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衛榮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低碳經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解決好低碳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已經成為了我國的熱點問題。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金融產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因此對低碳經濟的建設首先應加強金融體系的結構發展,從金融市場的角度進行低碳經濟的改革和建設。
眾所周知,低碳經濟是近年來的一個十分熱點的議題,在現如今全球氣候惡化、資源短缺的背景下,國家經濟的發展必須從原本的資源消耗型逐漸轉變為資源節約型,而低碳經濟的發展為這一轉變則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以及有效的途徑。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定的金融支持,將金融服務投入到溫室氣體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也被稱之為碳金融。具體而言,低碳經濟是將現代金融與環境保護及經濟發展相結合的一次成功嘗試。鑒于此,本文筆者從碳金融和環境金融兩個角度入手,深入探究了在低碳經濟發展中金融支持的作用。
1.國內外低碳經濟金融支持現狀分析
金融行業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并且使低碳經濟的發展適應于當前的市場條件。下文從國內外金融支持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支持進行分析,并且總結了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中的諸多特點。
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有碳金融體系、碳金融服務體系及相關政策有機結合而成。碳金融的市場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空間和平臺,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碳經濟的服務體系則為碳產品的交換提供了相應的服務,是對碳市場基礎服務的補充和擴展,同時還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投入,由此在很大程度上確保碳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轉。碳金融的相關政策則確保了碳金融市場的有序性,使得各項金融活動的開展都符合相關的國家規定,并有助于政府對金融市場的調控和監管作用的充分發揮,能夠防止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國外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現狀。碳產品交易市場是碳金融發展的前提。碳產品交易市場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即以交易配額為基礎的交易系統和以項目投資為基礎的交易系統。以交易額為基礎的交易系統主要起到了控制碳排放量的作用,而以項目投資為基礎的交易系統則主要起到減少碳排放量的作用。盡管這兩個系統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但兩個部分相互結合影響,共同構成一個完善的整體。
我國支持低碳發展的金融前沿問題。隨著我國對低碳經濟的不斷推行,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投入到了低碳經濟相關概念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金融服務領域,我國主要著重于研究金融產業對于低碳經濟發展項目的支持和參考。金融機構對碳排放量及相關概念的咨詢等提供了服務,并在原有服務范圍內進行了深化和拓展,未來,金融機構對低碳經濟發展的作用將得到進一步的強調,為確保低碳經濟的良好發展,必須對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及時的解決。
我國現有的低碳經濟金融支持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碳金融操作體系的不完善,項目實施和交易內容的不平衡,同時項目的開發缺乏相關的動力和支持,又缺乏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流程的監管和咨詢。盡管近年來我國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金,但相對于傳統經濟模式而言,低碳經濟在我國的市場份額中所占的比例仍較少,對我國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也較少。大多數的政府資金還是投入了傳統的經濟發展項目中,金融機構缺乏相應的合作項目進行低碳經濟的運行和發展。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國政府部門制定了不少相關的方針政策來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例如,在2010年我國就制定了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激勵制度和風險防范制度。在這一制度的保障下,金融機構對于低碳經濟的投資和管理有了更好的保障,風險因素也明顯下降,交易的有序性大大提升。其次,政府部門還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金融行業的秩序,明確了交易雙方的義務和權力,從整體上維護了低碳經濟金融市場的秩序,確保了各項交易活動能夠有序的進行。
2.金融資源參與低碳發展的理論
金融資本是低碳產業資本供給的主要途徑。金融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結構的建設及資金的積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金融與經濟的相互作用關系就經常被提及。在經濟體制中原本就設有金融部門,其最初的功能是進行資金的調配和貨幣的流通。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金融體制的作用逐漸擴展到了對其自身結構的優化和及其功能的創新使用。政府部門在金融體制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政府部門對金融機制的深層次問題進行了探究,對低碳經濟發展與金融體制的發展進行了綜合的分析研究,并對這兩者的相互作用關系提出了新的定義和理解。在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機構起到了相當于中介代理商的作用,通過組織市場資源與實體經濟的相互聯系,形成了產業結構鏈,這便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交易的流程,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對于交易過程中的剩余資金,通過金融市場的作用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對于這一部分資金,金融機構采用了累積和投資的手段,將剩余的零散資金聚集起來,投入到市場資源的配置中,并通過創新的服務手段進行了產品和服務的優化,由此促進了市場對低碳服務的需要,進一步推動低碳經濟的有序發展。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傳遞機理。能夠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也就是需求型發展模式和引導型發展模式。其中,需求型發展模式是從市場需求為出發點,根據低碳經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對金融機構的各項服務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完善。這一經濟模式的產生是實體經濟不斷發展的結果。在市場經濟不斷擴展的背景下,交易的風險也有了顯著的提高,與之相對應的是交易收益的極大增長。因此,有效規避交易中的風險是促進低碳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傳統的經濟模式下,金融市場只是被動的對實體經濟的變化做出反應,在這一過程中強調的是金融結構對相關服務產業的影響,并且對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進行了調整。在這一發展模式下,可以將資金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的累積起來,并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但其缺陷是資金將在部分金融機構內長時間的滯留,以便于降低的資金的流動性,使其無法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
金融資本投入是低碳經濟效率提升的關鍵因素。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資金的需求量較大,而金融行業正好為低碳經濟提供了這一部分資金支持,從而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金融創新使金融市場的活力大大提升,從而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和支持,對于資金的流動性、投資的靈活性等都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與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比,低碳經濟能夠大大減緩資源消耗的速度,能夠大幅度提升資源利用的效率,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為注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可以說是一種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模式。但對于實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企業而言,這一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難以填補企業前期投入的資金空缺,所以,務必要將低碳經濟的發展與金融市場的支持加以有機結合。
綜上所述,良好的金融體系需要完善的制度環境作為基本保障,而促進低碳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的建立更加離不開各項制度的規范與約束。從融資和交易兩大市場來看,就涉及到銀行信貸機制、風險投資機制、項目融資機制、項目風險評估機制、企業上市融資機制、碳權交易機制及碳金融衍生工具開發機制等等各種風險與收益并存,獨立又關聯的復雜機制設計。這些機制是建立在各類政策文件的條條框框之中,隱含了大量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