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曉
商要:近年來,國內動畫作品的質量和數量都大幅度提高,可是在表現作品的價值觀上還不盡如人意。其建構方式容易標語化、空洞化,缺乏當下時代性的傳媒特質,在藝術性和審美方感面也缺乏感染力,與當代觀影者的解讀和契合度不高,本文旨在研究具有時代性的中國動畫價值觀表現與創作的方法。
關鍵詞:動畫價值觀;時代性;表現與創作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089-02
一、前言
自2006年起,中國動畫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從《熊出沒》、《喜洋洋與灰太狼》到《白蛇傳說》、《大圣歸來》,無論是量產還是質量都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社會各界的反響也非常高,僅在2015年,完成的動畫電影就達51部,票房在5000萬元以,上的約占20%,過億票房有四部①。這些影片給予中國動畫市場和熱愛中國動畫的觀眾以信心,讓我們對中國動畫的關注和期盼不再是停留在票房上,我們開始期盼在中國的動畫作品中能看到我們的主流價值觀,能夠在作品中看到中國的文化品位和傳統文化。我們發現目前我們的動畫作品中價值觀的建構方式容易標語化、空洞化,缺乏當下時代性的傳媒特質,在藝術性和審美方感面也缺乏感染力,青少年的解讀和契合度不高,有理解,上的偏差。
二、發達國家已經建構了相對較為完整的價值體系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有相對成熟的,獨有的自我價值傳播方式。通過漫畫、動畫、電影和游戲等當代多媒體傳播媒介,結合文化機構與國家戰略一體化發展,實現了美國價值觀的有效傳播和輸出,成就了他們各自特定的人文精神價值體系,并形成一種文化和產業的力量,向全世界進行自我文化價值的滲透。
美國的文化價值觀的核心是“愛與個人主義”,這樣的價值觀在其動畫作品中更是比比皆是,即使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包裹這層核心的外殼不斷變遷,但是“愛與個人主義”的內核一直不變。美國商業動畫在這層主題的框架下,利用自身成熟和強大的文化創意向全世界強勢輸出其本國文化,并且得到了全球范圍內的認可和票房支持。無論是動物為主角的《獅子王》、《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或者是人物為主角的《泰山》、《冰雪奇緣》等,從某種程度上講,都是主人公代表著美國精神和價值取向,他們在困境中依靠自身奮斗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這都是自我實現的主題,也就是所謂的“美國夢”的價值觀。所以隨著這些電影的輸出,觀影者們也崇尚影片中的個人英雄主義,追求個人的成功,不斷肯定自己,去實現他們各自的美國夢。
日本的動畫電影與其本國的傳統文化聯系密切,以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為例,他作品中的價值觀主要以以下三類為主:環保、個人成長、和平。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開始提出“照葉林文化”理論,宮崎駿收到這一理論和社會現實的影響,開始有意識的在動畫中加入對環境問題的關注,選擇了很多與自然相關的場景設計和題材,在很多劇情上也加入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讓觀影者在觀影后自然而然的加強了對環保問題的思考和關注。《千與千尋》、《側耳傾聽》、《貓的報恩》等屬于關于“成長”的價值觀,這類主題利用主人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以及敢于挑戰等情節,去告訴觀影的孩子們在真正的人生旅途中該如何面對必須面對的困難,從而引起社會大眾對青少年成長問題的關注和重視。《再見,螢火蟲》、《哈爾的移動城堡》、《紅豬》等作品則是以“和平”為主題的動畫電影。通過動畫作品,宮崎駿沒有直接展示戰爭的殘酷和激烈,而是通過人們的巨大生活變化和心理創傷來揭露戰爭的可怕以及人們對戰爭的厭惡。當觀影者無不為畫面中的人物流下淚水的時候,反戰的故事內核也已深深的種入觀眾的心中國。
三、中國動畫作品中價值觀的表達
目前國內對于主流價值觀的表達模式相對單一,偏于機械化,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沒有讓觀影者很好地體會到價值觀的實際意義,容易出現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有部分作品不能提升大眾的審美素養。所以我們需要認真探索一種可讀性強,大家容易理解,并帶有藝術感的培育方法,探索具有可讀性、藝術性的價值觀表現模式,構建具有時代傳媒特質、契合當代民眾解讀的價值觀傳播方式。
