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海軍
數學知識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更加覺得枯燥無味,從而厭煩數學了。所以,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樂意走進課堂,去品味學數學的情趣,才會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呢?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研究表明,制約課堂氣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構建良好課堂氣氛的各種要素,只有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才有可能整合為良好的課堂氣氛,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教師在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課堂氣氛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學心態
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是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課前準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臺,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師教得投入,學生才能學得專心,良好課堂氣氛才能順利形成。此外,還要善于發揮教學機智,妥善處理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同時,教師要提高對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終保持最佳的教學心態。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加籍華裔江紹倫教授指出:"在課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師生關系……與教師的態度和師生關系相比,學校里的一切材料、設備和場地的重要性便居于第二位了。"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緒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二、運用現代技術,充實學習興趣
教學活動的具體過程、組織方式以及質量效益等都和教學活動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關,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能集圖、文、聲、動及網絡交互于一體,能使一些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表現出來,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也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學生的興趣活動更加鮮活起來。如果教師將自己對課堂理解后產生的情感,憑借語言單一地講授給學生,學生很難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會,所以數學課堂的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三、密切聯系生活,增進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數學教學,學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認識就是做"數學題目"和解題,這種片面性造成了數學遠離生活,遠離大眾的錯覺。而真正的數學是豐富多彩的,它有著實實在在的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筆者以為,數學學習生活化,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還數學以本來面目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我們數學應從小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素材和多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找"數學,"想"數學,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有利于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數學的興趣。由于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大多仍是老教材,許多教學內容遠離兒童生活實際,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兒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一般都不采用教材上的例題,而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教學素材。例如:教學常見的百分率時,我首先組織學生開展扔沙袋打靶游戲,請學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口算競賽,請學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確率,最后請學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學生的出勤率。這樣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由于是學生熟知的,學生容易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自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體驗成功,激發學習的興趣
要真正讓課堂充滿活力,就必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包括學困生,教師的引導起關鍵性的作用。嘗試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然后加大訓練的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他們獲得了成功感、滿足感就會更加激發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動力,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喜歡表揚是小學生的天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以真誠的鼓勵,讓學生更喜歡數學課。筆者經常用“經過你們的不懈努力,終于成功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了不起的發現,為自己加油吧!”“做得認真極了,給同學們說說你的做法,讓大家都分享你成功的經驗好嗎?”等語言對學生的成功給予鼓勵。這些由衷的贊賞往往能調動課堂氣氛,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鼓勵學生以更高的熱情不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獲得更多的知識。
成功的體驗,加上教師的充分肯定,學生將會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課堂更加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導之以興,授之有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焰,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數學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