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的高校數字圖書館雖然已經普及,但學術搜索引擎又使高校圖書館面臨邊緣化危機。開展數字化出版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突破數字環境下發展瓶頸的有效路徑。本文首先對圖書館出版服務的相關概念進行了描述;其次,本文結合具體案例介紹了國外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發展現狀;再次,本文概述了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發展現狀與問題;最后,本文對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發展的有效模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數字環境;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
【作者單位】榮光怡,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
【基金項目】吉林省四平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448)。
數字時代背景下,出版行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印刷出版,數字出版(Digital Publishing)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文獻期刊以電子文檔的形式進行出版。數字圖書館成為高校圖書館發展的趨勢,在校師生和社會人士也越來越傾向于在線閱讀或下載電子期刊和書籍,而不是到圖書館借閱紙質期刊和書籍。與此同時,互聯網平臺上的學術搜索引擎、學術論壇等資源和服務搶占了高校數字圖書館的用戶。加強數字化出版服務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突破數字環境下發展瓶頸的有效路徑,對于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圖書館出版服務的相關概念
1.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定義
圖書館出版服務是指由圖書館所開展的出版服務,主要指圖書館依托自身資源和平臺,參與出版項目,擔任出版方的角色,通過獨立運作或聯合運作等方式,以傳統出版、數字出版等形式公開發布期刊、書籍,推進學術研究成果的組織、傳播、利用與交流。
2.開放獲取出版的定義
開放獲取出版是指基于數字環境產生的出版服務模式,指依托網絡搭建公開的在線獲取期刊、書籍的平臺,學者在平臺上公開發布學術內容,版權屬于作者,讀者可以登錄平臺瀏覽、下載和打印平臺上的文獻、書籍。這種出版模式大大縮短了出版時間,為作者提供了快速發布成果的平臺,為讀者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料和信息。
二、國外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實踐
目前,國外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大學圖書館已經形成學術出版的相關部門,專門提供傳統、數字等不同形式的出版服務。這些高校圖書館不僅僅扮演傳播期刊書籍、組織交流學術的角色,還同時扮演了出版方的角色。不僅如此,出版服務正在成為這些高校圖書館的一個核心服務項目,對于拓展其發展空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美國加州大學圖書館的出版服務實踐
美國加州大學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創立了專門的出版組,開展各種出版服務相關項目,向校園提供開放獲取數字出版服務,支持校園學術成果的快速傳播,并實現了從開放獲取出版到混合開放獲取出版的轉型,深入挖掘學術成果的商業價值。eScholarship隸屬于加州大學數字圖書館,自2002年創立以來,它成為加州大學的開放獲取學術出版平臺,對期刊、書籍和文件等資料進行數字化出版,其專門開發的數字出版軟件工具——Digital Commons,為加州大學內部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快速出版渠道,為世界各地的學者們提供了一個獲取資料的快捷平臺。2009年,為了進一步挖掘eScholarship出版刊物的商業價值,eScholarship與出版單位合作開展UCPubs項目,形成了混合開放獲取的模式,將自有資料的版權與其他圖書館和相關平臺共享,授權其對自有資料進行銷售,從而獲取收益。
美國高校圖書館提供數字出版服務的案例有很多,除了加州大學圖書館,還有創立于2006年的普杜大學圖書館的e-Pubs。e-Pubs提供專門的學術期刊出版服務,支持校內所有成員的學術成果傳播。此外,還有匹茲堡大學圖書館開展的 D-Scribe 數字出版項目等。
2.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的出版服務實踐
2007年,京都大學圖書館本著保存和推廣校內科研成果的目的,推出KURENAI典藏系統,其中包含OJS開源軟件系統的期刊出版平臺,對校內期刊、書籍進行數字化排版,實現了校內成果的永久性保存。同時,該平臺使社會大眾各界人士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京都大學收藏和出版的電子資源。
三、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發展現狀與問題
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還處于起步階段,國外的相關經驗、外部環境趨于成熟使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開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存在問題和挑戰。
1.臺灣、香港地區的高校圖書館已嶄露頭角
(1)臺灣師范大學圖書館的出版服務實踐
如圖1,隨著其他國家的高校圖書館先后開展了出版服務,我國臺灣地區的臺灣師范大學于2011年成立圖書館出版中心,利用開放期刊系統(Open Journal Systems)開展出版服務,同時推進出版物的數字化發展。臺灣師范大學出版服務的涵蓋范圍比較廣,除了期刊文獻、在校師生學術專著的出版,還有一些與出版相關的商業拓展業務,如有收藏價值的手稿和文件的管理,開放課程的公布,相關禮品的設計與出售等。
圖1 臺灣師范大學圖書館開放期刊系統首頁截圖
(2)香港嶺南大學圖書館的出版服務實踐
如圖2,2012年,香港嶺南大學圖書館開始開展出版服務,推出基于Digital Commons商業出版軟件搭建的數字存儲平臺,并開啟了全面的合作模式,形成了強大的后臺支持,如與嶺南大學學生會進行合作,出版學生作品;與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合作,開放獲取出版內部研究成果等。
圖2 香港嶺南大學的出版服務平臺首頁截圖
2.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1)高校圖書館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
我國高校圖書館依托政策支持,順應數字技術發展的趨勢,通過購買軟件或自主研發等方式紛紛搭建數字化平臺,形成數字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的相關軟件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不僅如此,各個高校還形成了合作關系,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數字資源共享,進一步擴大了數字資源的傳播。目前,高校師生已經非常習慣登錄高校的數字圖書館,進行期刊文獻的查找和搜集。可以說,通過高校數字圖書館獲取資料,已經成為高校師生學習和科研的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數字圖書館的普及為高校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和平臺支持,同時也為高校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2)高校出版社發展穩定
