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再是給學生灌輸更多更全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和培養語言運用的能力,話題教學的設置以及話題的設計選擇與文化導入是影響高職英語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學生特點、教學條件等靈活選擇話題內容,配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與學生分享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和所學的專業知識內容有機結合,并借助職場話題展開討論,才有可能消化和積累語言知識,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話題”教學 語言操練 延伸和拓展 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英語是國際交際通用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學科,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工作是其實踐性的主要表現。交際教學理論認為,話語是由一系列連續的句子或語段所構成的語法規范、語義連貫且符合邏輯的語言整體。話語能力就是生成話語的能力,它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英語課文教學的目的不只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課文所傳達的信息,也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課文所包含的詞語、詞法、句型和語法等語言知識,語言教學只有跟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才能體現出其功能和生命力。
一、開展話題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1.根據高職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英語教學的任務是通過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訓練,使學生獲得并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最終發展為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話題活動的過程是一個技能訓練、思維拓展的過程,倡導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感受成功,有利于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話題的設置應以課文內容為依據,盡量結合典型事例,從課文中引出一些有新意的和較受學生關注的事例進行創設話題,作為課文學習的切入點來開展教學,并力求為該話題的討論學習創設交際情景,職場模擬活動,使學生圍繞話題發表意見表述看法進行以說為主的技能訓練,活化教材,突出實踐特色,利于學生內化語言規則,形成語言能力,進而發展為交際能力。
2.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要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感受、去發現、去創造,實現任務目標。話題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完成具體課堂任務的過程,話題活動分為對話型、獨白型、討論型、辯論型、表演型和競爭型等多種形式,開展話題活動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圍繞提供的話題,通過以上各種形式,分工合作,集思廣益共同完成,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該話題不同側面的、豐富的語言現象、文化背景和語言材料,并能有效地加以延伸和拓展,這種集知識性、時代性、趣味性、可思性于一體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利于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縮小教與學之間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話題活動的基本原則及運用
1.適時性原則。開展話題活動要依據不同的活動目標,選擇適當的時機,適時進行。以激活圖式式為目的的話題活動,應先于學習課文而展開,以鞏固語言知識、訓練語用能力為目的的話題活動,宜在學生正確理解對話或課文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進行,在充分把握寫作意圖和深刻領會文章內涵的基礎上進行。
2.層次性原則。在設計話題練習時,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易不同的話題,使各類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訓練,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提優補差的效果。
3.靈活性原則。教師設計話題時,要密切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活化對話、課文等教材內容,進行開放性延伸,增加課堂交際活動的真實感,觸動學生神經的興奮點,使他們進一步體會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的實用價值,獲得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
4.針對性原則。在設計話題活動時,教師可以給出特定的詞匯、短語、常用句型和習慣表達法,供學生參考、記憶,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有針對性地進行語言模仿和操練,從而更有效地實現各單元的語言教學目標,鞏固新授知識。
5.趣味性原則。在設計話題活動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增強活動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內驅力。
三、體會與反思
對于教師來說,創新即意味著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現代職業英語教育改革呼喚英語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必須與時俱進。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在高職英語“話題”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在遵循以上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進行靈活應變的指導,針對具體的對話或課文內容,設計的話題應努力和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并有意識地多為他們創設交際情景和職場模擬的環境和氛圍,促進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參與的程度越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越好,交際的真實感越強,使學生有機會嘗試性地甚至是建設性地使用語言,這種交流創造了一種真實的語言使用環境,這對學生形成交際能力很有幫助,因此我們主張教師應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創造出富有特色的教學方法和特有的班級氣氛及學習環境,設計更加豐富多彩的話題練習來彌補常規教學中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適時調整話題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提供讓學生多說英語的機會,內化語言規則,提高話語能力和交際能力,同時也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來鼓勵和誘導學生,切切實實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魯子問.王東君.武和平.基于語言潛能促進英語學習的可能[J].英語學習.2015.3.
作者簡介:楊幼君,女,(1965.5),副教授,貴州省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高職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