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杰
創業的基礎條件就是要有創業素質,目前,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已經逐漸成為了教育熱點,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眼光放到了自主創業上。文章從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基本構成要素入手,分析了培養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開展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培養所采取的有效對策。
一、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基本構成要素
創業意識。個體從事任何行動都要受到興趣、需求、理想等個性特征的支配和推動。而個體的創業行為也毫不例外,創業行為也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而是個體真正有了創業的興趣和需要。創業意識實質就是指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創業者起動力作用的自我意識傾向,激勵個體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并對創業行為進行調整,保證創業目標能夠實現的積極心理因素。創業意識能激發出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潛能,推動大學生創業者事業的成功。
創業能力。所謂的創業能力就是指創業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并對創業實踐活動效率產生影響的一系列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專業能力,也就是與創業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這是創業的一個基礎,也是大學生創業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二是經營管理能力,是指創業之后能推動企業得以繼續發展的管理經營類知識;三是綜合性能力,要想創業成功,就要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綜合能力。總之,創業能力是以創業者的知識、經驗、技能為基礎的,也涉及到了團隊協調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市場駕馭能力、耐挫折能力等。大學生創業者還必須要掌握和了解一定的稅務、投資、法律知識,能對創業知識和專業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通過大學的心理教育逐步養成自立、自強、進取和創新的人格品質,不斷提高自身的開拓創新、協調協作和溝通能力。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能力直接關系到創業成效,同時也決定著創業活動是否能做大、做強。
創業行為。大學生創業者如果只有強烈的創業意識,也具備了一定的創業能力,同時也得到了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支持,但卻沒有創業行為,那么整個創業活動就是紙上談兵。換而言之,整個創業活動過程中,創業行為才是最根本、最關鍵的環節。創業行為是將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外界資源整合的創業過程。
二、培養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必要性
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是大學生就業的一個必然趨勢。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畢業生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導致就業形勢也更加嚴峻,大學生們離開學校后,就不再有“天之驕子”的優勢。從當前社會上現有的就業崗位來看,要安置大批的高校畢業生已經有很大的難度了。所以,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是有目共睹的。在這種形勢下,創業將成為大學生就業的必然趨勢。基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大學生創業也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只有加強大學生創業心理輔導,培養他們的創業素質,拓寬創業之路,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
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機制已經逐步完善,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多發展機遇。但是,長期以來大學生們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將機關單位和企事業單位看做是畢業后的理想去處,將自主創業當成是做小生意,因錯誤認識和虛榮心使得很多大學生不愿意創業。所以,選擇自主創業是具有很強挑戰性的,也需要很強的自信心。因此,創業意識就成了創業心理輔導的首要內容,高校教育中加強創業心理輔導就成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正確選擇。
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培養是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根本途徑。創業活動是通過獨立自主的經營活動為社會創造價值,為消費者提供產品的過程,因此,對人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對于大學生創業來說,創業心理素質對于他們是否創業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大學生的創業心理素質都比較差,他們既不能估測風險,也不能承受打擊,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大學生缺乏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盡管很多大學生已經意識到社會就業的嚴峻形勢,并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校期間就主動尋求社會實踐的機會,使其個人能力能得到提高。但是,受到現實因素及自身經驗水平的限制,很多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仍感動有些茫然,認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太大,不知從何做起來實現自主創業的愿望。個人創業心理發展水平較低,缺少創新思維,不善與人溝通,團隊意識差,責任感不強,誠信度不夠,耐挫能力差等一系列問題,對于這些大學生走入社會,順利進入職業生活都是不利的。要想培養創新型人才,就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輔導,對其人格教育應不斷完善,從而克服大學生的人格缺陷,使大學生心理更加健全,創業能力得到根本上的提高,進而加入到主動創業的隊伍中去。總之,加強大學生心理輔導,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已經是當前時代發展的要求。
三、開展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培養所采取的對策
加強課程管理,豐富創業知識。建設創業課程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們能對創業的有關知識有個全面的了解。一方面,高校按照創業教育的目標和內容來調整原有的教學計劃。在教學實踐中,也應該從現有的課程中深入挖掘出新的創業內容。另一方面,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開設將其重點放在豐富創業知識上,使原有的內容面更寬,對于有意象創業的同學來說是比較有利的。
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大學生創業園的建立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了教育基地,也吸納了大批學生建立實體化的創業公司或創業團隊入駐。園區作為學生與企業、社會之間溝通的橋梁,能幫助學生順利進入社會,大學生在創業園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通過更多更為真實的社會創業實踐來健全創業心理品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一是,高校應努力培養“雙師”(即專業理論名師與實踐經驗的工程師和經濟師等)素質教師入駐到創業園。他們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并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也有成功創業的經歷,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夠對學生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二是,創業園可以聘請創業經驗比較豐富的企業家作為園導師,憑借自己的成功經驗給大學生創業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在大學生創業實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只有經歷了這些打擊后,他們才能真正的強大、成熟起來。創業園開展的創業實踐活動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每一個想要創業學生去嘗試的。
增強大學生耐挫力的培養。創業是極具挑戰性的,也是成敗并存的,創業歷程剛好就是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檢驗。大學生創業中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所以,大學生創業必須要有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斗志,有較強的耐挫能力,不被困難打倒。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平和的心態及耐受力是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大學生通過教育中的心理素質培養,不斷積累經驗便可以迎來成功。
綜上所述,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擇業的一個新趨勢,因此,高校要加強創業教育,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促使學生能成為真正的創業型人才,為社會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吉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