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騁
當今社會是一個告訴發展的社會,人類的經濟發展迅速,怎樣在迅速發展中找到其中的平衡點,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該文筆者從二零一五年世界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分析世界經濟趨勢和世界經濟發展特點,從中找到二零一五年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索要追求的四個平衡點。
二零一四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相關人員指出對于新常態的認識、適應、引領是當下和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要想充分的認識和把握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必須正確理解認識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結構調整、風險規避等重要問題。怎樣在新常態下找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平衡點是我們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二零一五年世界經濟分析
二零一五年世界經濟趨勢。二零一五年世界經濟發展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可以被劃分到后危機時代的調整時期。在二零一五年世界經濟主要受到各國政府對于貨幣的調整和量化的影響,貨幣的匯率變化是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全球資金流動會收到貨幣匯率變化的影響,尤其對發達國家的經濟影響尤為嚴重,在未來的發展中,怎樣保持經濟增長,規避金融風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世界經濟的發展還收到地緣政治經濟因素和全球能源供需結構因素的影響,二零一五年這兩種因素的變化都及其不穩定,可以說二零一五年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不是很好。二零一五年的世界經濟發展可以從美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二零一五年美國經濟發展趨勢是緩慢平穩復蘇,主要是在新的再工業化戰略以及技術創新的影響下,美國經濟才會改善的空間。二零一五年的世界經濟發展受到二零一四年復蘇乏力、經濟增長不平衡、貨幣政策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可以說二零一五年的世界經濟將總體處在一個增長速度緩慢、貨幣政策不確定、風險加大的階段[1]。
二零一五年世界經濟發展特點。從近幾年的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中可以看出在二零一五年以及今后幾年中,世界經濟具備四個特點:世界經濟增長具有政府推動增長的外生性特點、世界經濟流動格局具備分化性、世界經濟發展系統性風險問題明顯、世界經濟增長和穩定的重要力量將來自中國以及亞洲經濟。近幾年中世界經濟發展收到貨幣政策的側記較大,但是其本質還是處于外生性的在增長,未來的世界經濟運行具備不穩定不確定的趨勢和特點。發展中國家在過去幾年中對國際投資的吸引上一直占據一定的優勢,但是近兩年中發達國家的經濟直接投資也在逐年的遞增,這樣就行成了經濟格局的分化性,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趨勢還會保持一段時間。世界經濟發展的系統性風險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金融危機過后,雖然為了防止經濟下滑,許多國家都采取了相應的應對危機措施,采取寬松或者刺激經濟發展的貨幣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環節了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但是這些政策對于市場帶來了很多的負面效應,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重,這樣就會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系統性的風險。在金融危機過后,中國和亞洲經濟成為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是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2]。
二:二零一五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向
追求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就業的平衡穩定發展。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處在高速增長的階段,這主要就是由于經濟危機過后中國經濟對于世界經濟的影響程度加深造成的,所以在這一階段的發展我們的主要目的不是能夠達到多少的增長量而是要在增長的過程中找到物價穩定和就業之間的平衡。可以說如果三者直接能夠平衡穩定的發展,就意味著經濟增長能夠保持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相協調,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提升人們生活水平提升,促進國民經濟增長。這種平衡需要的是政府采取正確的政策和相對應的貨幣政策,這樣才能夠構建更加靈活的宏觀經濟政策和調節機制,所以在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中,我們必須要把宏觀政策的總體思路定位在穩、活的基礎上,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追求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結構、需求結構的平衡穩定發展。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將產業調整與就業結構需求結構想平衡才能夠估計經濟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產業鏈的價值。這樣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中國經濟的勞動力市場結構和勞動力就業市場也夠以及市場需求結構的多樣性、差異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實現產業升級、就業結構和需求結構之間的平衡和協調發展。所以我們要想更好的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讓市場的資源配置起到主導的作用,就得依靠市場的發現,同時還需要依靠創新推動,這樣才能夠形成新的增長點,形成就業效應。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積極的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的市場環境,正度要加快職能的轉變,創造更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培養市場化的創新機制,為保護產權、維護經濟曾差、改善金融支持機制等方面提供強有利的保障[3]。
追求深化改革、宏觀調控和風險規避的平衡穩定發展。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是一個全面落實國家改革政策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家的改革政策主要包括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種體制的改革,這樣我們就必須要在深化改革的同時進行宏觀調控,從而規避風險。規避的風險主要是指由于不能夠采取積極審慎的宏觀調控政策所引起的類似房地產風險、影子銀行風險、地方債務風險以及產能過生風險等,這些風險會相互影響,處理不當就會產生連環式的爆發,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金融危機。所以我們在深化改革的同時,必須要進行宏觀調控,有效的規避風險,為政府職能的轉型和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提供推動性的作用和保障[4]。
追求動力轉化、轉型升級和民生保障的平衡穩定發展。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動力轉化問題主要指的就是從傳統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化的過程,在實現動力轉化的過程中,就會對傳統的一些動力進行一系列的改變。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我們在進行動力轉化的過程中如果對原有的生產方式、生產函數、生產關系等一系列的問題全盤的進行改變,就會嚴重影響到現有的民生平衡,我們必須要一點一點的將這些東西轉化到創新驅動上來。所以我們在動力轉化過程中必須要找到動力轉化、轉型升級和民生保障之間的平衡點,這樣我們就必須要在進行結構調整過程、升級轉型過程中對公共服務、養老保障、醫療教育等民生工作加大管理的力度。
綜上所述,在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式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確定、不穩定的變化,這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來說既是一種機遇又是一種挑戰,未來的發展,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的四個平衡方向是我們能夠更好的發展的保障,希望筆者的此次論述能夠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作者單位: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