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華 于兵 楊繼輝
【摘要】對現有武器裝備通過嵌入、改裝等技術手段進行信息化改造,充分挖掘現有裝備的潛力,科學整合現有資源,是推進部隊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在信息化改造過程中,應重點解決指揮控制系統設計改造以及火力控制系統的理論轉化,統一軟件技術標準,打造信息化訓練系統。
【關鍵詞】信息化;武器裝備;技術改造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發展,武器裝備必須要向信息化演變、增加信息化功能,以更好地滿足作戰需求。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在新老裝備混編的情況下,通過嵌入、改裝等技術手段,對各類武器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充分挖掘裝備的潛力和科學整合現有資源,是推進部隊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對武器裝備的指揮控制系統進行重點設計和改造
隨著陸軍與地面戰場信息化發展,指揮控制技術已成為除火力、機動、防護以外的坦克戰斗力的第四大要素。在信息化戰場上,缺乏現代化的信息處理、交換、顯示、控制功能的坦克將會嚴重削弱戰斗力,甚至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武器裝備指揮控制系統賦予了新的作戰功能,通過戰時通信指揮網絡的實時指揮與控制,實現戰場情報信息的共享,以及全戰場所有武器裝備的指揮與控制。但是,對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改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指揮控制系統與普通的C4I系統有很大不同。一是在系統布局上,普通C4I系統多為分散布置,而武器裝備指揮控制系統卻要在平臺內集中布置,極大地增加了系統的組建難度;二是在實時性上,普通C4I系統的使用時機多為戰役的準備和實施階段,而武器裝備指揮控制系統屬于戰術指揮控制系統,主要是在瞬息萬變的戰斗過程中發揮作用,對實時性的要求特別高;三是在作用范圍上,普通C4I系統主要在指揮所之間發揮作用,而武器裝備指揮控制系統除了與上級指揮所交換信息外,還要兼顧車際和乘員間的通信,以及車輛內部各子系統的功能控制。要以軍事需求與戰術技術指標為目標,對武器裝備指揮控制系統按照“系統-功能-信息”的順序逐一進行分解設計,得到指揮控制系統具體的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由于信息是數據總線上傳輸數據的基本單元,而電子信息系統的功能又以信息的綜合與處理為實體,所以,該系統分析與功能分解過程要一直延伸到信息層面。
二、加快火控系統的信息化理論研究成果向實踐轉化
現有武器裝備的目標自動跟蹤式火控系統已經達到實用階段,但從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來看,仍然是武器裝備火控系統今后一段時間的改造重點。坦克火炮經過技術改進后,能對飛行中彈丸的基線(即系統瞄準標記與彈丸質心的連線)進行觀測與控制,測量目標與彈丸(基線)之間的偏差,為系統后一發彈的射擊提供準確的修正信息,在目標自動跟蹤火控系統的基礎上向大閉環式火控系統發展。
控制主線中各控制分系統的任務分工相對明確,有利于按照控制主線的工作規律來分析系統體系結構的優劣。從控制主線的角度分析和預測火控系統的發展,不僅是系統發展歷史規律的總結,而且是在體系結構上預測系統發展趨勢的重要依據,使軍方掌握火控系統不同發展階段中的關鍵技術。如火控系統處于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發展階段時,關鍵技術為瞄準線(鏡)的穩定與控制;發展到目標自動跟蹤系統時,關鍵技術改變為目標運動圖像的模式識別、自動跟蹤與信息處理等技術。根據以往的裝備改造過程以驗,位于控制主線末端的火炮軸線控制是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由于控制主線中各分系統是按前置或后置的方式進行系統集成的,它們之間主要以信息交換的方式進行聯系,有利于系統的模塊化設計,同時,在武器裝備電子綜合化系統中的分布與配置,也有利于系統戰技指標和精度的合理分配。
目前,武器裝備火控系統的理論研究已初具規模,加快武器裝備火控系統的理論研究并積極向實踐轉化顯得十分重要。首先,有關院校與科研單位要積極開展相關理論課題的研究,建立數字式火控系統的理論體系;其次,深入分析系統體系結構的不足和新技術的應用潛力,為火力控制系統的信息化改造指明方向;最后,對火力控制系統進行信息化改造,達到理論設計的要求。
三、對現有武器裝備分層次進行統一標準的信息化改造
對于數量較大的現有武器裝備,一方面,要通過局部升級,提升總體性能;另一方面,要在改進武器裝備“硬”件的同時,大力提升“軟”件水平,依靠科技進步,以信息技術改進現有裝備。這種做法既可以節省大筆的武器裝備研制經費,縮短其更新周期,又可提高作戰效能,擴展使用功能,是進行跨越式發展的一個好途徑。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德勞爾提出:“現代化并不意味著我們的軍隊中全盤采用技術上最先進的東西,而是把我們的技術力量應用到最能發揮效能的關鍵地方,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更好地利用本身已有的武器系統”[1]。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美軍M1坦克進行了“嵌入式”的高技術改造,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作戰能力明顯增強。其做法和經驗對我軍信息化改造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橫向一體化技術可以充分發揮裝備綜合效益,使作戰水平得到整體的躍升。應采用相應的軟件、標準和規程,從橫向上對現有武器裝備進行現代化改造或改進,使其具備通用性、聯動性,對戰場武器“橫向聯網”,實施“橫向信息流動管理”。從而有利于傳感器與射手之間、各武器系統之間、各作戰單元之間的信息流動,大幅度地提高所有武器裝備和作戰系統的整體作戰效能。特別要注意借助信息技術研制裝甲機械化部隊的C4I 系統,使各種武器裝備之間在探測、情報、跟蹤、火控、指揮、射擊諸方面,從橫向上實現“總體力量綜合”[2]。因此,只有進行橫向技術一體化的信息化改造,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武器裝備的質量效益。
四、大力改進和提高武器裝備信息化訓練設施與技術水平
從戰斗力系統工程觀點來看,訓練設施與技術是武器裝備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戰場武器的高技術化發展,突出了人與武器全系統優化的重要性,武器越是現代化,對人員的訓練保障要求也越高。信息化的武器裝備采用的復雜設備及在高技術條件下諸兵種協同作戰的復雜性,更加突出了乘員和部隊訓練的作用,必須要加大訓練的難度。如何經常性地訓練戰士掌握和熟悉技術復雜的武器裝備是各部隊都面臨的突出問題。
因此,在重視研制和改造武器裝備的同時,要同步發展和改造有關的武器裝備訓練設施,對于單車乘員,要發展各種獨立的訓練模擬器、隨車安裝的“嵌入式”訓練裝置、“網絡模擬”的遠程訓練模擬系統等。
在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中,訓練設施技術和裝備論證模擬技術一體化是武器裝備信息化改造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新研制的部隊網絡模擬訓練系統,應該既有訓練型的,還要有研究型的。訓練型的網絡模擬系統可用于包括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參與的諸兵種合成訓練;研究型的網絡模擬系統通過模擬戰場環境下的裝甲機械化部隊交戰過程,探究各種未來武器裝備的設計和改造方案,以促進武器裝備信息化改造的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補蓮,美軍坦克裝甲車輛火控系統及部件[J],國外坦克,2014.05
[2]王益華,美國陸軍戰術[J],外國軍事學術,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