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盼清
一、關注生活
如在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季節里,一個周末我沒有布置作業,只是約孩子們到公園里去看春天。看春天粉嘟嘟的桃花,綠油油的草和迎風飄揚的嫩柳。陽光下,花叢中,孩子們盡情地想象著,歡笑著,美好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花兒笑了,在等辛勤的小蜜蜂來釀蜜呢!”“二月春風似剪刀。你看,他正給柳樹姑娘理發呢。”自然風光的熏陶與感染,啟發了學生的心智,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解除了學生的束縛,使他們的言語變得絢麗多彩,表述起來眉飛色舞的。最后,我請孩子們把今天親眼所見的景物回去向爸爸媽媽進行敘述,他們都興奮得手舞足蹈,親身的經歷讓他們覺得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從而使口語交際真實、有趣,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地提升。
二、活動引領
在學生的眼里,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老師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生就會感到親切,樂于表達。如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上,我面帶笑容,先用“Hello,同學們,早上好!初次見面,請多關照。”這樣的問候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然后向孩子們作自我介紹“我叫×××,是你們的語文老師,也是你們的大朋友。我喜歡看書,也愛打球,誰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孩子們的眼睛亮亮的,揚起小手,搶著要發言。我就抓住時機,走到一個孩子面前,握住他的小手說:“你好,請問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嗎?”接著又提出“你今年幾歲了?家住在哪里?”“你最喜歡什么活動?”“你對新老師有什么期望?”學生在和老師一問一答的愉快的氣氛中介紹著自己。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交流,我把它當作一項作業,讓課下同學之間互相對話,把自己想問的、想說的都告訴對方,并許諾第二天請同學上臺示范說,還要評出“小演說家”。這樣,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來。課下的交流,不僅增進了孩子們之間的友誼,更為他們日后與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三、家校互動
口語教學如果單靠老師和同學,那是遠遠不夠的。我還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口語交際之中來,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學了《可貴的沉默》后,我請孩子們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和他們一起分享感恩的快樂。母親節到了,做張愛心卡并說幾句祝福的話給媽媽聽。班級新轉來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紹給爸爸媽媽認識。這樣的作業,學生樂做,又感興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表演課本劇
小學生活潑好動,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在口語交際過程中結合角色表演,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交際訓練中。“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課本內容,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設故事情境,更能誘發他們的創造力。如教學《去年的樹》一課后,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發揮想象,課下自己去把課本內容改編成舞臺劇,然后演一演鳥兒是如何找好朋友樹的情景,在表演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對角色及交際話題的理解展開對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王新景.淺析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