高校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不是要取代高校出版社,而是要充分利用自身數字圖書館的平臺,開展數字出版服務,開拓新的傳播渠道,進一步擴大高校學術成果的傳播范圍。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都擁有自己的出版社,這些出版社開展傳統的出版業務并呈現穩定的發展態勢。許多高校出版社的實力相當雄厚,如北京大學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等。這為高校圖書館開展數字出版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后臺支持。
(3)國內高校圖書館自建典藏庫
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圖書館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文獻典藏庫,將校內師生的學術成果進行整理、排版,儲存在高校自身的數字圖書館內,實現了部分科研成果的價值最大化。用戶可以登錄高校數字圖書館進行數字資源的查閱。這種自存儲的開放獲取資源的模式,打破了傳統出版商對學術資源的壟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開放獲取出版的雛形,也為高校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提供了儲備資源。
此外,近年來,開放獲取的概念被引入并傳播,獲得了相關人士的廣泛關注。為了推進開放獲取的進度,部分期刊已經開始放開版權,對自身的期刊論文進行混合或完全的開放獲取。國內開放獲取運用的推進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1)經費不足
我國高校屬于事業單位,政府撥款是高校圖書館運作的主要經費來源,經費來源途徑單一。雖然,政府非常重視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每年都會增加撥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圖書館經費還遠遠不足。高校圖書館要基于這些基礎經費開展出版服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2)出版商漲價
為了保障自身的利潤,許多出版商對學術資源提高了標價,尤其是個別國外的出版商,漲價幅度較大。而面對這一狀況,高校圖書館往往只能被動接受漲價。這大大提升了高校圖書館獲取期刊和書籍的成本,使高校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面臨更加嚴峻的資金問題。
(3)學術搜索工具被推出
學術搜索引擎作為數字化大背景下商業運營的產物,通過此工具,用戶可以跳過高校圖書館平臺,直接登錄并查閱數字化的期刊和書籍。對于用戶來說,這種方式更加快捷方便,但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這降低了高校圖書館的到館率,使高校圖書館面臨邊緣化危機。
四、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發展的有效模式分析
1.館社一體模式
館社一體模式是指高校圖書館與出版社形成一體,不再是相互獨立的關系,兩者相互支持。這種模式使高校圖書館能夠依托出版社的運營管理經驗和人力資本,降低高校圖書館開展數字化出版服務的運營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等,從而節省高校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的經費支出。館社一體模式包括出版社隸屬于高校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隸屬于出版社兩種部門設置形式。從節省經費支出的角度來說,高校圖書館隸屬于出版社的部門形式更加合理有效。出版社本身就從事出版工作,擁有一手的版權資源,以出版社為主體不僅能夠鼓勵出版社集中人力、物力開展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出版服務,還能鼓勵出版社放開部分版權,對部分版權采取開放獲取的策略,借助高校數字圖書館,免費對外公開。而高校圖書館也能夠將出版社的一手出版物進行整理、收藏和保存,解決了出版社保存這些出版物的難題。
2.館社合作模式
高校圖書館與出版社以相互平等的姿態進行合作,共同開展數字化出版服務,這被稱為數字化出版服務的館社合作模式。高校圖書館與出版社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出版社幫助高校圖書館開展數字化出版服務,而高校圖書館也從其他方面回饋出版社,兩者互惠互利。一般來說,校內出版社是高校圖書館最有效可靠的合作對象。既然是相互獨立的狀態,高校圖書館就能同時擁有多個合作對象,這個“社”的定義也有所延伸,除了校內出版社,高校圖書館的合作對象還可以包括校外出版社、民營出版機構和學術組織等。
3.開放獲取出版模式
開放獲取出版模式是指圖書館提供的以科研學習者和工作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有關開放獲取出版所需的相關服務。搭建數字出版軟件平臺是高校圖書館進行開放獲取出版的前提準備,高校圖書館可以自主研發,也可以購買國外的成熟軟件,如DPubS、Digital Commons等。在搭建了出版平臺以后,高校圖書館往往需要先從內部資源著手,將內部的期刊、書籍搬上出版平臺,而這個編輯、排版的工作則需要熟悉出版平臺的編輯完成,高校圖書館可以調用內部人員,也可以借調合作的出版社、圖書工作室等組織機構的編輯來完成這項工作。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通過與出版社、出版公司合作來獲取校外的資源,使更多的學術成果能夠實現數字化和開放獲取。
國外許多高校圖書館已經積極開展了出版服務,積累了許多經驗,而現階段,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面臨著挑戰。本文結合我國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機遇與問題,提出了館社一體、館社合作和開放獲取出版的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有效模式。
[1] 司徒俊峰,羅春榮,謝莉. 國外開放存取期刊平臺建設與服務研究[J]. 情報雜志,2013(7).
[2] 成維寧. 大學圖書館擔任學術電子期刊出版者之可行性研究——以臺灣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D]. 臺灣師范大學,2011.
[3] 趙惠芳,毛一國. 學術交流新模式: 圖書館出版服務[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2).
[4] 徐漢蓉,胡志芳. 我國一流大學圖書館開放存取資源調查分析[J]. 情報探索,2012(9).
[5] 文風. 數字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模式探索[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1).
[6] 鄭爽. 高校圖書館開放存取資源構建現狀與優化策略[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