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雯婷
中學生線上輔導培訓的領軍者。
海風教育是首家專注于名校升學的在線一對一學習平臺。經過五年高速發展以及業務的不斷擴展,現已成為中學生線上輔導培訓的領軍者。
2010年4月,親歷過自主招生的復旦大學“過來人”鄭文丞創立了海風教育。彌合了當時高中學校教育在自主招生申請指導和面試培訓方面的經驗缺失,海風迅速填補了該領域的市場空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014年海風迎來成立后的最大革新,在融資支持下,公司做出重大戰略布局,把握網絡教育發展先機,率先掀起了一場線上補習革命,并確定了學科培優、升學輔導和留學咨詢三大綜合服務體系。作為中小學輔導培訓領域首家創立在線學習的服務平臺,在線一對一的模式不但打破了時間與地理的限制,費用也較傳統線下培訓低廉,全國各地更多的學生都能從中收益。更重要的是,在線一對一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授課,確保所有教學步驟都能完整無差地被執行,學生的專注度也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學習效率。
海風教育將教學教研和結果保障作為兩大特色。海風的教研全都來自特級學校一流教師,經過多年教學經驗歷練精華而成。同時,還擁有一支近百人的名校精英教師團隊,經過層層嚴苛的選拔與嚴格的培訓,擁有超越普通高中教師及行業平均水平的更高學科水平。利用獨有切片化知識體系,結合各地考綱,切割高中階段所有知識點,形成獨有模塊化知識地圖,滿足每個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杜絕模糊診斷,精準定位學生問題與弱項。
海風通過獨有模塊化知識體系把控教學目標,百分百定制教學過程百分百,保證教學效果360度全方位無死角。同時,海風特設專項課程,劃分知識區塊,點對點解決學生學習重難點。
此外,海風按照學生以及家長的需求和偏好,對授課講師進行安排,讓授課成果最高效最優化。同時,還推出智能跟蹤優化服務。監控記錄學習效果并及時反饋到家長,全方位督促學習進度,及時調整優化后續教學內容和計劃,確保每位學員的學習效率與成績,讓最挑剔的家長和學生都能滿意的效果。
今年7月,經過海風教育技術團隊歷時一年多自主獨立研發的“學習中心平臺”正式上線,算得上業內真正擁有在線教育硬件設備的機構之一。海風教育創始人鄭文丞介紹道:“現在有很多機構自稱在線教育,賣的是提前錄制好的課程,或者一對多的授課模式,根本沒有解決一對一個性化補習的根本問題。”他表示:“我們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自主研發在線教育平臺,關鍵要把線下教育真正搬到線上,并讓學生以及家長接受并認可。我們第一步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學習平臺實現下線教育的全部功能。”
依托學習中心平臺系統,海風教學將學習從線下完全搬到了線上。無論線下還是線上學習,整個過程可以分為“預習、上課、練習、復習”四個階段。海風在線學習中心第一版搭載的多項功能滿足了這四個階段的需求。
預習。學生通過觀看學習中心提供的微課(提前錄制好的小課程),預先對知識點有了基本了解,并有了一些疑問和困惑。
上課。學生帶著問題和老師完成在線一對一授課,整個教學過程也將記錄下來。學生端,通過流暢語音視頻功能、手寫板書寫展示等功能,保證學生在線上課的體驗與面對面上課的區別僅隔了一層屏而已。教師端,每一個授課老師可以通過授課系統,確定知識點,以及隨堂習題,更加智能高效完成個性化授課。海風的這個授課系統,集結全國最優秀的學科名校名師,參與課件研發,將多年教學沉淀下來的課件與經驗,開發成海風學習中心授課系統。
練習。授課結束,老師留下作業,學生課后解答并隨時提出疑問。海風學習中的作業題大有文章。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每個知識點對應三個階段的作業:隨堂、兩周后,以及—個月后作業,這些作業會自動補給到學生的作業本里面。保證每個知識點學生完全掌握,并忘不了。
復習。學生可以用重復播放微課、回顧上課記錄等功能來實現高效復習。
接下來,海風將全力投入第二版的研發,一些需要更大數據庫支撐的功能模塊將在第二期研發中實現。例如錯題本、刷題功能,智能習題庫。未來,這些功能將反哺教研系統,使教研內容更接地氣。以智能習題庫為例,平臺將根據老師、學生的選中率,自動淘汰一些教學價值不高習題。也會根據學生的解答的出錯率等數據對一些重難點題目增添相應標簽。大數據的優勢下,傳統補習行業的短板更加明顯,搭載了這樣的補習系統,教師的備課質量可控,學生的補習成果可追蹤,家長完全可以量化評估補習效果。
發展之余,海風也熱心于公益活動,不定期應各個高中之邀,為學生、家長和老師們開展公益高考講座,累積至今已舉行了千余場,為五萬多學生提供了各類公益助學助考幫助,免費贈送各類海風高中培優以及自主招生相關的系列叢書十萬余冊。
10月下旬,海風教育作為復旦大學代表項目,在吉林大學參加了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并獲得大賽金獎。
本屆大賽由教育部及有關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吉林大學承辦。主要圍繞“互聯網+”傳統產業、“互聯網+”新業態、“互聯網+”公共服務、“互聯網+”技術支撐平臺等四類展開。大賽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經校級初賽、省級復賽,共300支團隊進入全國總決賽,最終產生金獎34名,銀獎82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閉幕式上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李克強總理對大賽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該項目創始人鄭文丞表示:“教育行業向來是規模大、偏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們放棄做了4年的線下輔導模式,轉向線上一對一平臺的創新研發,主要想借助互聯網的資源,提高行業產出效率。新模式下,通過機構成本的讓出,致力于學生補習費用降低——老師收入提高——機構利潤不降反升的三方共贏局面。例如機構場地費、老師學生來回奔波的時間成本,這些也只有互聯網時代下的平臺技術才能解決。”
談到目前創業方面的環境,鄭文丞認為,在互聯網+的背景與推動下,國家也在經濟轉型,推動并扶持創新型企業與第三產業的發展,這導致國內互聯網創業的爆發。創業環境、氛圍與文化、政策的支持力度,中國大學生只要有好的創意構想,就能有實施的可能。在中國,人們見證了微博與微信的風光以及小米等企業的快速成長。人們也看到各種抓住機會的現象級移動互聯網產品迅速爆紅,理發、家政、按摩、代駕、到店消費等各種O2O創業成功案例不勝枚舉,顛覆似乎無處不在,中國互聯網活力也無處不在。榜樣的力量正在推動國人的自信,中國年輕人萬眾創業的熱情將會成為我們國家奪得未來互聯網掌控權的原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