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湖村地處江西省瑞昌市碼頭鎮東端,是個面向長江,背靠赤湖的魚米之鄉,全村共有3512人口,是瑞昌市最大的行政自然村,距城區約25公里。
近年來,特別是新農村建設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快速增長,群眾收入不斷增加,為豐富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該村自籌資金120余萬元建起全省一流的村級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內設封閉式燈光籃球場、萬年戲臺、可避風雨的草皮門球場和地擲球場),改造裝修了一棟800多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場所(內設農家書屋、辦公室、書刊借閱室、電子閱覽室、演練廳、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培訓輔導室等)。近年來,朱湖村每年都出資幾十萬元,邀請國內一流劇團為村民演出,讓村民享受免費的文化大餐。
瑞昌市碼頭鎮朱湖村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自2011年啟動后,在碼頭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瑞昌市文廣新局及新華書店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經過幾年的建設和完善,在硬件建設、圖書管理和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大大提升了服務基層、服務農民的水平和能力,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普及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該村科技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栽好梧桐樹 引得鳳凰來
朱湖村農家書屋是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及宋慶齡基金會共同扶持建設的農家書屋。書屋選址在該村行政中心,基礎設施完善,出版物選配質量高,符合當地實際情況,能較好地滿足農民需求。
目前,書屋建筑面積70平方米,擁有藏書室、閱覽室各一間,投資10余萬元,配備了電子閱覽室(有8臺電腦)、科普知識培訓輔導室,配有彩電、空調,書櫥8個,有可坐近50人的閱覽桌椅,藏書達800余種5800余冊,報刊雜志20多種,音像制品100多種。每年培訓12期800余人次。對前來借閱書籍的群眾,書屋管理員總是熱情接待,耐心幫助查找相關書籍,仔細填寫借閱登記簿,總能保證群眾“高興來借,滿意而歸”,如果沒有找到群眾需要的書籍,便詳細登記下來并千方百計的補充。幾年下來,朱湖村農家書屋由最初的2600余冊圖書,逐步增加到5800余冊。
用心服務 書暖人心
為了更規范高效的管好農家書屋,朱湖村結合當地實際,建立健全了《農家書屋管理制度》《農家書屋借閱辦法》《農家書屋管理員須知》,朱湖村自籌資金聘請責任心很強的本村老組長擔任專職圖書管理員,細心地對各種出版物進行了分類、編號、登記、上架,極大方便了群眾借閱。管理員堅持做到借閱登記規范完備,服務熱情,按時打掃書屋衛生,清潔藏書,保持窗明幾凈、衛生整潔。書屋每周開放5天(每周不少于40個小時),每年借書量達8000多本次。極大的滿足了當地農民群眾的需要。多年來,管理員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集中為村里留守兒童開放農家書屋,并免費為他們輔導講解,既豐富了留守兒童的假期生活,又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有許多村民利用農家書屋的圖書學到了科技致富的本領。在管理員的積極倡導下,朱湖村村民看書讀書蔚然成風,極大地改善了農閑時打麻將的現象,群眾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寓讀于學 ?相得益彰
為引導村民的讀書熱情,朱湖村先后開展了以“中華孝道”為主題的讀書競賽活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讀書筆記活動,以“科技致富”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活動,并在暑假期間主辦留守兒童讀書比賽和演講活動,同時,制定了定期回訪、定期更新充實圖書資源、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定期組織讀書活動并提供物質獎勵的“四定”長效機制。
書屋管理員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總是懷著一份對群眾的濃厚感情,任勞任怨,恪盡職守,將農家書屋打理得井井有條,為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園,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廣開民智 樹德立功
朱湖村積極發揮書屋的平臺、陣地作用,經常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活動,一是利用書屋引導農民朋友和學生來書屋讀書用書,經常性地開展春節讀書征文活動,田間管理知識講座,以及農村種植、養殖等科普知識培訓等文化活動。村民朱富群,利用學來的養殖技術,承包了本村100多畝魚塘,飼養了1000余只土雞,年收入達18萬元,帶動了其他村民致富的積極性。
二是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將書屋書本上的紅色文化、傳統美德、農村技術等知識通過宣傳欄、文化墻、文化走廊等形式進行了大力宣傳。向學生和有文化的村民發放了借書證,解決了村民看書難、看書貴的問題,農家書屋為村民提供了醫療、科技、文化、政治、經濟、兒童讀物等多方面的書籍,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知識儲備,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廣大村民對文化民生工程農家書屋的知曉度和滿意度,在全村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