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榮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很多,但作為一個具體的數學老師,他又不可能把什么策略都了解了,都掌握到了,所以,筆者認為一般教師起碼還是要抓住幾個重點,既體現出新課程的教學特色,又能簡單、集中地通過使用自己掌握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益。筆者就自己掌握的幾個重點來談一談。
一、開展說學訓練的提出
因為數學語言交際運用能力是每一個學生必須碰到的問題,數學教師應培養學生,訓練學生表達的應付的能力,使學生能就數學術語轉化成數學能力,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必須把數學語言有機地揉合進語文語言中,達到準確的效果,讓死的數學課變成活的課,最終達學生自己內化和掌握,培養學生智力素質。因此,《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中就指出:“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數學語言不同于生活語言,它的特點是準確,簡潔和嚴謹,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性,完整性,語言組織能力較弱,這樣就阻礙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表達,數學思維得不到正常反映。”由此,我們可以通過語言的訓練,把學生的說及其它教學方法與筆算合理安排,精選練習,不搞“題海戰術”,通過說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氣氛,不僅提高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而且發展學生的思維,將思維的內容能夠準確、簡潔、嚴謹的呈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說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及公式的學習,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并優化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另外,說的訓練其實也就是學生面對老師和同學,針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闡述自己學習情況的活動,是學生之間交流學習經驗、學習心得最好的形式,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學習過程、學法運用效果的最好渠道。
二、開展寫小學數學日記的活動
小學數學日記有許多難能可貴的重要作用。一是學生的數學日記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真正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從學生寫的數學日記中了解到學生理解問題的方式,看到學生的解題思路、推理過程、數學方法的掌握情況以及還存在的問題,這不但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加以幫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師自己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學調控能力。二是“數學日記”蘊育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數學知識面,深化數學知識,從而達到開拓數學興趣的目的;再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從而擴大學生視野,讓“數學日記”成為蘊育知識的搖籃。
那么,如何開展此一活動?一是讓學生寫數學日記,在日記中要收集和記錄下課堂和生活中的數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的魅力,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體驗生活。二是通過寫數學日記,喚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回憶,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形成知識網絡;老師能夠及時發現同學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三是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拓寬老師與學生交流的空間,和諧師生關系。四是拓寬小學生的數學視野,發展小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最后,老師通過閱讀數學日記,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改進。
開展說的活動的具體辦法有組織方法和評價方法。數學說的教學組織方法:一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有意識地指名學生答復問題,說說自己的想法;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答復,要留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換,并舉手發言,學生自由自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三是同桌或小組之間互相交換,說說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體會,這樣可以人人參與。四是在全班或小組討論問題時,每組選出代表在班內發表看法,說說全組討論成果。數學說的教學評價方法:一是在學生的說學活動中,教師對參與說學的學生應及時的以適當的方式給予肯定與鼓勵。二是要引導學生認識說學的環節步驟,了解說學的內容,說學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說學。三是從學生的說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作為教學指導的反饋并能根據學生的說學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切實指導好合作學習
據有關專家調查發現,不少老師認為數學課有了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課改”課堂了;有些教師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靈丹妙藥”,一旦遇到難題,就安排小組合作,認為有了小組合作學習,一切難題都OK了。結果導致部分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出現了“低效”乃至“無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筆者認為,我們必須強調切實指導好合作學習,克服這些錯誤思想和不良狀況。
具體地,一定要明確并非所有數學知識都可以或者必須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創設學生“夠得著”的問題情境,使每一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事可做、有話可說、有問題可以爭論,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具體方法是:一是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精心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有學習的愿望和合作的需要。二是合作學習之時,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觀察傾聽,獲取信息,及時指導,使合作學習能夠順利地進行。在合作學習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總結和評價,引導學生達成共識,體驗成功的快樂,激勵學生不斷創新。另外,學生大多是不懂得如何提出問題,或因教學氛圍不融洽而緊張,不敢提出問題,或是學習信心不足,總擔心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或與題意不符,會引發他人的嘲笑。對此,教師就要努力創設和諧、寬松的合作學習情境,以自己真摯的情感去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民主、理解、信任的氛圍下,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以便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在指導合作學習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尊重別人,等別人說完再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要通過爭吵說服對方,而是要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這些當然需要一定時間地培養,不要急于求成求順。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學習水平和個體之間的感情進行座位編排,以有利于這個學習共同體的進步和發展。科學合理的座位編排將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綜上,筆者所談的幾個重點,無疑都是傳統數學教學里面少見或不見的,它們的教學方式既體現了課改精神,又新穎而令人耳目一新,既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署名與口頭的表達能力,又能提高合作探究能力,是非常值得認真實踐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