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貓、亞馬遜、京東等電商平臺于去年紛紛開通海外購之后,快遞物流企業也開始利用自己的物流網絡做起了大規模的“海外代購”。本月9日,快遞企業順豐旗下的海淘電商——順豐海淘上線開通,這也是順豐在擁有國內
近日,國家郵政局公布的一組數據引發熱議。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40億件,同比增長52%,跑贏了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最多的一天,有超過1億件快件在寄遞中。
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040億元,同比增長42%。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2%,已連續46個月累計同比平均增幅超過50%。
武漢晚報記者盤點發現:去年,武漢的快遞包裹也在一路“狂奔”,創下多個歷史記錄。
2014年武漢人發快遞2.4億件
記者從武漢市郵政管理局了解到,預計去年武漢市的快遞業務量達2.4億件,同比增幅超50%。快遞業務收入29億元,同比增幅超35%。在全國主要大中型城市排名中,武漢的快遞業務量和收入排名全國第11位。
“武漢人收寄快件的量逐年遞增。”武漢市郵政管理局辦公室主任蔣世一介紹,去年,按武漢1022萬人口計算,人均收發件超20件。而在2013年,這個數據還是16件,2012年人均才9件。
為搶市場快件每單5元錢
“雙十一”是各個快遞公司爭搶市場的最好時機。“賠錢也要搶市場。”這是一家快遞公司總部傳出的內部“指示”。快遞員陳沖在“雙十一”期間接的電商包裹,每單5元錢。“你少一毛錢,賣家就愿意用你家的。”他說,而且有總部撐腰,不怕。快遞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有企業總部“燒錢”為了搶市場,雙十一結束,有風投會看市場份額,市場份額大,自然投的錢就多。
“每單5元錢,已經是快遞企業的生死線了。”武漢一家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如果成本控制得好,可能有微薄的利潤。
但是,武漢快遞市場上,依然有不降價的企業,比如EMS、順豐等。記者了解到,用這些企業的快遞,市民寄遞一單同城件的價格10元,國內快件價格首重在20元以上。
“價格戰集中在急于搶占市場、擴張網點的快遞企業身上。”蔣世一說,短期看起來對普通消費者有利,其實,企業沒有錢可賺,從長遠來看,服務品質和快件安全都會大打折扣,反而對消費者不利。
群雄逐鹿全市上千個快遞網點
快遞公司紛紛駐點武漢。去年,武漢登記注冊的品牌快遞企業達到61家。快遞企業在漢布下的分支機構、站點等網點達到上千個。
不僅民營資本看好武漢,外資快遞大佬也覬覦武漢的“蛋糕”。日前,國家郵政局批準雅瑪多(中國)運輸有限公司、歐西愛司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經營國內包裹快遞業務。目前已有5家外資快遞企業獲準在中國開展除信件之外的國內快遞業務。其實,早在2012年,聯邦快遞、優比速已經布局武漢。“不過,在武漢,他們暫時將精力集中在國際業務上,國內業務還未發力。”蔣世一說。“他們不敢輕易涉足國內快遞市場,價格戰太慘烈也是一個原因。”有業內人士分析。
(來源:武漢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