例如國產動畫電影《寶蓮燈》中體現母子親情的一段,三圣母與兒子沉香的對話,三圣母:“幸福就是媽媽和沉香在一起啊。”沉香:”啊,我懂了,我和媽媽在一起最高興,和媽媽在一起就是幸福。”講母子之情用簡單、直白的說教表現出來,觀眾在觀看的時候,無法真切的感受到它們之間的情感,無法產生共鳴,更別說產生對母子之情、親情的反思、感恩和懷念等意義。而美國動畫電影《獅子王》中木法沙與辛巴的對白就別有一番味道。木法沙說:“進那些偉大的君王都在星星上看著我們,所以當你寂寞的時候,要記得那些君王永遠在那里指引著你。”整個句子沒有刻意煽情,沒有刻意說教,更沒有直接傳遞信仰和家庭的愛的詞語,可是在對話中,這些抽象的精神符號全部對應到了具象的元素身,上,使得觀者在聽到這段對話之后,感到意鏡悠遠、耐人尋味。中國的動畫創作,需改變直觀的、說教的表達方式,對價值觀進行重構和現代化表達,以適應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賦予我們價值觀以生命和活力,來配合動畫作品中角色的深度和靈頓。
四、《英雄杰桑》的創作實踐
(一)劇本的打磨
動畫短片《英雄杰桑》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故事講述的是1994年1月18日,青海治多縣索南達杰偉保護藏羚羊,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區與盜獵分走搏斗并最終壯烈犧牲的事跡。隨著這位藏族干部英勇事跡的宣傳,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許多年輕人追隨他的腳步走上環保道路,藏羚羊和可可西里再次成為關注熱點,得到前所未有的保護。這個故事更像是一個新聞稿,如何引入故事化,運用多媒體的傳播方式并吻合當下觀者的閱讀習慣,成為大家喜聞樂見,易于認同和信服的方式,這是我們在打磨劇本初期首要解決的問題。既要體現故事的完整性,又要同時展示英雄事跡,并且潤物細無聲地感染觀者去支持我國的環保事業。因此在文字劇本的設計上,打破過去逐字逐段的用文字去表現故事的傳統,改為結合畫面和顏色去詮釋段落之間的關系和情緒。直接使用分鏡頭和簡短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來詮釋劇本。
(二)實地調研一前期設定的調整
2017-2018年期間,我們走訪可可西里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向當地居民和相關知情者進行去探訪更多故事以外的細節。在此次調研中,不斷改進前期的場景設計、人物設計,使作品在視覺符號上越來越多的將可可西里的本土文化與當下的視覺藝術表現互相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地域文化與數字媒體技術的結
在調研中,我們才更近一步的確定了人物的造型設計,偏向粗曠、色彩濃郁一些。
(三)音樂音效的選取
在實地走訪中,進一步感受到當地民情和傳統文化,特別是他們的音樂特色,在廣袤的無人區或三江源,配合著音樂呈現出來的畫面比之前更形象更具體。因此最后影片的音樂以藏區的本土音樂特色為主,以及收取當地有代表性的音效,比如狂風、高原喘息聲、羚羊和鷹的音效聲等。
五、反思與啟發
動畫短片《英雄杰桑》以真實事件為背景,所以動畫風格貼近寫實,人物造型和場景設計都根據真實人物和場景進行的動畫化演繹,風格上更加硬朗和粗曠一點。盡可能最真實的反應當地生活場景。這也是本片制作的難度所在,人物越寫實,原動畫的繪制難度就越大,制作的周期就越長。影片在敘事上采用穿插和倒敘的方式,有大量對話和打斗場景。要讓對話場景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并且具有精彩效果,也是制作中的難點。末尾的兩段打斗場景,將影片帶向高潮。在價值觀的傳遞上,避免了直接煽情,生硬說教等方式,以還原故事的表達方式留下大量留白,讓觀眾自己去感受和思考。
從2017年11月到2019年3月,從構思到實地考察到完成,歷經16個月,總共創作15分鐘,創作任務重,檔期緊。在完成過程和完成后,仍然覺得劇本還可以再打磨,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在制作到后期的時候,發現了許多前期的不足,但無法完全修改,只能后期改善的問題。這些不完美的地方將作為動畫創作的階段性經驗保存下來,為后續的研究作基礎。:一年多的時間,使得制作團隊的管理和創作流程也積累和改進了許多經驗,都為我接下來的創作和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創作平臺。
動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具有很強的傳承民族文化、傳播價值觀、普及專業信息等重要功能,已經成為闡釋民族精神、傳遞國家話語的重要載體。同時,動畫也是現代媒介中受眾群最獨特的一種,因為青少年是動畫的受眾群最主要的群體。因此要是動畫的價值觀的呈現方式以符合青少年的屬性為主。我們會繼續嘗試將價值觀與時尚元素相結合,用動畫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這將成為當下我們動畫創新、創作的重要目標。
注釋:
①劉嫻,周進,曹小卉.中國動畫的“價值觀”傳達探索[J].理論與批評,2016(10).
②李鴻,金濤.從“天人合一”看入學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智慧[J].大連民族學院院報,2000(03).
③沈黎暉.宮崎駿的感官世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