的ESP商務英語教學方法策略和培養學生ESP商務英語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研究結果分析
調查發現在受調查院校中基于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的英語多元化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在評價內容方面過于局限,過度注重數理邏輯智能和言語智能的評價,而忽視其他智能的評價。評價功能上過于偏激,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而忽視激勵和反饋功能。在評價標準和主體方面過于片面,片面強調相對性評價標準,忽視個體內差異評價,而且評價主體亦趨于單一化。在評價方法方面過于單一,缺乏有效的評價工具和全面的、多元的評價方法。
目前,各大高校從事商務英語教學的教師都是以前的普通英語教師,他們可能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豐富的語言教學經驗,但在向ESP商務英語教學的轉換過程中,由于他們對商務英語及學生的專業領域缺乏了解,很難將語言教學與商務英語專業知識有效結合起來,從而使ESP教學受到嚴重影響,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如何提高這類教師的專業業務水平,是我們高校ESP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四、對策研究
(一)培養方案及測評方案的微調
跟著改革的步伐,我們黑龍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走在了ESP教學改革的前列,我們的院系領導對于ESP商務英語教學和科研大力支持,盡可能為我們提供幫助和支持。本課題組依托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對理工科院校學生ESP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培養進行進一步的探究,適度修改了對實驗教學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使之更適應社會對學生ESP商務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第四學期開設多門英語選修課程,以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專業選擇適合自己的英語課程。
在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指導下,我們將商務英語課的平時成績調整為50分,里面包含了課堂表現5分,英語角5分,商務情景模擬10分,國際商務談判5分,商務資料翻譯5分,小組項目展示10分,商務英語詞匯測試5分,商務英語網絡課程5分,以多元評價的形式督促學生學習和應用商務英語,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商務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二)師資培養
ESP外語教學的發展依賴于能否有一批高素質的ESP教師隊伍,持續而有效的師資培養是關鍵。定期邀請ESP商務英語教學方面的專家或優秀專業教師開展知識講座,講授專業基礎知識及行業新動態以幫助部分教師迅速提升專業知識及技能。為部分教師創造條件去國內外院校進行專業進修、培訓和學術交流考察等活動,以便開拓其視野,助其掌握專業最前沿知識。另外也可以采取令從事ESP商務英語教學的教師與相關的專業教師共同合作,取長補短,使ESP商務英語教學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三)創新教學模式
教師應結合理工院校學生特點,創新教學模式。探索多種教學法相結合,除采取情景教學法外,還可推廣案例教學,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等。一切以學生的從業需求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中心,加強課堂內外實訓環節的設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創設出模擬的商務情景,設計相關話題,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場景模擬、角色扮演等課堂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估和反饋,以期最大可能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五、結語
本課題小組通過開展多元智力理論指導下的ESP模式的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研究及實踐,創建了一套以“情景模擬”和“任務實踐”為主要學習方法的ESP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將英語語言知識與商務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努力培養適應于社會需求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
[基金項目:2014年度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項目(外語學科專項)(WY2014005-A),“多元智力理論指導下的理工科院校學生ESP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曉光.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新課型實踐研究[J].2010
[2] 李一鳴,姜寧,劉帥.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音樂發展概述[J].藝術科技,2014(7)
[3] 麻秀麗.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中語言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8(3)
[4] 李英波,盧燕.多元智力理論視角下的大學外語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建構.經濟師,2012(3)
[5] 李一鳴.高校輔導員工作模式轉型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6] 姚蘭.國外專業用途英語評介.國外外語教學,2001(8)
[7] 李一鳴,常亮,郝祁霞.高校德育實踐缺位的原因分析[J].高教論壇,2013(8)
[8] 黃艷.提高高職院校ESP教師綜合素質的探討.經濟師,2010(12)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作者簡介:李英波,黑龍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語言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