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華
近年來,隨著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老人手頭上有了“閑錢”。除了必要的花銷,他們會進行理財投資嗎?他們獲取理財信息的渠道可靠嗎?筆者就此對30余位老人進行了調查。
少部分“閑錢”用于理財
75歲的周先生對理財很有“心得”:他把積蓄分成三部分,其中有八成是銀行儲蓄,一成用來買理財產品,一成用來投資股票。他說:“理財產品、股票都是有風險的,雖然短期內有賺頭,但老年人還是求個安穩,買股票和理財產品也無非是嘗試新鮮事物,賠了就當買個教訓,并不能影響到我們的生活?!?/p>
在調查中,26名老年人表示要慎買理財產品及股票。對于進行投資理財的主要目的,半數以上老人表示主要是為養老進行點資金積累;只有少數老人表示也有這方面的興趣愛好;還有的老人表示,他們進行投資理財也是為兒女儲存點積蓄。
多數老人仍中意銀行儲蓄
調查顯示,八成老年人表示會選擇銀行儲蓄作為理財的主要方式。但老人們表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希望買些短期的銀行理財產品或者基金,更有10余位老年人認為,有“閑錢”就多購買些郵票等收藏品投資。
據了解,至少有七成的受訪老人是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獲得理財信息,還有的是通過親友推薦,或者銀行柜員推薦等方式獲得理財信息。
老人希望理財有專人指導
在調查中筆者了解到,有七成的老年人認為現在的理財市場不適合他們,三成認為社會對老年人理財關注少。
而老年人之所以對投資理財熱情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辦理投資理財手續繁雜,缺乏專業指導,容易上當受騙。老人們都希望進行理財投資時有專人指導,這樣可以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