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蘭 陸鍵 李寧益
油管修復站是一支專業較強的輔助性單位,主要是為作業井提供修復的油管、桿。多年來,該站員工秉承和發揚石油人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樹立兢兢業業“服務好”奪油上產,追求“絲絲扣扣見本色”的工作目標,力求精細工作、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作者根據工作經驗,談了對油管修復站黨支部建設管理看法。
近年來,油管修復站黨支部以生產經營建設為中心,以激發隊伍的生機和活力為工作著力點,精心“編織”支部工作活力網,保障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促進了全站基礎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構筑“活力網”,加強組織建設是保障
網,即周密的組織及系統;活力網,即強有力的組織及系統。只有具備強有力的組織及系統,黨建最基本單元--支部才具有無限地生機和活力。今年以來,站黨支部按照廠黨委年度工作要點和“創先爭優”活動部署,結合隊伍實際,不斷完善“民情聯系點”、“黨員服務日”、“黨員責任區”、“干部責任區”等載體建設。
落實“民情聯系點”建設 “民情聯系點”是支部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工作載體之一,支部黨員通過定期的跟班勞動,及時了解站情民意,反映職工群眾呼聲。工作中,黨員干部做到“三及時”即堅持群眾有問題及時反映、群眾產生糾紛及時調解、群眾有困難及時了解;“四掌握”即聯系點的基本情況、不穩定因素、弱勢群體、突出問題。利用生產會、支委會、黨員大會和黨政工團聯席會等,黨員干部及時分析職工群眾思想動態,研究存在的問題和矛盾,落實措施,做到一事一議、一事一饋。對支部內不能解決的,做好相應政策的解釋工作,需上級部門協調的做到及時上報,及時反饋。
推行“黨員服務日”實踐 “黨員服務日”是支部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載體。一年來,支部黨員依據個人專業特長、工作崗位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日活動,積極踐行“為老區穩產修好每一根油管”的工作承諾。黨員班長蒲濤立足崗位實際,積極帶動員工以產品質量為著力點,學技能提素質,并以身作則義務質檢,嚴把油管探傷通徑質量關,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一年來,黨員在“三個一”實踐中亮身份,在“一帶五”活動中亮承諾,樹立了良好形象。
完善“黨員干部責任區”工作 結合生產線的改擴建,合理調整了黨員的崗位,挖掘每一名黨員的潛能,努力提高“兩個比例”,使班班有黨員,班組長是黨員的比例達到86%,確保了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發揮。針對全站將面臨的退休潮,采取黨員幫扶結對、崗位輪換以及老師傅走上“技能培訓大講堂”講課等形式,加大了對員工的培養力度,讓員工在幫扶結對中學技術,在崗位輪換中學管理,在“技術大講堂”上學經驗,使黨員干部責任區建設有特色。
二、構筑“活力網”,發揮主體作用是關鍵
黨員主體作用的發揮是增強支部活力的重要途徑。要使支部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須切實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
完善學習制度 提升黨員的學習能力一直是我黨的要求。胡錦濤在“七一”講話中要求,“要把學習當作一種精神追求,深學理論,真正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黨員要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工作作風,發揮其主體作用,離不開系統的學習。支部通過完善“三會一課”、黨風廉政學習教育等制度的基礎上,完善學習交流、專題座談、生產經營分析等制度,形成人人“學理論,重實踐”的良好風氣。結合黨員年齡層次、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補充學習資料,建立資料檔案,以方便黨員學習查詢;在每季度生產經營分析會上,黨員了解生產,分析形勢,提高了服務生產經營的能力。
加強執行力建設 抓生產骨干的形勢任務教育,提升黨員干部對當前的形勢有個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明確我們的任務和潛力,清楚在精細管理工作中的短板,從而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打造精細管理樣板區。抓黨員干部學習力的轉化,在生產經營建設中站排頭、樹榜樣、當先鋒,積極唱響“埋頭苦干創精細管理之先,團結奮進爭內涵發展之優”工作主旋律,完善修復生產運行管理辦法,推行“5512”管理機制。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參與“我愛新家,我來規劃”、“我為班組獻一策”以及崗位勵志語的征集活動,激發工作熱情,營造黨群合力、干群齊心的工作氛圍,促進了管理,提升了水平。
三、構筑“活力網”,提高“服務”能力是核心
支部活動的最終落腳點是服務生產經營建設、服務職工群眾,這是黨支部保持先進性的具體體現。構筑“活力網”,提高兩個服務能力是核心。結合實際,通過業務交流、管理互動、“家文化”陣地建設,營造和諧提升了服務力。
業務交流“零距離”。針對油管輸、送、回收等業務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支部主動應對,積極采取措施,與輸送方、回收方保持隨時的溝通交流,現場的問題現場解決、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堅持每日早會、每周小結反饋、每月業務總結制度,強化了現場協調工作,規范了考核、勞務結算,提高了工作標準。業務交流上的“零距離”,避免了單位業務銜接中扯皮、推諉現象的發生,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年來,油管輸送及時率100%,服務滿意率100%。
管理互動“零距離”。質量是油管修復的生命線,產量是油管修復的效益點,精細管理是油管修復的工作主線。近年來,在物管部門的監督下,該站先后就回收油管的分類管理、輸送油管質量把關、修復油管保質保量送達現場的工作與勞務方進行溝通,完善并簽訂了油管輸送的“共管協議”。雙方共同執行油管桿出入站的管理、門衛管理、油管桿擺放、場地管理及輸送管理的各項要求,轉變了民工隊伍管理渙散、松散的現象,扭轉了“看慣了,干慣了,習慣了”的管理意識,使“工完料盡場地清”的生產管理要求得到全面落實,提升了現場管理水平。一年來,油管修復質量合格率100%,修復成功率由計劃65%提高了3各百分點,年度創效達50多萬元。
干群交流“零距離”。圍繞“絲絲扣扣見本色”隊伍文化內涵,黨支部扎實開展“黨員之家”、“職工之家”和“QQ生產流水線”等載體建設,密切干群、黨群關系。(1)豐富組織生活:給黨員過政治生日,開展“送一句溫馨祝福、一張紀念賀卡、一份生日蛋糕”活動;組織黨員接受黨性洗禮,參觀革命圣地、重溫入黨誓詞、開展理想信念的專題黨課等;激勵黨員創先爭優,明確“三過硬,四在前”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具體標準,完善積分細則,選樹先進人物,宣傳先進事跡。(2)保障職工權益:開展“三關、四必訪、五個清楚”的群眾工作,切實保障職工的權益。“三關”即關心職工困難、關愛職工健康、關注職工發展;“四必訪”即:“生病住院必訪、婚喪嫁娶必訪、特色困難必訪、家庭矛盾必訪”;“五個清楚”即職工群眾的家庭狀況、性格愛好、主要訴求、社會關系、健康狀況清楚。充分運用網絡,開展“三圍繞”的溝通交流即“圍繞隊伍建設及時收集意見及建議;圍繞職工利益及時傳遞信息,做好政策解釋、意見反饋;圍繞職工生活上的困難、思想上的困惑及時提供幫助”。“兩家一平臺”的建設,群眾有了建言獻策的新途徑,黨政工青婦等組織有了服務群眾的新舞臺。這樣會使服務力得到提升,還會促進隊伍的基礎管理水平提高,促進了全站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穩步推進。
(作者單位:江蘇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廠油管修復站)