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討論了計算機教學過程中信管專業課程銜接存在的若干問題;對所存在問題的根源、種類、產生的后果進行了分析、解剖;并找到了幾種解決問題的對策思路,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課程銜接;培養方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我院近日召開了第四屆教學工作會議,就近年來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
作者提出如下現象,我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簡稱信管專業,學生已經學過的課程有:軟件工程、數據庫、數據結構、算法分析、編程語言類等課程,可謂內容豐富,課程門類眾多,包含了學生從事項目開發所需要的工程課程,數據庫課程,語言課程等[1]。理想狀態下,學生就應該掌握了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本知識,而且具有開發小型項目的能力。可現實的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做課程設計,甚至畢業設計時候,所出現的問題非常多,如:(1)學生的需求分析寫不出來;(2)項目中的數據庫不會設計;(3)數據的結構設計不會設計;(4)規定時間的編程不能完成;(5)學生的測試用例不會寫等等。這樣的結果確實值得深思,教師兢兢業業的備課,學生也認真完成作業,我們的問題出現在那里?
2 問題分析(Problem analysis)
作者在從事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我們的學生學的太雜、太泛、太淺,不夠專、精、透,教師沒有從整體出發,考慮本門課程的地位,體現出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做得不夠好。因此教師應該需要各司其職,認清此門課程在項目的所處的位置,學生在這個階段只需把這部分內容掌握清楚,熟練即可,而且需要有專門的測試機構進行測試,并保存此階段的所有成果(電子或是紙質的東西)。在下一個課程的學習中,可以繼續使用同樣的案例,也就是一個案例一直使用到畢業設計,爭取把每一部分都做到最好。這就是課程銜接問題。課程銜接是關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個環節,“當人們反思20世紀課程改革的歷史進程時,發現大多數課程改革的共同失誤是往往滿足于課程計劃的制定,而不關注課程實施過程”[2]。要理解何謂課程銜接,有必要對“銜接”這個詞語進行考釋。“銜接”一般指的是:事物相互聯系,不同學者對課程銜接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在課程理論研究中還沒有專門課程銜接的概念界定,筆者以為課程銜接指的是不同學段或某一學科在課程內容、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科書編制等宏觀與微觀體系化的最優組合(從根本上說,課程銜接為人們從課程的角度與途徑觀察和審視課程研究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思維視角和理論指導[3]。
3 教學改革的建議與思考(Suggestions and thoughts
on teaching reform)
為了避免以上問題,加強課程的銜接性,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以信管專業為例,首先從課程改革入手,課程設置如下,一是基礎知識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概率、信息技術處理、C語言、計算機網絡、數據庫設計、專業英語、信管概論、管理學原理、信息系統安全、系統工程、會計學、信息經濟學、統計學);二是計算機方向課程(數據結構、Java語言、新技術應用、系統測試與維護、軟件文檔寫作);三是計算機應用處理課程(多媒體技術應用、網頁美工設計、動態網站設計);四是信息管理系統課程(運籌學、決策支持系統、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統計工具軟件使用、電子商務及應用)。
其次,針對課程設置,提出我們培養學生的三條線。一條管理線,通過信息管理課程的系統學習,希望學生能夠掌握調查問卷設計,熟練使用統計分析工具,了解會計學的基本原理,能夠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應用。一條計算機應用線,通過計算機應用處理課程的學習,能夠熟練應用多媒體技術、美工設計,能夠開發出令人賞心悅目的網站。一條計算機編程線,通過計算機方向課程學習,能夠熟練掌握Java語言,了解計算機方向的前沿技術,進而在軟件編程方面有所成就。
最后,為了檢驗教學效果,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競賽。首先學習了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之后,我們引導學生報考計算機等級考試——辦公自動化1級或2級,打好基礎。其次對于管理方向的學生,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電子商務3創大賽,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應用與展示;對于計算機應用方向的學生,積極參加網站建設方面的大賽,能夠獨自開發出各種應用網站;對于計算機編程方向的學生,借助Java語言,結合新技術應用課程,能夠開發出大的系統。
4 實踐結果(Practical results)
在2012、2013、2014級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執行經驗,調整信管專業課程體系,修訂2015級培養方案,使教學更適合我們的改革思路。通過錄制的教學視頻、制作的有趣案例,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計算機類課程學習興趣得以提升。組織學生形成團隊協作學習,共同克服學習困難,并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師生實時交流,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信管學生參加電子商務大賽,參加大學生創新項目,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增強了自信。今年信管41人,其中3人考取研究生(2名計算機方向,1名管理學方向),其余分別就業于軟件外包、教育業、保險行業、電子行業、貿易行業等。
5 結論(Conclusion)
經過對課程銜接性問題的探討,教師進一步明確專業的培養目標,設置適合市場需求的課程計劃,明確定位專業方向,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并積極進行職業規劃,此次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馬秀峰,李彤彤.目標導向的高校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03:41-44.
[2] 周仕德.課程銜接:亟待研究的課程視域[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0,30(9):57-60.
[3] 張奐奐.美國高中—大學課程銜接中的雙學分課程探析[D].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韓麗娜(1976-),女,博士,副教授.研究領域: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