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婷

日前,第5屆澳大利亞-中國電影產業論壇(ACFIF)在京舉行。自2008年底《中澳電影合拍協議》簽訂以來,澳方通過各種論壇、電影節,推介澳大利亞風光宜人的取景地、頗具制作經驗的電影技術、高效的團隊,以及優厚的獎勵機制,以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劇組到澳大利亞從事電影活動,尤其是融合兩國文化、調動兩國市場的合拍片。
過去,兩國的合拍通常是一方帶著劇本去找另一方合作,通過簡單的資本和人力疊加,將目標定位在雙方市場,事實上很難實現預期回報。于是,合作更為深入的由“策劃”的 “第一天開始”,成為當下中澳合拍項目的新趨勢。
游走多國的《日月人魚》
2014年8月制作完成并宣布定檔的中澳合拍片《日月人魚》(The Moon and the Sun),日前為躲避《速度與激情7》和《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兩部大片的夾擊,將原定于4月10日上映的檔期延后。確切時間尚未公布,但該片制片人之一、麒麟影業CEO龐洪向記者透露,《日月人魚》涉及完片擔保、第三方收賬、海外預售、澳洲退稅等多個環節,最終將實現全球同步上映。
《日月人魚》是一部改編自1998年星云獎獲得者Vonda N. McIntyre同名小說的古裝奇幻題材影片,由羅納德·巴斯、巴里·伯曼,以及曾與李安長期合作的編劇詹姆士·沙姆斯聯合完成劇本改編工作。這使得該項目從起草劇本、商定故事背景和情節階段開始,就融合了多國電影的文化和理念——美人魚的神話與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宮廷故事相結合,由中國知名演員范冰冰飾演美人魚,前任007的扮演者皮爾斯·布魯斯南飾演路易十四,劇情由路易十四為了得到長生不老的奧秘而將美人魚囚禁在凡爾賽宮展開。影片由曾執導《靈魂沖浪》的澳大利亞人肖恩·麥克納馬拉擔綱導演,類型涉及動作、奇幻、冒險、愛情,有利于在各國市場傳達、滲透差異文化和主流價值觀。
從資金結構來說,《日月人魚》分為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在中國的股權投資方分別是麒麟影業和恒大影視,共占總投資額的98%,擁有所有的版權,并進行全球分賬;海外資金作為部分版權和前期制作的費用入股,投資方包括澳大利亞、法國和美國的合作公司,其中澳大利亞公司的投資額度4000多萬澳幣。公開資料顯示,《日月人魚》的總投資額9000萬美元,拍攝地點包括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法國的凡爾賽宮。影片除得到澳大利亞方面的攝影棚及制作團隊服務支持以外,還獲得了澳大利亞政府對劇情片40%的退稅。為配合影片銷售,該片分別在國內和海外投入了1000萬美元和4000萬美元的宣發費用。
2014年5月,《日月人魚》在戛納海外預售,額度突破千萬美元。 “影片完成后,美國派拉蒙影視公司和環球影業看片測評,并對《日月人魚》的海外發行權進行了競標。”影片發行權最終花落派拉蒙,派拉蒙表示,爭取使之成為“第一部能在北美市場拿到不少于3000塊銀幕的電影”。
《日月人魚》在中國主導、澳大利亞支持的架構下,附加好萊塢工業流程和全球化影片內容,發揮各國優勢,將“合拍”的文化政策落實到商業行為中,在克服合拍片總是在一國“水土不服”的基礎上爭取更多的市場空間。據悉,該片第一制片人比爾·麥克尼柯(Bill Mechanic)是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前任執行官,也曾擔任過《泰坦尼克號》《搏擊俱樂部》等片的制片人,而藝術指導、剪輯、特效、音樂制作等,片方都邀請到具有豐富好萊塢影片制作經驗的從業者。
此外,《日月人魚》將由歐洲電影保險公司EFB(Europe Film Bond)對其進行完片擔保,規避以往合拍片操作過程中容易超期、超支的現象。目前,《日月人魚2》已經進入項目籌備期,續集計劃在中國完成40%的取景。
框架不變 項目常新
Harris & Moure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馬修·奧爾德森(Mathew Alderson),有20多年的娛樂律師經驗,他在北京居住6年,經手過一些合拍項目開發、合拍制作和電影發行的工作。據馬修·奧爾德森介紹,除已經發行、上映的《尋龍奪寶》《幸福卡片》外,“現在還有3個中澳合拍項目已經獲批,今年內還有5部影片等待批準。”
《尋龍奪寶》是《中澳電影合拍協議》簽訂之后的第一部中澳合拍片,2011年3月上映,講述了中澳聯合考古隊憑借當年流傳下來的墓葬圖前去發掘皇帝之墓、尋找龍珠的故事。導演是來自澳大利亞的馬里奧·安德魯西奧,演員陣容覆蓋澳方演員路易斯·科貝特、中方演員陳小春、王姬,拍攝在澳大利亞南部進行。在這個項目里,中國人所描繪的龍是吉祥的、應當受尊敬的,而澳大利亞文化則認為龍的形象是邪惡的,人應當屠龍。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實際上就是合拍項目所遇到的首要難題。最終這個劇本被改編成通過龍形象使中澳兩國的孩子建立了友誼的劇情。同年上映的《幸福卡片》展示了一個中國女孩在澳大利亞尋找父親的故事,在主題設置上淡化了兩國的文化差異,實際拍攝也能兼顧到兩國的演員及市場,由澳籍華人陳寶蓮(Pauline Chan)執導。
這兩部影片均由浙江橫店影視制作有限公司主投,由于缺乏合拍經驗,兩片受到題材、卡司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并未取得商業上的突破,中澳雙方的合作也停留在項目運作階段,兩國的電影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
2011年底,曾作為《黑客帝國》《十一羅漢》《快樂的大腳》和《大偵探福爾摩斯》等系列影片聯合制片方的澳大利亞威秀娛樂集團(Village Roadshow Entertainment Group),宣布成立威秀娛樂集團亞洲公司(簡稱“威秀亞洲”),專門負責華語電影合拍及海外發行業務。威秀亞洲總裁艾秋興(Ellen Eliasoph)認為,過去的合拍片只是糅合了一些“中國元素”, 無外乎“在中國境內拍一段場景”,或設置成“時空穿越到中國”,或加入“一個中國人形象”,但其實“中國元素不應該只是合拍片的一劑調料”。一些本土故事也能夠通過電影語言,引進攝影、音樂、制片管理上的優勢資源,獲得市場認可。這一點,主要印證于時下合拍片的兩種項目類型上:一類是投資規模巨大、針對國外市場打造的全球分賬大片;另一類則是具備中小投資規模,針對中國觀眾、由合拍國提供制作技術及人才的合拍片。
《喊山》就屬于后者。這部由海潤影業與威秀亞洲聯合出品制作的電影,于2014年國慶節期間在山西開機。該片改編自山西知名女作家葛水平的同名小說,原著曾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及2005年人民文學獎等獎項。2014年4月,楊子改編創作的《喊山》劇本,在北京電影節項目創投單元中榮獲“最具商業潛力獎”,并入選戛納電影節市場中國新影人基金論壇,引起了諸多國內投資方及海外發行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