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教材缺乏嚴格的“課程標準”規范的情況下,我國現行的幼兒園教材在編寫和使用上都極其混亂,并不很適合幼兒園教學活動。因此,加強幼兒園教材開發,就成為解決幼兒園教材問題的有效途徑。利用區域教學資源開發幼兒園教材,將幼兒啟發和文化傳承結合起來,可以提高幼兒園教材的科學性,滿足幼兒園教學需求。
【關鍵詞】幼兒園;教材開發;原則;意義
【作者單位】周天生,畢節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指出,在幼兒園辦學中,政府要明確職責,努力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充分利用區域教育開發幼兒園教材,支持學前教育的發展。以此為指導,我國幼兒園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上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努力只是單純地體現在幼兒園硬件設施建設上,幼兒園教材開發尚未走上規范化發展道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園教材開發,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本文就幼兒園教材開發的意義、原則和途徑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當前我國幼兒園教材的特征
1.數量和種類多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幼兒教育的發展,我國幼兒園教材數量和種類明顯增多,幼兒園教學也在此基礎上有序開展起來。據調查,大多數幼兒園使用的教材數量在5本至9本之間,除語言、藝術、社會、科學和健康五大領域各有一本教材外,一些幼兒園還額外訂購了有關幼兒知識、技能和能力教育的教材,如幼兒拼音、閱讀、珠算和禮儀教材。由此可見,教材數量、種類繁多,是當今幼兒園教材使用的一大特色。教材數量繁多,固然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方便,但是數量眾多的教材,也給教師帶來了教學困難,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備課。
2.精品教材缺乏
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可供幼兒園教師教材選擇或編寫的統一指標,更沒有規范的幼兒教材編寫依據或評價體系。許多幼兒園使用的教材,一般是園領導外出培訓聽從專家、同行建議而購買的,也有幼兒園自行聯系購買的。每一種教材幾乎都有自己的理論支持和教學模式,但是,究竟哪一種教材最適宜幼兒發展,迄今沒有形成定論。對于幼兒園來說,在種類繁多、各具特色而又缺乏權威性的教材面前,他們也難以做出正確抉擇,只能憑借個人感覺來判斷教材好壞,或者使用完教材再做結論。可以說,正是精品教材的缺乏,才造成了幼兒園教材多而雜的局面。
3.適宜性低
因幼兒年齡和心智的特殊性,幼兒教材對適宜性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幼兒教材在開發上要與幼兒身心發展保持一致,教材內容和觀點要有利于幼兒接受和發展。然而,我國幼兒園,特別是農村幼兒園,無不存在教材內容過于抽象,內容理解難度過高,教材與教育目標脫離等問題。究其原因,現行的幼兒園教材在內容設定上都是根據城市教學環境來制定的,并不適合農村幼兒園教學。歸根到底,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國在幼兒教材編寫上缺乏統一的教學大綱,沒有專門的教材審定委員會對教材進行審定、評價和管理。鑒于此,幼兒園教材開發和完善也勢在必行。
二、我國幼兒園教材開發原則
1.目標性原則
地方幼兒園教材開發要注重教材的特殊性、個性與差異性,將以上特性歸納起來,即為教材的教育目標性。這就要求地方教育部門或幼兒園在幼兒園教材開發中以教育目標為依據,用目標需求對開發過程進行規范和引導,杜絕教材開發的隨意性、盲目性,增加教材的科學性、適用性。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才能充分展示幼兒園教學特色。
2.興趣原則
教育部幼兒教育章程指出,“幼兒教材開發要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現欲望,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精神。”興趣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結合幼兒心理、智力發展特點可知,幼兒尚無接受系統知識的能力,更缺乏耐心和毅力,因此,興趣才是他們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教材開發人員充分關注幼兒興趣,將教材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給予教材內容可以進行聲音、圖畫、圖表和游戲轉化的可能性,以利于更好地培養幼兒興趣和愛好。
3.科學和適用原則
科學和適用原則是幼兒教材開發關注的重點,也是教材開發的重要標準。因此,教材開發部門或工作人員在教材開發時,既不要過度拔高教材知識難度,也不可隨意降低教材難度,以免教材脫離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此外,還要確保教材價格合理,使教材價格與當地民眾收入、幼兒園收費水平相符合。這就需要教材開發單位以幼兒發展為本,認真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切實關注幼兒發展需求,把握幼兒心理特征,編創更多適用于學校和家庭學前教育的教材。
