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高等教育中,學期制改革在高校中逐漸展開,很多高校開始著手進行三學期制的改革。目前,許多高校還處于三學期制改革的摸索階段,沒有成熟的經驗和實例可以借鑒,所以文章主要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小學期制改革的體會來談談高等院校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小學期計算機課程改革方案,使計算機課程能夠更好地為專業服務,為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期;計算機課程;專業應用;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在我國,學期制是個新興的概念和新的教育模式。目前很多高校把學期制改革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載體[1]。我國大部分高校長期以來多以還延續著兩學期為主的學期制,主要采用有春季、秋季兩個學期和寒假、暑假兩個假期構成方式,隨著大學教育制度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和高等院校本身發展的需要,很多教育研究人員和學者認為三學期制的教學體制要比兩學期的教學體制更有優越性[2]。我國大部分高校采用的三學期制就是采用將一個學年分成三個學期的制度,從原來的兩學期的時間里抽出幾周組成一個短的小學期[3]。三學期制的創新之處是在保持總共的教學周數和放假時間基本上不改變的前提下,產生一個獨具特色的小學期,一些國外大學也普遍采用這種學期制度。
我們國家于2010年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這個綱要中明確的提出了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重點。全國高校逐漸采用的三學期制,是我國高等院校與國際社會接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實踐育人的嘗試與探索。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深入研究小學期教學特色,吸取其他開展小學期教學院校的經驗,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從2014年開始進行小學期制的改革。我校實行的是秋季學期(16周)+春季學期(16周)+夏季學期(4周)的兩長一短的三學期制。這是我院探索實踐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也是力度比較大的一次教學改革,使學生能在夏季學期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必須要重視實踐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的力度,培養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素質,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我們必須思考的首要問題。
提高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及其他相關計算機技術,使學生能夠靈活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是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的。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的高校畢業生正是當前社會傳遞給教育工作者們的重要信息。培養學生能夠靈活應用計算機來解決專業實際應用問題。
針對小學期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從學生的專業需求出發,使得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學有所用,能夠更好地專業服務。教師需要根據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需求并結合社會需求來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案例,探索小學期計算機基礎實踐性課程教學的新模式。
2 研究專業需求,明確小學期計算機課程培養目
標(Research professional needs,a clear primary
school computer curriculum training objectives)
我院本科生都是第一學年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掌握。但熟練程度和應用能力仍存在較大問題。很大程度上無法將計算機基礎的相關知識更好的運用到專業上去。結合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學習和能力實情,以加強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認真做好非計算機專業需求調研,根據專業需求來調整小學期計算機課程培養目標。
3 設計實踐教學案例,制定小學期計算機課程計
劃(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case,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computer curriculum plan)
按照我校小學期的培養目標和時間安排,研究制定了以大學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培養的訓練目標,提前做好貼近專業知識的經典案例,總學時16學時,應用案例8個,分4天完成。課程計劃制定如下:(1)Word綜合能力培養(4學時);(2)Excel綜合能力培養(4學時);(3)PowerPoint綜合能力培養(4學時);(4)常用工具軟件使用綜合能力培養(4學時)。
針對每個環節進行理論知識點的提煉并精心設計案例。按照各專業提出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設計案例,其中一部分作為精講案例在課堂進行案例講解與分析,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來處理實際問題,另一部分作為學生課后時間練習使用。
4 集中在實驗中心授課,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
法(To focus on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of
teaching,enrich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采用分散教學的授課方式效果不是很好,而采用集中教學的授課方式會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在第1學年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整體教學中實踐課程教學和理論課程教學是分開授課的。由于時間有著一定的分離,所以會產生理論和實踐不是能較好的得到統一。導致學生在課下學習中發現的問題不能有效及時的得到解決,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不是很令人滿意。我院三學期制的實施為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課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實訓機房集中授課和更為集中的教學時間為教師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供便利。
教師集體備課根據專業需求來制定小學期計算機課程課堂的教學內容,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手段,思考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挖掘學生探究的意識,科學設計探究問題,合理的運用評價和激勵機制,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態度和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對計算機產生興趣,從而自主的提高計算機的操作能力水平。
根據專業應用需求設計教學案例,著重在學生的靈活操作能力,啟發學生歸類總結所學的知識,能夠讓學生們將大學計算機基礎知識靈活應用到專業上去,為專業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采用課堂互動環節,鼓勵學生主動的說出自己學習想法和學習要求并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中來;在課堂上注意加強師生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學間進行交流。小學期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讓學生進行輕松愉快的學習,讓學生在計算機操作中獲得豐富的操作經驗并能激發對計算機濃厚的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專業應用服務。
5 以專業應用為導向(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riented)
我院的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開設一般第一學年學生們學習是計算機基礎的基本操作,所以我們考慮在第一學年結束后結合非計算機專業的專業需求開設小學期計算機課程。培養實踐型高級應用人才是小學期計算機課程的培養目標,根據非計算機專業的專業特點,給出不同的授課內容,不同的實踐案例,其中實踐案例將非計算機專業的專業知識點與相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結合。使得以專業知識為主線,小學期計算機課程圍繞主線做知識點設置,形成學科交叉,最后融合成小學期計算機課程的授課知識點。非計算機不同專業的小學期計算機課程最后構成小學期計算機課程體系。因為小學期計算機課程要與專業需求和社會需求緊密聯系,這就需要我們在進行設計小學期課程時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及時做課程內容調整,也是高校與社會信息溝通的聯系之一。
根據我院非計算機專業的實際授課情況,提出適應各專業的小學期計算機課程設置方案,這個方案主要涵蓋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目標、授課重點和實踐教學案例,其中的實踐教學案例將不同專業知識與之相應得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更加緊密。
6 結論(Conclusion)
現如今,隨著各個企事業單位選擇人才觀念和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觀念的逐漸轉變,人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應屆畢業生在經過大學的學習生活是否是有真才實學、工作觀念如何逐漸成為更多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首要標準。我們高等院校必須及時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適應社會的人才需求方式,重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我們學院為了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定位,正在不斷的進行研究和探索,努力找尋可靠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不斷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不斷提高,為將來更好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期計算機課程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認為三學期制教學改革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效果是非常不錯的,小學期計算機課程以專業應用為導向,更好的為專業知識服務,充分發揮計算機課程的優越性,使得學生能學有所用。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劉海,王福安,顧煒.基于“三學期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
踐與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06):43-45.
[2] 趙旭.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高校小學期制度改革現狀[J].高教
論壇,2013(9):22-24.
[3] 陳玫.關于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取舍的探
討[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5):58-59.
作者簡介:
關雪梅(1976-),女,碩士,副教授.研究領域:計算機基礎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