4.因地制宜原則
無論是區域幼兒園教材開發,還是幼兒園本土化教材開發,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幼兒園教材開發人員在教材開發、編寫中,應結合地方幼兒園或特定幼兒園的經濟水平、師資情況和學前教學整體質量等,發揮地域優勢,深挖區域教育資源,展現教師風格,切忌生搬硬套,盲目模仿。例如,針對農村幼兒園的教材開發,開發人員要選擇地方風景、古跡和區域特產等幼兒熟悉和感興趣的東西編入教材。這不但可以為教師組織教學主題活動提供方便,還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三、我國幼兒園教材開發的策略
1.依托當地高校,提高教材研發能力
我國高等教育經過幾輪規模較大的調整和規劃,布局已趨于合理。依托高校資源進行教材研發,已經成為區域幼兒園教材研發的重要途徑。以河南省開封市為例,開封文化資源、高校資源豐富,區域教育部門以河南大學為依托,積極進行獨具特色的學前教材研發。因此,鐵塔、龍亭、包公湖、菊花、小籠包、剪紙和盤古等獨具當地文化特色的事物都成為幼兒教材開發的內容。幼兒教材不但成為兒童常識的百科全書,還成為幼兒園教學實現教育目標的階梯,這對地域文化傳承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此外,當地教育部門還與當地高校學前教育專家攜手,加大了教材專題的研發,積極鼓勵高校人才參與到學前教材研發、實踐中去,為區域幼兒教材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2.挖掘自然環境素材,豐富教材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對世界的好奇是我們所無法領悟的。天上的飛鳥、水里的游魚,在他們看來都是新奇的。千姿百態的大自然孕育了萬物,也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只要發動腦筋,我們就可以變大自然為具體、可感的百科全書,并用之激發孩子們的靈感。因此,在幼兒園教材開發中,尤其是鄉村幼兒園教材開發中,開發人員要充分挖掘自然界中所蘊藏的、幼兒所熟悉的教育資源,如鮮花、水果、動物、植物、交通工具和食物等,來豐富幼兒教材內容。環境,尤其是幼兒周圍帶有具體事物的環境,是他們所熟悉并能直接感知的,同樣,我們也可將之變成教學內容,豐富幼兒課堂,讓幼兒快樂學習。
3.教育部門應積極參與教材開發
雖然,許多幼兒園對幼兒園教材開發持積極態度,但是絕大多數幼兒園都還不具備獨立的教材開發能力。因此,他們只能使用外來教材,教材的開發工作最終還是要落到地方教育部門的身上。鑒于此,各地教育部門要參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積極參與教材編寫,為學前教育提供科學規范的教材。由于缺乏統一的學前教材教學大綱和權威的教材,教育部門在學前教材編寫中,首先要做好高度權威參考教材的選擇,確立教材編寫的目的與原則;其次,教育部門應堅持科學的教育觀,尊崇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材內容的選擇,并確保教材的可操作性和發展性;最后,教材編寫結束后,要做好教材反思和評價工作,檢驗教材能否為教師提供改變、創造和發揮的空間,能否為幼兒、教師和家長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
4.狠抓教材市場的規范與管理
幼兒教材市場混亂無序是幼兒園教材使用混亂的根本原因。針對這一問題,相關職能部門,如文化局、工商管理局等應攜手設立專門的幼兒園教材開發、管理機構,加大學前教材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切實解決幼兒園教材市場混亂問題。要想解決幼兒園教材種類多、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幼兒園教材市場管理機構應切實履行管理職責,對現行幼兒教材進行深度分析,了解教材的特點、適用對象,對教材內容做出研究和評價,判斷教材內容的好壞,禁止那些與幼兒園教學目標背離的教材繼續出版和流通,維護幼兒教材市場秩序;建立完善規范的幼兒教材選用評價體系,做好區域幼兒教材的開發和管理工作,為各級幼兒園教材園本化提供教材開發規范綱要;完善幼兒教材質量評價、檢測措施,通過實驗、問卷調查和教師使用反饋收集等,檢驗教材使用效果,逐步推廣那些內容科學、反映較好的教材。
綜上所述,幼兒教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立足區域資源,加大幼兒教材開發,是學前教育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園教學課程改革的需要。各級職能部門應關注幼兒發展需求,提高幼兒園教材質量;幼兒園教師應了解兒童發展需求,合理使用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幼兒園教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使用。
[1]梁瑩.上海市幼兒園教師對上海教師參考用書認識態度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王春燕.中國學前課程百年發展與變革的歷史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文江萍.幼兒園鄉土教材開發初探[J].中國會議,2010(5).
[4]張地容,張維娜.幼兒園教材使用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 .當代學前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